《步步驚心》: 最難勘破的愛
最初決定看兩眼試試,是因為有一個片花里,看到吳奇隆飾演的角色在大雨中,面目表情地用自己的衣服為跪在雨里女子擋雨。不發於外,而作於心。鐵漢柔情,直接戳中我的死穴。
我一開始是抱著稍微看兩眼兩男追一女的戲碼的心態的。誰知道蹄下驚魂之後,四爺就醬油了。反而是輪番登場的九、十、十三、十四,讓人大呼有愛。
記得有看過一篇「宮」的影評,其中有一句「總是跟太監似的跟在八阿哥身後的九阿哥和十阿哥「。真是精準得刻薄啊。人皆有故事,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餘阿哥豈會是沒臉沒性格的跟班之流?
步步驚心對各位阿哥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有力的形象塑造,已經甩出了言情腦殘劇好幾個層次了。有人說,步步驚心定位不清,說是偶像劇卻太尊重歷史,說是正劇卻又太偶像。我笑這人太迂腐。偶像劇=長相好,沒大腦。正劇=符合歷史,沉重冗長。這樣的可笑邏輯居然甚囂塵上。我就是喜歡步步驚心,既合乎史,又發乎情。合情合理,一派端莊,大家之筆。
不苟言笑的老四,溫柔和煦的老八,直腸子的老十,真性情的十三,耿直健氣的十四。每一個演員都恰如其分。妙極。
看完第六集後,抱著看一下下集劇情的心態點開了原著。之後的六個小時就在不斷地點擊」下一頁「中度過,直到看完最後一個字。
晉江當年的穿越之風颳得如此猛烈,以至於我一直心存餘悸。再加上對言情的敬而遠之,數次與這本書擦肩而過。吶,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好書是不會被埋沒的。
我也算是閱網路言情、耽美無數,看完這書,發自內心的覺得這部書屬於上品。
原因如下:1.對歷史的尊重。作為歷史愛好者,我尤其討厭穿越文的藐視古人,以今律古,以及過度意淫。
而步步驚心沒有違背、篡改現存已有蓋棺定論的史實。對於康熙究竟傳位給十四還是老四,是否是被害身亡等尚有爭論的部分都是同樣含混帶過。就連最終若曦始終沒有得到一個名分,沒有為雍正生下孩子,病逝,火化(若不然,雍正必然會為她修築陵墓,與史不符。)這些細節,都是為了不讓若曦在歷史上留下她的痕迹。作者苦心可見一斑。
那些什麼宮女可以打阿哥耳光,八賢王像個草包一樣的穿越劇,實在提鞋不配。
2.敘述的節制。那種一開始就積蓄氣氛,使勁煽情直至最後團滅,大哭一場之後什麼都沒剩下的虐文,雖亦可,但段位太低了。高手就是桐華這樣,始終是略顯清淡的敘述,不卑不亢。捏住你的情緒,懸在那兒。看得人沒著沒落。最後若曦是死了,但是卻讓人無法只是落下幾滴同情淚了事。鬱結於心,無處發泄。能把人憋死的高手。
3.合情合理。在清宮小說越來越弱智腦殘二百五的大環境襯托下,桐華的嚴謹簡直太讓人熱淚盈眶了。那種莫名其妙你喜歡我,我就是不知道。我喜歡你,你偏要拒絕我的狗屁情節,這部戲是沒有的。你知道若是你,只怕也是這樣。所以即使有人怨,為什麼若曦最後就是不能和四爺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呢。但卻仍舊不得不承認愛無法永遠自私和盲目。
驚鴻一瞥中,此身便已託付。老八對若蘭如是,明慧對老八如是,若蘭對青山亦是。還有玉檀和老九。
小心翼翼的窺探觀察,一旦愛上便無悔。老八對若曦如是。 相知而相愛。十三和綠蕪是這樣。 而我想,十四對若曦應該也是。他原本是視她如姊妹,卻一再被她震撼,敬重而愛。
除去這些男女私情,兄弟之情,知己之交,朋友之愛,無一不讓人動容。密密情網糾纏,你我皆是網中人。掙不開,逃不脫,只能互相傷害。
若曦因為愛八爺,所以提醒他當心四爺。卻不曾想這句提點,導致八爺黨和四爺的針鋒相對,十三被囚,四爺被迫韜光養晦,自己和四爺的十年相望而不得。八爺愛若蘭,派人去打聽她的心上人,卻無意中致其戰死沙場,從此八爺和若蘭雖無死別,亦是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