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們把一顆顆衛星送上天!西昌有一群可愛的「衛星人」

他們把一顆顆衛星送上天!西昌有一群可愛的「衛星人」

「12日早上9點衛星轉場,我們照例去送了,既依依不捨又希望它們能順利完成使命。」作為五院航天器測試中心黨支部書記,時光是個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八零後」,藍色工裝掩不住朝氣。

她描述的是西昌發射基地的「傳統項目」——送衛星。衛星上天前,要被從廠房運送到發射塔架。雖然沒有要求,但大家慣例會去「送行」。「到了那天,每個試驗隊員都會早早到衛星廠房,看著衛星拉出來裝車,由總師、總指揮帶隊護送。衛星像我們遠行的孩子,很多人送了好多次了,有一個同事送了十六次,他說自己每次都很激動。」時光說到泛淚。

這是她第三次「送衛星」,隨著她們護送的兩顆衛星順利升空,這段「高考備考」一樣的發射場生活暫告段落。

八零後的「小確幸」

時光2011年入職北斗團隊,是衛星的「健康體檢師」。

她一開口就出人意料。「別總說我們幹得多苦多累。記得北斗二期的時候,兩年春節沒回家,所有人在測試間24小時值班,但我剛回看了一下大年夜的照片,同事聚在一起,和老總一起吃餃子,每個人都在笑。」時光描述了這個她印象深刻的場景,「這種經歷一輩子沒有幾次,我叫它『小確幸』。」

西昌發射場所在的大涼山以山高溝深聞名,趕羊溝、菠蘿溝、楊家溝,溝溝偏僻。「整個發射周期一般40多天,後半程相對寬鬆,我們每天晚上都出去遛彎兒,用手機拍河邊的小蘑菇。」不長的採訪里,時光說了好幾次「開心」,「來了這裡感官更靈敏了,會關注很多在北京不會關注的東西。我專門下載一個辨認植物的APP,給單調的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時光說。

說到工作,這個1984年出生的女孩「一秒變嚴肅」:「我們做了100多項故障預案,128項測試用例,確認測試數據包絡在正常範圍之內,保證衛星健康狀況良好。」

發射當天,時光在測試間堅守崗位,「看著太陽翼展開,顯示數據,大家一直在報數據正不正常,顯示正常以後都忘了鼓掌。還是我帶頭第一個鼓掌,大家才想起來,然後全部開始鼓掌、歡呼,特別激動。」

發射場里的「老師傅」

2000年10月至12月,兩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北斗一號導航衛星先後發射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但要說起導航衛星研製的起點,則要向前再推6年。

在五院512所神州傳媒公司擔綱攝影師的南勇見證了一切的誕生。人稱「南大師」的他1997年加入北斗團隊,經歷了迄今全部29顆導航衛星的發射,「我既是親歷者,也是記錄者。」南勇邊說邊打開電腦:發射第一顆衛星時的出征儀式、孫家棟院士帶團隊查找問題……裡面存的就是北斗衛星的成長相冊。

今年60歲的衛星「保鏢」、五院總體部安全生產處技術安全主管李志學要負責衛星在發射場的絕對安全。他平均一年要在西昌待180天,今年發射任務重,他要在這裡待9個月。「有一次安全巡視中發現地上有滴油。衛星最忌諱污染,我們一定要找到油是哪來的。兩滴油找了兩天,最後發現是吊車上滴下來的。問題看著小,但必須時刻小心、非常細心。」但當被追問其他「驚險一刻」時,他笑著搖頭,「我們平常把任務做到最好,心裡有數,不會臨近發射再緊張。」

航天領域講究「嚴慎細實」,傳幫帶特別重要。年屆退休的李志學退而不休,「我已經帶出來兩個徒弟了。」他明顯很高興。

南勇今年67歲了,他有兩個目標,一是「為祖國航天事業健康工作50年」,一是「見證北斗衛星全球組網的最後一刻」。如今,兩個目標都不遠了。

這裡都是「有故事的人」

2015年開始,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研製進入關鍵時期,團隊沒日沒夜連軸轉,這幾乎讓每個團隊成員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為衛星裝填燃料的加註工作因材料有劇毒被稱作「與魔鬼共舞」,北斗團隊最資深的加註師、從事加註工作40餘年的白崑順,雙手因燃料浸染而如樹皮般乾枯,但他說「幹了一輩子,不覺得苦,保成功是這輩子最大的意義」。加入北斗團隊19年的吳振宇,是此次第五、第六顆衛星的總體主任設計師,「今年發射之頻繁是團隊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加班只會更多,但我們都習慣了。」吳振宇笑笑。

他們的確習慣了。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總裝檢驗張志龍去年四進四齣發射場,三歲女兒看著終於回家的爸爸,邊躲邊說「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在出差,他干航天」。「因為涉密,家裡人說會看《新聞聯播》來判斷我回家的時間。」張志龍說。

來到發射場,不分工休日,「我們只知道周二和周五,」時光話一出口,大家都被點了笑穴,「因為我們周二吃麵條,周五吃包子。」

今天又是麵條日,但時光她們一早就已踏上了回京團聚的路。未來幾年,這群中國航天的「衛星人」還會候鳥一樣來到西昌「溝里」,把一顆顆衛星送上天。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距地超過61.2億公里,「新視野」號拍到迄今最遠天體圖像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