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閱讀總結之年度推薦——《世界小史》

2017年閱讀總結之年度推薦——《世界小史》

本次兩篇公眾號文章原來是寫成一篇的,鑒於文章較長,就分成了兩篇。作者是小章章~~是的,「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按照之前的套路,照例要挑選出年度推薦。2017年讀得書不多,所以只推薦一本——《世界小史》

這本書是我去福州前,在火車站發現沒帶書也沒帶稿子,臨時在虹橋站的書店買的。但是,我無比慶幸自己買了這本書。

推薦理由

禁止人們去了解歷史,沒有任何用處。一個人想要創造新事物,就必須要詳細了解舊事物。(p.111)

歷史學者寫給孩子們的讀物

《世界小史》的作者貢布里希是一名專業的藝術史學者。我很喜歡前言中關於他寫這本書的緣起之一——因為替出版社翻譯其他給孩子看的歷史書,覺得寫得不好,索性自己毛遂自薦。由於出版社編輯要求他六周內交出完整的手稿,因此他列出了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影響了人們生活的事情,每天寫一章,並且還讀給了他的妻子聽,直到他寫完整本書。

促使他寫作本書還有一個原因聽起來也很有趣。他在寫作博士論文的時候,和一位朋友的女兒通信。小姑娘想知道他每天在做什麼。他就要用一個小姑娘能聽懂的方式來描述自己的博士論文,這讓他感到很有樂趣。

他堅信,人們能夠做到用簡單的語言將絕大多數事情給孩子們解釋清楚,根本用不著去使用那些複雜的專業概念。(前言ii)

我對這個故事很有共鳴。學術訓練是將簡單事物抽象化,從而歸納出普遍的哲理。可是,抽象和深奧的學問很難走向大眾。在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兒童繪本大熱暢銷的今天,一方面是大眾對各種知識的渴求,一方面是脫離普通民眾、高高在上的學術寫作。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學者像貢布里希學習,將自己的學問用一個孩子也能聽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受惠於知識的力量。

語言親切有趣

寫給孩子的讀物,語言是很重要的,尤其本書還是翻譯引進的圖書。如果語句不通暢,詞語艱澀拗口,那麼這本書就不會這麼成功了。好在作者寫作時定位很明確,他已經明確了孩子們為潛在讀者,所以寫作採用的是一種「平視」的視角,書中多出現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這樣就感覺一種在對話聊天的感覺,又像是一位長者把歷史故事娓娓道來。譯者也很給力,沒有丟失原作者想要表現的語感。

如果你想更精確地知道去埃及的路怎樣走,按說你去問一隻燕子就可以了。(p.15)

「打住!」現在你會這樣說,「這跟我們說好的不一樣。這些人生活在什麼時候?他們是誰,當時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我會臉紅了,不得不這樣回答你:這些我們還沒發準確地知道,但是我們會搞清楚的。等你長大了,或許可以來幫我們的忙啊。……(p.8)

這種對話形式有利於「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概念。如,作者用孩子們也懂的語言來解釋佛教的基礎教義,告訴孩子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pp.75—76)

作者偶爾也來點小俏皮:

我希望我的讀者能夠放鬆,能夠追蹤歷史,不必去寫筆記,不必去記住人名和年代。我也答應你們,我是肯定不會拿這些東西考你們的。(前言v)

哈哈,那些人名、年代和專業名詞也是我最頭疼的。記得以前考試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問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我是最記不住時間的。真希望我的歷史老師能是這位和藹可親又幽默風趣的作者。也許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對歷史感興趣了吧。

另外,作者也是個鏟屎官:

貓也一直被看成神聖的動物。如果你要來問我,我會認為在尊崇貓這一點上,古代埃及人是對的。(p.24)

我閱讀本書的最大感受就是,很少用長句。這也是我的導師曾經教導我寫博士論文時的一個告誡。長句是很學術化的句子,如果句子中字詞超過一定數量(我記得有誰說過是25個漢字)沒有停頓,閱讀感不會很好。所以,現在我自己寫作時也會盡量避免這點。

讓歷史映照現實

這本書最早是用德語寫作,在德國出版的。到了納粹當政時,因為這本書太過「和平主義」,遭到了「禁書」的待遇。可以說,本書作者的價值觀還是很正能量的。

歷史書不可能是完全客觀地寫作,歷史學者無法脫離時代而作為冷眼旁觀人類社會發展的「上帝」。如果任何書籍都不可避免在傳達著某種三觀,那麼給孩子看的書,要傳達一種怎樣的三觀呢?

許多描述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在描繪那個燦爛時代的文學作品和藝術成就後,最終將文藝復興的影響歸結於「解放人性」。然而,對於普通人和孩子來說,「解放人性」可能還時有點難於理解。對此,作者是這樣說的:

人們更願意看到自己是一個能夠理解事物、能夠做些什麼的人,一個有自己的意志和判斷力的人,一個不人云亦云的人,一個部隊任何人俯首帖耳的人,一個不是向人們過去習慣的那樣翻舊書了解事情的人,而是一個自己睜開眼睛看、自己動手去做的人。這才是他們看重的:睜眼看、動手做。……自立、能幹、理解力、知識、行動能力,才是最重要的。(p.220)

從這點來說,要比國內教材中那些空洞地解釋「人性」,更讓人信服。

一直以來,我個人都秉持著這樣一個觀點:學歷史,是讓我們理解過去,從而學會尊重和寬容與自己持不同政見者,以達到「和而不同」的目的。

作者在解釋啟蒙運動時,就說:

對於別人的信仰,那些超越理性以外的東西,人們應該尊重和寬容。(p.282)

最後一章時,作者從自身經歷的歷史,談到「寬容從生後中消失了」:

通過煽動和不寬容,人是多麼容易變成「非人」。(p.360)

這句話發人深省,作者從中引申,借用一位僧人之口,提到了「愛國」的問題,我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反思一下:

如果某個人說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強大、最勇敢、最天才的人」,大家都會覺得很可笑很丟臉,而當他把「我」換成了「我們」並告訴大家,「我們」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強大、最勇敢、最天才的人」時,在他的祖國就會有很多人興奮地鼓掌,稱他為愛國者。這與愛國主義沒有任何關係。一個人當然可以熱愛自己的家鄉,但是用不著去強調除了自己的家鄉以外其他人都是劣等的無用之徒。但是,相信這種胡言亂語的人越多,和平受到的威脅就越大。(pp.353-354)

我相信,如果孩子們能多讀一些這樣期盼和平、傳達美好的書籍,那麼他們長大後,也許就不會變得那麼極端和充滿戾氣。

最後,想說說這本書的讀者群。本書適合高年級小學生、中學生,即使是成人讀者也適合閱讀本書。如果正在考研和高考的,不妨當做換換腦子的課外讀物,還可以順便複習下世界史知識。

不過本書,還是很歐洲視角的,對中國文化的部分論述有個別錯誤。(如「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說的,不是孔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曹曹和小章章 的精彩文章:

TAG:小曹曹和小章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