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違的文人筆墨

久違的文人筆墨

歲暮清寒,掃松踏雪,去瞻仰海上名中醫潘華信教授的書法以及文獻展。

展覽取名「歸復平正」,意自王羲之語,「夫書字貴平正」。世道崢嶸,潘先生只取平正二字,襟懷氣魄,不可言說。

展覽珍美,於開幕式之前,獨自緩緩瀏覽,深覺斯文在茲,前輩風流。有靜水深流的寧謐,亦有望塵莫及的嘆惋。

潘先生稱自己五十餘年篤好書法,一日不書便覺思澀。一筆小字寫得絕美,展眼過去,滿紙清華,剔透空靈,氣與韻的輾轉騰挪,蒼然有致,意到筆到,水墨渾成,真真美不勝收。最最漂亮,是紙上秀靜得不著一點煙火氣。久違的文人筆墨,令我想起溥心畬那座遙遠的豐碑來。這樣書卷氣飽滿的字,如今,是十分罕見的了。跟潘先生開玩笑,這是因為儂不收錢,一收銅鈿么,哪裡還寫得出這樣的字來?潘先生的小字里,有腴美的蘇字,亦有蕭然的董字,潘先生自承,老來沉酣董其昌。我大概亦是有了一點年紀了,彷彿略略偏愛一點董字的瘦與透。

至為別緻的,是幾幅潘先生的老派處方,清美得不得了。頭一天,是潘先生的學生雲龍兄陪我細看了一遍,還告訴我男左女右,陳左么,是陳先生,王右么,是王小姐,方子上的劑量亦是老式的錢兩。後一日,等潘先生騰出點時間,亦請潘先生領我邊看邊講了一遍。說到這幾幅方子,潘先生謙謙,說是隨意抄了幾幅。記得有一回陪友人去看潘先生門診,那日黃昏難得比較有閑,診完病,還跟潘先生閑話了久久,原本是煩學生們幫忙謄抄的方子,那日潘先生不厭其煩親自抄了送我,真真意外開心。

另一幅蘇東坡的《望江南》,亦讓我駐足良久,悟了一會兒,跟潘先生講,其實呢,書法跟寫作亦是相通的,書法要透氣,文字亦要透氣,疏密黑白,中國人是最懂的。潘先生嗯嗯不已,這種知己,再往下講,就是贅言了。人生百業,到了巔峰,都是一回事,潘先生的醫與書,一通百通,是水到渠成的功德。而我國醫與書的高峰,無疑,都在唐宋,唐的法度以及宋的意趣,後人們除瞭望塵仍是莫及。

潘先生的大字,亦極好,穩妥,開揚,凝然。聽潘先生告訴,是得自摯友周慧珺的鼓勵,才開始寫大字的。展堂內,一幅「白日依山盡」,氣勢凜凜,不可一世。有江山如畫之甘暢,亦有霸業如夢之蒼古,壯麗可觀,十分過癮。另一幅「小柱焚」,亦乾淨拙美。潘先生給我講了講,千金方說的,養生需小柱焚膏,陸遊詩句,秋風棄扇知安命,小柱留燈悟養生。細水才可以長流之意。潘先生常常叮囑我們,省點用,省點用,就是小柱焚膏的意思了。

展堂內,在播放一卷潘先生電視採訪的視頻,談的應是書法,偏偏我聽得久久難忘的,是一句跑題的。潘先生在採訪中回憶自己的恩師,偉大的中醫嚴蒼山先生。潘先生講,蒼山先生謙謙君子,儒雅得不得了,脊梁骨是很硬很硬的。這一句,我思忖了好幾日,為何潘先生談醫談書,忽然跑題談到了脊梁骨。慢慢才想通,沒有這樣的脊梁骨,便沒有這麼一份清高,沒有這份清高,就不會有這樣一筆清凜的字。而文人的清高,於萬丈紅塵里,我們彷彿,都快忘記乾淨了。(石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三國亂世,生存不易,且看如何擇木而棲
使用筷子的禮儀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