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預測未來的水晶球真的存在嗎?
只有甘願暫時擱下理性的質疑,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近兩年,所謂的黑天鵝事件已經成為了我們分析問題的一種心態和日常交流的用語——我們的生活伴隨著很多小概率事件。科學家們仍默然接受人類行為科學的基本範式: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隨意的、不可預測的、偶然的、無法確定的、不可預知的,以及無規無序的。
可是另外出現了一個和「黑天鵝事件」對著乾的門派,叫做——爆發模式。此觀點來自於一位名叫巴拉巴西的科學巨星。他說,上述基本假設的唯一問題是,它完全錯了。
不要迷茫,最厲害的人就是那種頭腦里有兩個完全相反的觀點,卻還能夠正常行動的人哦!
A.我們不一樣?我們是一樣的!
什麼是爆發模式?所謂人類行為的爆發模式就是指人類的行為遵循著冪律分布。常見的冪律分布有馬太效應,二八原則等。冪律分布如下圖所示:再解釋一下,就是說人類的行為遵循著一種內在和諧,總是短時間活躍和長時間沉默相互交替,這就形成了一個行為上的精確規律。
人類的行為為什會遵循爆發的原則?是因為由於時間資源極其有限,不容浪費揮霍,所以我們都會給我們的日常列一個清單。清單上面的每一項都會按照優先順序進行排列。這種設定優先順序的行為就是爆發模型的一種。歷史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巨匠,如愛因斯坦都在十分嫻熟的運用「優先順序原則」這樣一個工具來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人類的行為遵循著爆發模式,那麼爆發模式能不能準確預測人類的行為呢?
也許爆發模式這樣一個新的名詞並不會激起太多人的興趣,但是說到預測未來就是一個爆紅的話題了。畢竟得未來者得money嘛。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更加容易預測取決於這個人的熵值。熵,指的是體系的混亂程度。一個人的行為越是毫無規律,沒有章法,那麼這個人的熵值就越高,行為也就越難預測。反之亦然。通過一個人的歷史行為規律,我們能預測出未來的行為軌跡。所謂識古方能通今。
作者通過收集了10萬人的歷史行為數據,計算出了他們的熵值。最終的出的結論是:這些人的平均可預測程度都在93%左右,沒有人的可預測程度低於80%。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熵值都會越來越透明,越來越精確。誰掌握了我們的熵值,誰就能掌握我們的未來。
我們覺得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可是當我們把生活數字化、公式化或者模型化的時候,其實大家都非常的相似。坦白地講,我們的確遵循著爆發模式,因為很少有人是用擲骰子的方式去做決定的吧?
B.通過放棄「隱私」,我保護了我的隱私。
說到這裡,我們來談論一下在當下時代人類隱私的問題。大多數人會將自己的隱私很好的保護起來,因為一旦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我們就會異常的憤怒,就是小時候寫的日記被媽媽偷看那樣。
那麼現在呢?說起隱私,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是會心一笑吧?現在,除非我們將自己置身於整個人類的社交網路之外,否則我們去了哪裡,吃了什麼,下班後去哪裡,上網搜了什麼,真的還有秘密嗎?(支付寶,微信,滴滴,摩拜,攜程------)
我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面發我吃了什麼,看了什麼書,曬我的旅行照和飛機票。好像我就是這樣一個赤裸裸什麼都告訴大家的人。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在給你們看了所有東西的同時又什麼都沒給你們看。在那成堆成堆的數據中,我雖然公開了我的生活,給出了該給的信息,但實際上我的私生活相當保密。你可能知道我的財務細節,知道我住在哪兒,也知道我的房子是什麼樣兒的——你可能知道我所有的一切,但對我的私人生活你還是一無所知。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雖有悖於常理,但通過完全放棄我反而保護了我的私生活。當所有事情都擺在眼前的時候,反而沒有人會在意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呢?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這個樣子的:一個社區里的人越是相互依賴,對隱私的期待就越少。人們越是需要家人和朋友,就越難以對某件事守口如瓶。
C.結語:
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誰掌握了關於我們未來行為的信息,誰就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像Google,Facebook, Alibaba這類以追蹤人類行為為模式的商業模式的公司,有已身價不菲。
還是像開篇的那句話——只有甘願暫時擱下理性的質疑,我們才能繼續前進。對於自然現象,我們始終相信它能夠被理解,量化和預測。通過機器學習會被人類掌握地越來越好。然而,一旦涉及我們自身的探索,很多人就會陷入思維定式。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才是人類探索應有的姿態。
W1
W1 Platform
也許在未來,人類真的可以預測人類自己的未來。在這一方面依然有無數的科學家,企業家在自己的領域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回看我們現在的生活,你能想像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嗎?春節將至,W1 Platform祝大家都能平安回家過個吉祥年,紅紅火火地開始你們的2018!
TAG:W1platform絲路大步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