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真的是最後的港灣嗎?

父母真的是最後的港灣嗎?

留美北大畢業生王猛(化名)寫長文控訴父母教育上的錯誤導致其個人性格缺陷、發展受阻,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我也有很多想說的。

從小到大,我始終覺得家人是自己堅強的後盾,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不管我碰到什麼挫折家庭永遠是可以停靠的港灣。我一廂情願地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以為家人之間沒有秘密,不必計較得失,感情不摻任何雜質,經得起任何考驗。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

我和父母的關係很緊密,緊密到我要好的同學、單位的同事,父母都能叫得上名字。我對父母是完全敞開式的態度,吃過的飯、做過的事、結交的人,事無巨細,我都一一詳述。這中間沒有強迫,是我願意與他們分享,因為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我的概念里,家人之間是不需要遮掩的。

然而,近幾年,我發現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樣,緣於他們對我的主動疏離。

「你幹嘛不帶著孩子到你婆婆那兒去?」

「為什麼你總是把我往外趕?」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了婚你就是他們家的人。」

「能不能不說這個話題了?」

「可以,不說話又不會死。」

這是前兩天我和我媽之間的對話,在這段對話前後,我們沒有任何爭吵,可能這段話對我媽而言和買菜做飯一樣平常,但我的感覺是,彷彿被全世界拋棄。我不止一次跟父母強調:我永遠是你們的女兒,怎麼就成潑出去的水了?以後不要這樣,說得我傷心。我媽回應:我說的是事實。

自從結了婚生了孩子,父母對我客氣了起來,也嚴苛了許多。平時讓他們到家裡拿一些東西,他們不願意,覺得不好意思,但逢年過節如果少了他們的禮物,又會說我沒理數。說好的一家人呢,怎麼開始計較起這些了。在他們眼裡,我似乎不再是家庭共同體中的一員,這是最讓我傷感的。

在上大學前我一直處於父母的掌控之中,從來沒有一個人吃過飯逛過街,出門必須報備去哪兒和誰什麼時候回,下午4點不到家電話就打來催。我沒有反抗過,反而覺得很滿足,這是父母對我的愛啊。現在我三十歲,父母依然滲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越來越孤獨。

父母都是很自信的人,偏偏我自卑又懦弱。我媽特別喜歡給我貼標籤,青春期的小孩有幾個喜歡跟長輩親戚閑話家常?我媽說這是清高。青春期的少女有幾個不喜歡穿漂亮衣服?我媽說這是虛榮。如果父母念叨我我不服氣,他們說我聽不得批評脾氣不好。親戚宴請有事晚到,他們說我沒良心。我與人交往受了氣跟父母傾訴,他們說你真沒用。

小學四年級,我代表學校參加作文比賽,我媽說就你那水平還參什麼賽;長大了學做飯,我媽說你燒的我看看就不想吃;在家帶孩子,我媽說你自己連飯都吃不上還帶什麼孩子。其實我知道我媽是以我為傲的,但她的教育理念讓她吝於讚美,好像只有不斷打壓才能彈得更高,就像她常說的,老誇你你就只聽得進表揚了。

王猛寫的「檄文」很偏激,很多地方我不贊同,但我能夠理解。他的父母至今不明白好好的兒子怎麼就如仇如敵了,他們並沒做多過分的事,身邊的家長不都這樣嗎?的確,王猛的父母,我的父母,周圍人的父母,受時代影響,受大環境熏陶,在教育方式上可能都是同款同類型,但每個孩子千差萬別啊,有的人大大咧咧,父母打也好罵也罷都一笑了之,而有的人生性敏感,受不了以愛之名的桎梏,王猛是後者,我也是。

我絕不質疑父母對我的愛,只是有些方式有些言辭,我無法接受。父母總喜歡說這句話: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可他們何曾想過,我到底需不需要這樣的「好」呢?講得殘酷些,父母做這些「好事」又何嘗不是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呢。看,我為了孩子省吃儉用殫精竭慮,我真是一個好爸爸/媽媽!

我寫這些不是要控訴,意不在譴責,只是我需要一個渠道來釋放。曾經我以為父母是我所有情緒的出口,現在腦中搜索通訊錄,我找不到人放心傾訴。父母給予我生命撫養我長大現在依然支持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十分感激。今後幾十年,他們還是我親愛的家人,只是我不會再把他們當做避風港。

每每陷入要命的孤獨無法自拔,我躲在被窩裡默默流淚,有次被女兒發現,她驚慌失措地摟著我,把她最心愛的小被子塞到我面前,問:媽媽,我把小被被放到你臉上,你還不高興嗎?我破涕為笑,說:媽媽高興了,謝謝你寶貝。

至少這個世界沒有拋棄我,有一個小人人毫無保留地愛著我,我還有什麼不滿足呢。我要努力扮演好母親的角色,繞開那些自己成長路上的崎嶇和坑窪,但願女兒長大後不管遇見什麼人什麼事,心裡是有底氣的,因為媽媽是她隨時可以停靠的港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表白我親愛的狗子
達摩洗髓真經(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