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編輯/中國道醫






精氣之說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章中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

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要理解這章經文,關鍵是搞通玄牝兩字的含義。這裡所說的玄是指天,指陽,所說的牝是指地,指陰,與「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陰陽兩氣是同一的意思。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進飲食為陰氣,鼻入空氣為陽氣,所以口鼻是人與自然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門戶。由此可以看出這「穀神」就是陰陽兩氣構成的精氣的代名詞,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的作用。同時也兌明了精氣是有結構的,這就為練氣功能養生,中醫藥能療病提供了理論依據。這精氣學說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其意義之深遠、影響之巨大是難以估計的。



經絡之說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篤」字在老子帛書中寫做「督」,就是指督脈。何以為證呢??莊子在《養生主》中

對此作了證明:「緣督以為經」說督是一條經脈,後人稱之為督脈。這「復」就是說經氣沿全身左右二十四條經脈往複運行的情況,而且是以「萬物並作」的形式進行的,即經氣走完左半身再走右半身反覆往返地運行。對經脈的循環無端的特徵,他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有進一步的闡述:「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就把經脈的客觀存在而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獨立性和循環性的根本特點加以肯定。




他不單發現了經脈,同時還發現了經穴,他在《道德經》第一章中說:「以觀其所徼。」這個「微」字無論從形象、意義、讀音來看,無疑是竅穴的代用字。從「守督」和「觀竅」聯繫起來分析,這個竅穴就是尾閬穴,實踐證實確有「眾妙之門」的作用。從以上可以得出結論,經絡是老子發現的。經絡系統的發現,比起我國「四大發明」來其意義更偉大、更深遠。



養生方法



老子「少私寡慾」的養生觀。對我國傳統醫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和

推動作用,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就是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這一觀念,提出「恬淡虛無」、「志閑而少欲」等養生之道,並將它深入發展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中的基礎。當今世界衛生組織在維多利亞會議宣言中提出的「合理膳食、適量勞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四大基石」,和2500?多年前老子清靜無為、順乎自然的養生觀是完全一致的。在喧囂浮躁的現實生活中,若能超塵拔俗,回歸自然,進人「物我兩忘」修身養性的境界中,這對凈化心靈,強身健體當然是大有裨益的。老子的養生方法除了「天門開闔」、綿綿若存的調深呼吸等服氣方法外,著重是「凝神人氣穴」的神守法。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說:「心使氣曰強」,首先提出了神氣關係說,為神守法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個「心」包括了人的意識,也包含了神經系統的反射功能。




主要有三種神守方法:


  

1

守督觀竅法




這個竅就是指人的九竅之一的後陰上的尾閶穴,也是督脈二十八個穴位中的最後

個穴位。我把經絡系統的督脈稱之謂綱,而尾閶穴則是綱的繩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督脈是脊髓緊緊結合在一起,而脊髓又與腦千相連接,所以守督法對調節神經系統,改善全身的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



2

守腹法




老子的「虛其心,實其腹」、「專氣至柔,能嬰兒乎?」說的就是以關元穴為中心

的小腹處,也就是現代人說的意守「下丹田」。神守小腹對於培育精氣、改善消化系統機能和下肢功能有很大好處。



3

守中法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指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中」在何處??有

的說在臍,也有說在中院穴。根據《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沖氣以為和」,神氣可以理解為中院之氣,後來唐代孫思邈也把臍上三寸的中脘穴說成丹田。中脘穴是手太陽、手少陽經、足陽明經、任脈之會穴,練功實踐證明,神守中院穴具有清醒頭腦,改善五臟機能的作用。



道家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循環的規律。自然界萬物處

於經常的運動變化之中,道既是其根本法則。人的生命活動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使人長壽。這是道家養生的根本觀點。道家思想中,「清凈無為」、「返璞歸真」、「歸柔」等主張,對中醫養生保健有很大的影響和促進。


  


老子的養生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他的來自於母性文明的虛靜養生觀與源自於

父權文化的體育鍛煉是對立的,也是互補的,更是必須合為一個整體,相互並存的。



大道教育出天才




《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

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徽。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渭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能夠闡明的道,是具體的道,不是本來的道。能夠定義的名,是具體的名,不是

本來的名。稱名是人賦予的,宇宙的初始階段還沒有人,故無名。人要認識萬物,必須給它命名、定義、描述,故有名,萬物之母。常以直覺和靈感來做決定,就是不用眼耳鼻舌身,以觀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宇宙本體的奧妙。保持明確的認知目的來制規劃,就是用眼耳鼻舌身,觀察有邊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表象。妙與徽,慧與智,頓悟與認知,同出一源,但因視角、方法、立場等不同,其運作結果即得出的命名、定義、觀念、思想等就會不同。


   


《道德經》說,「復命曰常」,「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雖智大迷,是謂妙要」;「去甚、去奢、去泰」:「去彼(為目、華、自見、自貴)取此(為腹、實、自知、自愛)」;?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貴、不自生、不自為大;?無欲、無為、不爭、不盈、下、朴、慈、儉、守雌、昏愚頑鄙、嬰兒赤子。這些都是大道的元素。復命,從人性上講,就是回歸父母生我前的天性。我們的天性,應該是「取有餘以補不足」,而後天的人性則是「取不足以奉有餘」。




命,就是要如嬰兒赤子,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貴、不自生、不自

為大。這就是真正的解脫,真正的本性回歸。有了壞習慣,就開始惹禍、生病了。




老子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這無欲,就是開發和訓練慧的方法。


    


慧的開發,最佳年齡是0~3?歲,這是人生的無欲期(這時的「欲」都是生物

的,三四歲是概念形成期,孩子開始說不,就有主觀的慾望了),也是早教理論的精華所在。從出生到一二歲,是秩序敏感期。是否聰慧,全在此時能否建立秩序。如果這一階段他所接觸的環境雜亂無章,日常行為顛倒混亂,母親的命令朝三暮四,他就不可能建立秩序,他的一生必定雜亂無章、顛倒混亂、朝三暮四。二三歲是語言敏感期。能否有良好甚至過目不忘的記憶功能,能否有運用語言的高超能力,能否有良好的文化底蘊,全在這個時期。這時,大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就像一個剛剛格式好了的電腦硬碟,可以儲存大量的數據。對於外界的一切信息,周圍環境的人、事、物的刺激,他們可以像照相一樣,不加選擇地全部儲存,成為自己智能的一部分,並成為其日後學習的基礎。




這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礎的重要時期。人類從出生到三歲以前吸收穫得的知識,相等於大人花六十年拚命學習後所獲得的信息量。反覆誦讀,是兒童的自然喜好。背書,是咿呀學語兒童的拿手好戲。他們有用之不竭,而且是越用越強的記憶力。你不主動讓他背有文化內涵的東西,他就會去背天氣預報,去背廣告詞。如果在這時不給他的大腦錄人經過篩選的、有文化內涵的、準確無誤的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們的大腦就會被小貓小狗之類的無聊東西充斥,大腦的沃土就會變成雜草叢生而又無法開墾的荒原。他們在這一時期所接觸的暴力、驚嚇,還會進人潛意識,成為日後不得不靠心理醫生用催眠喚醒、驅除的惡魔。


  


對於其他時期的成年人,慧的開發和訓練,必須首先去欲,或者叫歸零、空杯、

絕聖、絕學、棄智、靜定、守一、觀止。如果不做去欲的清洗殺毒工作,大道思維難以進人成年人的認知思維。正如蘇格拉底所言:「三十歲以上的人不要跟他談哲學,說了他也不會懂。」



首創「知病無病」的預防醫學思想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知道卻以為自己無知,這才是最好最高明的;?不知道卻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這就是病呀。人只有把病當作是病,那才不會有毛病。聖人之所以不生病,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防病於未病之時,所以他們沒有病。


  


災病同理。《道德經》第六十四章進而提出「大醫醫國」的思想,強調要「治未

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事物在穩定的時候,還容易保持原狀;?問題還沒有顯示要變化的徵兆時,還容易

謀劃對付;?事物在還脆弱的時候容易化解;?事物在微小的時候容易消散。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做好準備,而治理國家要在未發生混亂之前進行。


    


老子的這段文字主要講的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辨證法,並據此提出要「防患於未

然」的處世原則。老子主張做事情要提前準備,及時進行,不要等事態嚴重之後再去亡羊補牢。老子的這一思想為現今的年輕人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課,許多年輕人就是沒能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和缺陷,而父母和社會也沒有對一些不和諧的事物或現象進行及時矯正,才導致一些極端的案件發生。



身為道體




人體生命猶如一個複雜的機器。在這台機器中,有許多組成的零件結構。如

《道德經》中,即有「口」、「目」、「耳」、「筋」、「骨」、「臂」、「精」、「氣」、「神」、「欲」、「形」、「身」、「心」、「魄」等。這裡,有有形的身體,也有無形的神靈。形神組合共同構成生命的整體結構。以現在的觀點,「身」指具體的血肉之軀,與心、靈、神無關,而《道德經》所說的「身」,不僅限於具象之形骸,且含攝了與主體心靈意識互相依存影響的互動關係。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經》第十

三章又說:「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在這裡,他不但把人與道、天、地並稱為宇宙中最值得稱道的事物之一,而且還將身體的概念,從已身的場域空間擴展到更大的宇宙整體,在此歷程當中,不但向內虛化了自我,使自身處於「無身」狀態,同時也完成了身體與自然的同體,明確了「身為道體」的重要理念。



神在體外




在《道德經》對「道」的眾多闡述中,最能體現《道德經》?神學思想的,是

「善」與「德」的觀念。五千餘字的《道德經》,五十-次說到「善」,四十四次袋到「德」。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善」與「德」並非人體內部因有

的存在,乃是來自於體外,只有「上土」才會切實去領悟,去實行。《道德經》自己十八章以後,重點論「德」,稱之為「德經」。「道」落實體現於天地和人即為「德」。「德」是天地人的本質。面「德」的基本特徵就是「善」。「善」的意義遠遠超越仁、義和禮。《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簡,三日不敢為天下先。」說的就是「善」。利益讓給別人,自己生活筒朴,大公無私,容納萬物,尊重萬物,這就是老子之道,老子之德,老子之善。在老子看來,儒家所謂的「善」,是忠信不足,以禮充之。而道家的善,是通過天地人的體認醒察而自然產生的文化自覺,而既非出自人的動物本能,也有別於儒家的父權禮教,實在是大宇宙的密碼,是人天相通後所獲得的至貴之寶。在宇宙賦予我們共同的生命和資源面前,中下之土只知道如何去佔有它、享用它、固化它和消耗它,而只有上士是真正尊重它,並懂得如何以有限的資源,化作無限的能量,成就偉大的事業,與天地共尊貴。



「善」的醫療觀



1

治神是治形之本




老子《道德經》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是從生命的精神層面人手的,關心的不

是身體的生理現象,而是法乎自然的運行規律,以精神內守的方式解消外在物歌的追求,不是採用物質的醫療的方式,是透過精神對形體的積極作用,達到除疾康復的醫療目的。


    


《道德經》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又有何想?」認

為造成眾多疾病和苦難的根源乃是來自於身體的存在。《道德經》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服,羽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先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則更進一步指出:?身體之外形的保養,需要實敗,需嬰強保,而精神的保養,卻嬰使心靈虛靜,使心志柔啊。放棄名利的競爭與追理的同時,是生命能量的強大和提升。




《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祿除玄

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老子的診療方法,就是形

與靈合、魂與魄合,精神與肉體要調和一致,使人體的魂魄能契合天地的陰陽,在符合天理與陰陽的運作法則下,達到與道「無離」的「抱一」境界,從「有欲」提升到「無欲」的身體狀態,追求的是人合乎於道的生命狀態,以人內在的主體性與實踐性,回復原本清凈圓滿的心性,破除後天種種心知與慾望的病因,展現出法天貴真的歸根本質。



2

「善」是人體最佳的醫療方法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

不爭,故無尤。


  


「善」是人體最佳的醫療方法。老子以「水」來比喻「善」的作用,如謂「上

善若水」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即人生命的保存之道在於善用水德,效法水灌溉萬物而無取於萬物的德性。水德的「善」最大的特徵在於「不爭」,就是不自以為主,隨著自然的作用來滋潤萬物。人對身體也該如此,有如水般的自生自長,不沽名釣譽也不炫耀己功,更不會執著於外在善惡的形式,所謂「處眾人之所惡」,即要求人不要自命清高,在眾人所討厭的低下與污臭之地也能忍辱負重,以相應於道的造化之功。




老子還提出七種以至善治身的水德工夫:


    


第一,

「居,善地」:?讓身體隨時都能成為至善的所在;


   


第二,

「心,善淵」:?讓心靈都能保持有如深淵的玄默沉靜,如水與百川的兼容

相合,展現無比的包容能量;


    


第三,

「與,善仁」:?讓生命都能保有著仁德的至善心境,如水利萬物的無私雅


   


第四、

「言,善信」:?讓身體的言行都能符合誠信的至善作用,似水如實地呈現

所照之物,無虛偽造作的私情;




第五,

「政,善治」:?讓身體有自我整治的至善功績,如水的滌除塵埃,清新宇

宙的生命;




第六,

「事,善能」:?讓身體有著應對萬物的至善功能,如水的柔弱勝剛強,能

順應自然的法則,無心而自化;




第七,

「動,善時」:?讓身體有著運動自在的至善變化,如大海不違天時的漲落

順序,合乎自然時勢的運動法則。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

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醫療的目的在於關懷人的生命,這種關懷不能只偏重在物質性的身體,還娶重視

其社會性與心靈性的種種生命活動。老子的醫療觀與醫療手段從表面來看與現代醫學是格格不人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可是,這種認知正是重科學的醫療體系所不足之處。老子的診療法是將身體納人到心靈的精神活動中,以「無欲」來化解掉「有欲」,進人到至善的生命境界中去,使身體在戰勝情慾的基礎上獲得無疾無患的生存利益,使有形、易損的身體成為無形、長存的道體,從而達到「形神兼治」的至高境界。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感冒時,這5種食物千萬別碰,難怪病情加重總好不了!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




這是世上最靈驗的經文,一念悟天道解千愁!(只傳有緣人)




冬天起床後不要做這個動作,會悄悄傷害你的身體!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daojiaob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堂丨關於《道德經》
道醫學堂丨老子養生秘籍第七十四章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