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在燒|驚心動魄的抗美援朝鐵原阻擊戰, 志願軍63軍是幾乎打光了嗎?

鐵在燒|驚心動魄的抗美援朝鐵原阻擊戰, 志願軍63軍是幾乎打光了嗎?

原標題:鐵在燒|驚心動魄的抗美援朝鐵原阻擊戰, 志願軍63軍是幾乎打光了嗎?


提到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鐵原阻擊戰,那是大名鼎鼎,在軍迷群體中是無人不曉。一部紀錄片《鐵在燒》,不知賺到了多少激動人心的眼淚。這場阻擊戰,也以其殘酷激烈和艱苦卓絕而名垂軍史。


鐵原阻擊戰的主角,便是志願軍第63軍。該軍前身為晉察冀野戰軍冀中縱隊,首任司令員是開國上將楊成武。冀中縱隊後改編為華北軍區第3縱隊,曾參加過綏遠、大同、張家口、青滄、第一次和第二次保北、清風店、石家莊、察南、冀東阻擊、平綏東段破襲等戰役戰鬥。1949年全軍整編時,第3縱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第63軍,軍長為紅四方面軍出身的悍將鄭維山。其後,63軍參加平津戰役,會攻太原,再出兵西北,經過扶眉戰役、隴東追擊作戰、蘭州戰役和解放寧夏等戰役,協同第一野戰軍主力解放了西北陝甘寧地區。


1951年2月15日,63軍奉命作為第二批部隊入朝作戰,其時的軍長是開國少將傅崇碧。 在空前激烈的第五次戰役中,63軍歸西線楊得志19兵團指揮。面對聯合國軍設防堅固的臨津江防線,傅崇碧突出奇兵,冒著被美國空軍轟炸的風險,大白天派部隊多路隱蔽接近江邊潛伏。因此戰鬥打響後,僅十幾分鐘就突破了臨津江防線,插入縱深15公里,割裂了美3師和英25旅的聯繫。遺憾的是,19兵團的另外兩個軍64軍和65軍遇到敵軍優勢地空火力阻擊,5個師5萬多人馬擁擠在昭陽江邊2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內,被敵軍炮火轟炸了兩天兩夜,犧牲慘重。因此,63軍的快速突破沒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面對63軍的兇猛攻勢,當面美第1軍急命其他部隊撤到第二道防線組織防禦,而英第29旅卻只能原地固守。63軍順著撕開的防線向里沖,先是擊潰了土耳其旅,接著打垮了菲律賓營,對英29旅展開了包圍之勢。英29旅先是把比利時營頂上去挨打,接著集中全旅炮火掩護拚命跑路,總算是大部得脫,但其格羅斯特營卻被63軍包圍於雪馬里地區。這個格羅斯特營歷史悠久,是英軍中的功勛部隊,被特許在軍帽上佩戴兩顆帽徽。志願軍乘夜發起猛攻,經頑強血戰,從四面滲進該營防線。英29旅派一支坦克部隊去解圍,卻被中國軍隊擊退。又求助於美軍,可美軍自顧不暇,竟拒絕救援。就這樣,到了天亮,格羅斯特營終成潰散之勢。志願軍漫山遍野地抓俘虜,一個叫劉光子的戰士竟然一人俘虜了63名英軍,被授予「孤膽英雄」稱號。1000多人的格羅斯特營只逃出39人,營長卡恩也被俘虜,全軍覆沒了。

63軍一直攻過了北漢江,逼近漢城。而美軍這次不放棄漢城了,在城市裡布置了大量火炮,準備死守。為了不陷入消耗戰,19兵團沒有對漢城進行攻擊。打到此時,中朝軍隊殲敵不多,且糧彈已將耗盡。彭德懷見好就收,命令全線部隊北撤轉移進行休整。然而聯合國軍卻乘機發起了迅猛地反擊,以機械化快速部隊大膽進行穿插分割,利用中朝軍隊麻痹大意的空隙一舉楔入,東沖西攪,一時將中朝軍隊的序列砍得七零八落。63軍此時也已全軍斷糧,且背水作戰,態勢極為不利。傅崇碧當機立斷,決定全軍撤過北漢江。結果到了江邊,發現美軍竟也到了。情急之下,傅崇碧命部隊戴上繳獲的敵軍鋼盔,大搖大擺地徒涉過江。美軍以為63軍是南韓部隊,竟然輕易將他們放了過去。


人困馬乏的63軍剛到江北,形勢卻發生驟變,因聯合國軍進展速度太快,志願軍防線出現多處漏洞,彭德懷只好每抓住一個部隊就去堵塞缺口。63軍被派到鐵原地區進行防禦,要求在25公里寬的正面防守15天。對於一個飢疲交加,減員甚重的部隊,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63軍在解放軍中是個小軍,入朝時約36000人左右。經過第五次戰役前兩個階段的減員消耗,此時全軍3個師加直屬隊還剩24900人,再除去各級非戰鬥人員,作戰人員僅有12700人,並有大小火炮244門。即便將機關勤雜人員補入作戰連隊,在東西長達25公里的正面防禦地段上,第63軍每公里防線也僅有372.5人,炮9.74門。而當面之敵卻非常強大,計有美騎1師、韓軍陸戰1團、韓軍第9師、加拿大第25旅,相當於4個師的兵力,人數約47710人、火炮1327門、坦克187輛,平均每公里攻擊正面2074.4人、炮57.7門、坦克8.1輛,還有空軍支援。相比之下,志願軍缺少重炮和炮彈,沒有坦克、飛機,在兵力火力上都深居劣勢。


面對強敵,傅崇碧採取了縱深梯次配備的方法,將全軍分作三道防禦陣地,少擺兵,多屯兵,以減少敵密集火力對志願軍的殺傷。同時以戰鬥小組在前沿與敵糾纏,使敵不能過早迫近志願軍陣地。在戰術上,採取正面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並在夜晚派出小部隊襲擾敵人。傅崇碧決心集中兵力兵器於中央防禦地段,在第一道陣地阻敵10天,在第二、第三道陣地節節抗擊阻敵5天以上,「無軍命令,不準撤退」,堅決完成志願軍司令部賦予的任務!

鐵原阻擊戰打得異常慘烈,美軍經常是以大群坦克部隊開路,像城牆一樣壓向63軍陣地。由於缺乏反坦克炮,63軍官兵只好以血肉之軀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搏鬥,很多連隊全體戰死在陣地上。美軍炮火打得那叫山呼海嘯,志願軍的陣地像被火洗了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傅崇碧指揮63軍部隊頑強死守,晝失夜反,在遲滯敵軍的同時不斷組織反擊,不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為了總體上遏制住美軍的攻勢。63軍幾乎將所有的戰鬥兵力都填了進去,最後連機關幹部、通信員、炊事員都組織起來上了戰場。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整整打了13天,彭德懷緊急調整部署,指揮志願軍後撤部隊穩定了防線,這才令傅崇碧率領63軍撤出了焦土一樣的鐵原陣地。


在鐵原阻擊戰中,63軍勝利完成了志願軍司令部交授的任務,為穩定整個戰線贏得了時間。據統計,整個第五次戰役中63軍軍直和所屬187、188、189師共斃、傷、俘美、英、韓軍21580人,創造了全線參戰各軍的最高殲敵記錄(這是志願軍單方面統計,與美軍戰史嚴重對不上)。同時63軍也傷亡慘重,其188師563團入朝時兵員為2700人,打完鐵原後只剩266人。傅崇碧下來後,彭德懷問他有什麼要求,傅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兵。」彭說:「給你補兩萬。」



現在就有了一個問題:63軍在鐵原阻擊戰中究竟傷亡了多少人?


從公開的的正規軍史里看,都沒有給出63軍在鐵原阻擊戰中的詳細傷亡數字,而只有部分單位的傷亡。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斷章取義的東西。如後來流傳的如「鐵原阻擊戰慘烈無比,63軍傷亡殆盡」,「5萬多人的63軍打到最後只剩下3000人」,「打完鐵原後63軍從陣地上只撤下來2500人」等。後來就給了人們一種印象,似乎63軍在這一仗中基本打光了。歷史真實是這樣嗎?

實際上從正規軍史中流出來的一些零散數據看,也足夠擊破坊間的一些傳言了。前面說過了,63軍入朝時總兵力約36000人,並不是誰編出來的「5萬多人」。華北部隊編製小,不像四野部隊那樣編製大,也不像三野9兵團入朝時是四四制,一個軍都接近5萬或5萬出頭。在打鐵原前,63軍還剩24900人。而打完鐵原後呢,軍史中也有一個數字,即63軍全軍還剩14000餘人。這就是說,在鐵原阻擊戰中,63軍的實際減員在1萬出頭。這並不是個小數字,前邊已說過63軍在此戰前的全部戰鬥兵力為12700人,等於一仗幾乎打光了所有戰鬥兵員,剩下的基本是非戰鬥人員,一個步兵軍至此打殘了,短時間內只好在有效作戰序列中除名。


公開流傳的189師師史也證明了上述結論。請看下圖:



也就是說,在第五次戰役中,189師總傷亡為5000多人。考慮到189師在五次戰役前兩個階段傷亡不算很大,主要傷亡在鐵原阻擊戰中,因此算作3000至4000人是有根據的。而189師也是63軍在鐵原阻擊戰中傷亡最大的師。據此推算全軍3個師和軍直屬隊在阻擊戰中的部傷亡,1萬出頭也是有根據的。另外189師於戰後補充了4800多人便已基本滿員,這與彭德懷答應戰後給63軍補兩萬人的邏輯也是相符的,全軍恢復到3萬4至3萬5左右,與入朝時的36000人相若,整個證據鏈就都成立了。

結論:63軍在鐵原阻擊戰的總傷亡在1萬1、2千左右,而不是什麼「傷亡殆盡」。


轉自:(大魚號)沈聽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德鎮南河公安 的精彩文章:

中越戰爭貓耳洞, 溫度高達50度, 衣服和皮肉爛在一起, 戰士們能活下來不容易
美國大兵標配每人能帶多少發子彈? 彈夾、彈鼓、彈匣你分得清嗎?

TAG:景德鎮南河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