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耗時10個月,近5萬字長文,只為22條單動鐵名錄

耗時10個月,近5萬字長文,只為22條單動鐵名錄

本篇目錄:

Nuforce Hem1—— 2017年單動鐵新秀中的佼佼者

阿思翠AM90mic——可能是地球上最便宜的婁氏動鐵耳機?

qdc1LE——扒一扒首條國產天價單動鐵

qdc海王星——偶像派,也是實力派,千元價位的BUG級產品

索尼XBA-100——據說是大法的黑歷史產品?

羅技UE600——早期單鐵中為數不多音色很「正」的良品

傑士X10i——我真的不是動圈,也不是精蟲上腦

BA EP1——來自中國的世界最小單動鐵

安橋IE-C1——5K+的公/私模單動鐵,智商稅?

創新IE2——一條沒什麼毛病也沒什麼個性的塞子

水月雨nocturne——一條清純不做作的29689

威士頓UM1——說它是相聲塞還挺形象的

EARNiNE EN120——冷門的且極偏科的女毒塞

麗聲hertz——780的定製要什麼自行車

峰力pfe112——助聽器巨頭做起耳機來真不是鬧著玩的

音特美 ER4SR——傳奇謝幕後的圈錢套路?

ALO 獵戶座——不負最強聖鬥士的美名

Fitear F111——Fitear的調音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歌德gr10——單動鐵里最知名的人聲塞

達音科I5C——中國好聲音,說的是節目還是塞子?

Final Heaven S——我家從入門到旗艦隻做單動鐵,你怕不怕

舒爾SE315 ——被嚴重忽略的典型舒爾味人聲塞

————正文————

(和上篇一樣,看過的可以直接跳過了。)

作為一個木耳+「折騰了就會死」星人,回頭看看玩耳機的這四五年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便攜設備打交道,零零碎碎也寫過了不少東西,但偶然發現我身為一個微博粉絲高達300人的大V/手動斜眼,居然沒有寫過多少太裝逼的內容,比如「什麼什麼合集」,「XX條耳機橫評」,「XX年老燒,談談我的心路歷程」之類的文章,想著我這兩年招搖撞騙也玩過了不少好東西,怎麼逼都讓他們給裝了呢!我不服,於是也想搞個大新聞,然後就發現自己還真拿不出什麼上檯面的東西來,這特么是不是比較尷尬了……

話又說回來,我這個窮逼林林總總也沒買過什麼太高端的設備,反倒是玩過了不少或經典或冷門的單動鐵塞子,而提到單動鐵,也算是HIFI領域裡非常奇葩的存在了,雖然我們知道單動鐵基本做不出旗艦的聲音,素質的天花板也高不到哪裡去,放到現在來說也很少有廠商願意去大力吆喝一條單動鐵的塞子了,低端的要麼就是偏科太厲害,很難去迎合大部分人的胃口,價格稍貴的又讓人覺得花了那麼多錢買個單動鐵有點交智商稅的意思,3K多都能買到四單元了,還考慮啥F111呢,你說是不?不過說實話,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大廠都推出過單動鐵的塞子,而私以為去了解一個品牌的最好辦法就是去聽它推出的單動鐵,從中可以看出不少端倪,比如平衡電樞單元(就是動鐵)的研發能力,品牌對聲音的理解、風格的把控,以及在有限的素質/頻寬範圍內讓耳塞調音完成度達到最高的完整性等等,我相信能夠把單動鐵玩出花樣、做出好聲音的廠家,絕對實力不凡。

而話鋒一轉,單動鐵調音上的特殊性、風格的多元化,是不是意味著每個人或許都可能遇見那麼一條非常對他口味的單動鐵塞子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每個燒友都有一條適合自己的單動鐵耳塞,只是可能還沒有遇到而已。比如前文提到了Fitear家靠調音見長的F111,味道像極了動圈的傑士X10,人聲劇毒的歌德gr10,耳機吧某吧主鍾愛有佳的峰力pfe112,qdc家的國產最貴單動鐵「小金豆」、賣到脫銷的海王星,Final家教徒無數的Heaven系列,聽郭德綱最毒的西石UM1,以及傳奇經典音特美家的「小4」系列,更有甚者,還匪夷所思地去做了麗聲單動鐵的私模(比如我),是的沒錯,以上提到的塞子幾乎都會出現在本文中,並且我堅持認為總有一款是符合你的口味的,不信就往下看看呢。

由於本文寫作比較隨性,格式不固定,篇幅不固定,照片畫風不固定,時間跨度較長,每一篇的側重點和閑聊的方向都不一樣,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為文中的耳塞我基本都經手玩過一段時間,有自掏腰包買來的,有朋友間蹭聽偶遇後很喜歡就長期霸佔的,有來自樂享派的獎品,也有偶然在淘二手時因為感興趣打包一起收來的,也有單純因為好奇而想盡辦法借來的,各位看客也可以根據對我篇幅的判斷,去看出我對這款塞子的好惡,而如果你是想單純地去看八股類的「評測」的話,還是不要花太多時間浪費在這篇冗長的文章上了。

最後一句:這並不是橫評!不是橫評!不是橫評!

Nuforce Hem1—— 單動鐵新秀中的佼佼者

今天是2017年11月14日,繼續開更我的單動鐵合集系列。距離我第一次聽到Nuforce Hem1已經過去半年的時間了,也是打算等它的風頭過去再冷靜地評價一下這款塞子。Nuforce從百度來的介紹來看是一個美國的Hi-End品牌,不過口碑和銷量都平平,之前是以DAC產品為主,今年上半年則一口氣推出了好幾款動鐵塞子來,其中多單元的塞子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不管是國內代理商的推廣方向還是口碑上來說,而Hem1算是這個系列的寵兒了。

展會上的Nuforce耳塞產品

說實話我對Hem1的第一感覺並不好,首先是那濃濃的既視感,外觀像舒爾,配件收納包什麼的像威士頓,而且導管口徑也同樣是細長型的,但橫向對比這兩家的東西,Hem1在一些細節上和他們互有勝負。首先是線材的介面上,當看到那圓柱形的連接處時,我還以為是mmxc介面,而費了老大勁拔下來後才發現是0.78的,類似於UE、qdc那樣的母座式,在插針處有包裹,mmxc介面的天然隱患不說了,西石在更換工廠前那稀爛的做工,總歸都是不讓人放心的,Hem1在做工的紮實程度上確實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非常優秀。銅鍍銀的線編製細密,手感柔軟,彎插居然還是分段式的塑料+帶LOGO的金屬組合,保證了強度和美觀性,在通勤塞所需要的線材特性里我給滿分,只是用久了顏色會稍稍發綠。另一點優勢就是它的顏值真的非常高,大家看圖片也看出來了。

而與舒爾、威士頓互有勝負的「負」,在於佩戴,在單動鐵的繞耳式塞子中,Hem1的體積可以說相當肥碩了,相比舒爾的飽滿貼合,威士頓體積上的控制,更別說現在部分新興的多單元塞子會在貼近耳廓的地方做一個凹痕來做到幾乎全面的貼合(灰鳥、it03等),而Hem1的佩戴主要是輸在了接觸耳廓的地方不能完全貼合住。雖然目前大家都覺得它的佩戴還是不錯的,但這其實還是討了佩戴方式的巧,誰讓你長的像舒爾和西石呢,橫向比下來還是有一定差距,而且耳廓處的貼合能力直接決定了隔音能力的最後一道防線,哪怕是戴上C套,隔音也要比舒爾差了一大截。當然了,談佩戴舒適度的話,HEM1還是可以給個接近滿分的數值。

該吐槽的也吐槽了,聲音部分則是我要重點誇一下的部分了。首先是這貨非常好推,手機就能出好聲,婁氏的全頻動鐵也是是有力的素質保證。雖然不是太贊同楊傑大胸弟說的它屬於圈味兒的說法,不過這個塞子的中頻幾乎可以說是我目前在單鐵里最滿意的了,密度高,音色中正而微暖,結像清晰而偏厚,人聲上更偏向男聲一些,有些許顆粒感的修飾,雖然味道沒有UM1那麼濃郁,不過在聽感和素質上達到了非常高度的結合,聽個張學友、陳奕迅啥的絕對是爽歪歪了,女聲也不至於悶而硬,除了特別空靈的、特別萌系的不說七七八八,也至少能演繹個五五六六了,哦對了這貨聽5566的歌也很帶感(還有人記得這個組合嗎2333)。

低頻的量感和質量明顯比另外的I5C、獵戶座、UM1啥的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不必參與菜雞互啄的隊伍中來。整體的量感雖然還算湊合,但不硬不垮,下潛淺嘗輒止,略偏速度點,不過橫向對比單動鐵大家族,live現場中真實的鼓聲總算是有那麼一丟丟還原度了!整體的低頻的底子鋪得還不錯,我對於它這樣的表現已經非常滿意了,畢竟中頻相對搶眼的情況下,無過即是功,更何況表現還超出了預期。

高頻上的處理也比較討巧,延伸不錯,亮度不高,結像柔和,泛音較少,明顯的流行向處理辦法,合乎情理,而因為優秀的橫向聲場和分離度,在高頻不搶眼、不銳利的前提下營造起了非常不錯的通透感。

Hem1綜合表現上非常符合通勤塞的屬性,我個人覺得它如果再帶個線控就接近完美了,不過可能跟我自己的偏好有關,老實講幾百元的塞子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折騰的必要,本身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程度,用戶基本也是手機直推為主,萬水千山總是情,給個麥克風行不行?899的價格到現在一直很堅挺,也是單動鐵里個人覺得極具性價比的選擇,非常適合盲狙。

當前價格:全新900左右

優點:做工優秀,完整而健康的三頻,素質高,中頻有味道

缺點:除隔音一般外,沒有明顯短板

推薦指數:4.5星

性價比:4星

阿思翠AM90mic——可能是地球上最便宜的樓氏動鐵耳機?

首先來閑聊一波。

說到婁氏、動鐵兩個關鍵詞,就不得不提之前的兩件事,一是某品牌老闆就混用單元一事開撕了魅族,樓氏二字以後不光是在音頻界,整個數碼界甚至都人盡皆知了,不過人家實力確實擺在這,沒毛病。另一個某眾籌近千萬,登錄央視財經頻道,走上人生巔峰,但覺得耳機價格應該按物料成本來賣的的耳機測評大師/調音大師——腦放君,按照他的說法,單元133一個,那麼阿思翠這個賣198,絕對的業界良心啊,而且還是虧本賣。然而當年討論得沸沸揚揚的,郁老闆在經銷商中封殺阿思翠的事件,就是發生在AM90mic/小鋼炮這兩個超高性價比的塞子上市期間,相信知道那件事的人都應該知道郁老闆的心眼有多小了。如此清高的、造福燒友的、要顛覆行業的腦放大師,為何還願與其在微博里如此這般地商業互吹?

相信大家看到我這段的標題也知道了,AM90mic算是一個把性價比接近做到了極致的型號,相比後來在價格方面幾乎讓阿思翠賠了錢的,採用了與小4同款ED29689單元的AX30、35來說,我反倒是更喜歡AM90mic,定位更明確,在其位某其政,手機用戶的絕佳選擇。不過阿思翠不管是做低端純鐵也好,圈鐵也好,出發點其實都是把一些長期被神話了的音頻概念拉下神壇,最終受益的是用戶。

首先不談單元是婁氏樓氏還是倍聲,從外觀、工藝上來說,AM90mic屬於顏值與體驗俱佳的。許多人都把阿思翠戲稱為音頻界的五金店,金屬的工藝已經玩到一定境界了。AM90mic的外殼為CNC切割而成,陽極工藝上色,有細膩的噴砂質感,同時重量也非常輕,佩戴舒適,前端出音口部分的亮面與不反光的磨砂又奇特的視覺呼應感。線材乍一看還以為是糖果給擰起來的,色彩豐富,能清晰看到股數,且外層有透明包裹,易於收納,不過永久了還是會稍有發硬。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貨是帶了麥的,實測通話質量還不錯,有一定的防風噪的效果,只有一個暫停/接聽鍵,不可調音量。對我來說美中不足的是線材是直插型,還好尾部有比較長的塑膠包裹層,雖然遠不如彎插安全,也算是個心理安慰了。然而有一點值得吐槽的就是這聽診器效應了,雖然不是嚴重到不能忍,可確實是忽略不掉,而且阿思翠後續的產品中也基本都一直存在這個問題,需要重視一下。

老實講我是很少花功夫去講一個低端耳機的外觀和工藝的,只是阿思翠在這方面做的真的相當出類拔萃,這裡只是2012年就上市了的AM90mic而已,換做AM700/800的工藝,我能再吹個十萬字,沒錯我就是這麼槍。

聲音上,我也很難把一個百元塞吹出花兒來,對於AM90mic針對的用戶群體來說,它最大的意義在於給新手們體驗一下動鐵的音色,若能發揮出動鐵的優勢來,相比同價位的動圈還是有相當震撼的聽感體驗的。AM90mic優勢最明顯的就是那溫潤甜美的人聲體驗了,而且特么的中頻居然好像有結像,這你敢信?要知道阿思翠全系列在結像這方面都是會被吐槽的……中頻的聲音基本做到了男女通吃,女聲更好聽點,屬於溫厚而具備了甜美的,這點還比較少見,因為往往偏女聲的塞子要麼太薄要麼音染太重。

AM90mic屬於保持了正常的結像體積的前提下,剛好就甜了那麼一絲絲的程度,有些撓痒痒的意思,說抓耳也談不上,但舒服是真舒服,人聲頗有一種動鐵版AM800的意思,不過其實細節表現上倒是沒有比AM800好多少,主要還是聽個音色。這塞子談高低頻、聲場啥的也沒意思了,低頻輕飄飄,高頻音色不暗,延伸尚可,所以對於一款售價198元的婁氏動鐵耳塞來說,AM90mic沒有帶給你秒超平的素質,而是基本上能告訴你動鐵的音色,這樣的音色不是乾冷硬的,而是依然能迎合普通用戶的,比該價位動圈相對清晰而乾淨的聲音。

是不是有點意外……我居然沒有揪著AM90mic的聲音夸夸其談,這其實就是事實,當年同價位的競品VSD1、馬克兔啥的,在我眼裡根本就離秒超平不沾邊,能做到比該價位稍好的素質,和討好耳朵的聽感,不是一家HIFI廠家應該做的事嗎?至於用什麼材料,管你是動鐵還是靜鐵,用戶其實還是看聲音是否值回票價,這款AM90mic拋開聲音,是一款頗具設計感的隨身通訊塞,而上聲音則能讓人初步領會到動鐵的正常音色,告訴大家哪怕低端動鐵也並不是乾冷硬的,就夠了。

當前價格:全新198

優點:外觀精美,甜美暖聲,動鐵人聲優勢充分發揮

缺點:硬素質上並不能勝過同價位動圈競品

推薦指數:4星

性價比:5星

qdc1LE——扒一扒首條國產天價單動鐵

qdc海王星——顏值炸裂的代表性千元良品

(2條因為都曾經單獨發過帖,就準備放一起再閑聊幾句)

qdc的崛起速度,讓人不得不承認它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品牌,在專業舞台、明星演出中的病毒式擴散,和HIFI圈中的傳播深度,算是活生生在本來蛋糕就不大的市場里挖去了一大塊。qdc1le為一周年紀念限量版,只有888條,我手裡這條是樂享派2016徵文里獲獎得到的,編號為803,上市距今也已經很久了,風頭早就過去,可它放到現在也依然是單動鐵里極具特色的存在。對了,它還有個雅號,叫「小金豆」。

既然是紀念+限量版本,包裝配件什麼的肯定是很下功夫的,從這個亮騷的外觀和收納盒就可以知道,整體走土豪金路線,包裝圖我就不放了,體積碩大。這個收納盒我是要吐槽一下的,雖然很多人在看完我當時發的開箱後都說很喜歡這個收納盒,覺得逼格賊高,但這貨其實就像森海IE80自帶的那個玩意兒一樣,繞來繞去繞半天,而且因為插頭很長,幾乎佔了整個收納槽的位置,所以收納的成功率真的是低到令人髮指(需要繞完後正好把插頭卡在那個位置),加上極高的重量,根本不可能作為隨身收納盒使用,除了開箱好看以外對我來說毫無用處。不過塞子腔體本身因為是磨砂外殼材質,加上腔體很小,所以平時隨身使用的時候一般不用擔心磨損,至少在冬天的話揉起來放口袋裡可以完全不用擔心,在耐用性方面還是非常靠譜的。

小金豆的佩戴其實也是一言難盡的,說不出個是好是壞來。原本以為是繞耳式佩戴,結果發現是更適合直插式的,而一般情況下偏轉導管的設計,導管插入耳道時的角度應該是向外拐的,而小金豆則是向內拐,讓耳塞像是「貼」在耳廓上插入,因為體積很輕,腔體極小,小到連插頭都比它大不少,佩戴起來輕如無物,劣勢就是基本上沒有什麼隔音性能了。

我不管在任何場合,基本上都沒有給出1le的聲音太高的評價,但也不會否認它的聲音素質,但對於聲音素質的界定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有些人會直接把三頻的完整性作為衡量標準,有的人只注重解析、密度、聲場等可控性的東西。小金豆的聲音素質在解析、聲場、聲音密度上其實在全篇的其他塞子面前是完全站得住腳的,且作為單動鐵,也擁有非常充沛的低頻量感。但我對它喜歡不起來的原因與達音科I5C接近,那就是音色讓人覺得略顯怪,不夠疏鬆自然,因為往往單動鐵很難做到高素質與寬鬆耐聽兼備,但小金豆則是像在調音的時候,在高素質的基礎上往寬鬆方向跨了半腳——然後中途被人踩掉了鞋子。

主要是體現在三頻的結像雖然沒有做的太線條化,還是有一些體積和厚度的,卻顯得非常束手束腳,殘響、泛音十分不自然,就像歌手被扼住了喉嚨一樣,尤其是低頻在很重、很猛、且結像體積做的很舒服的前提下,卻對殘響、彈性、下潛的拿捏差了不止一口氣,在部分前端下,乍一聽是顯悶的,但悶的同時卻沒有烘托出應有的氣勢,那層「音浪」鋪開來以後的水花就像半空中蒸發掉了一樣。我個人感覺qdc在對這款塞子調音的時候有些太過於追求三頻的高度完整性,卻疏忽了音色上的舒適感。

但它也依然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歐美流行、搖滾,算是僅次於SE315的存在了,音色上基本能男女通吃,略有些咸濕(據說在廣東話里這是罵人的詞)感,適合略厚重的聲線,高頻亮度正常,素質是該價位較為優異的水準,但毛病也依然是之前說的,混響、泛音不夠自然,每聽一段時間後,都會讓我覺得略顯睏乏,沒有韻味。

寫到這裡感覺都快成了黑文了,我也自我檢討一下,以上的聽感雖然是實事求是,但也沒有換過至少5種前端仔細去搭配過,只是我個人得出的主觀結論,說的不對的地方也歡迎指正,但我對小金豆的好感確實也是到此為止了。儘管我非常欣賞qdc這個品牌,但個人認為qdc1le作為一個上市售價高達1888元的產品,綜合外觀、佩戴、聲音來說,並且拋去qdc的粉絲、周年、限量光環的話,是屬於qdc全系列產品線中#最不值得購買#的產品。

當前價格:全新1680

優點:高大上的包裝配件與工藝,三頻素質優秀,聲音熱情

缺點:音色略顯奇怪,佩戴奇葩,收納盒反人類

推薦指數:1.5星

性價比:2.5星

qdc海王星——偶像派,也是實力派,千元價位的BUG級產品

因為qdc的兩款單動鐵都太過風格鮮明了,且不屬於同系列,加上對這個牌子本身的好感,qdc是本篇中唯一一個被我選了兩款產品放進來的品牌。不知道黃鵬老師看完1le的評測後會不會給我寄刀片,總之看完海王星以後肯定會給我加雞腿的!

眼熟我名字的朋友們或許知道,我在耳機與雜談中發表過海王星的評測,標題為「如果你們買得到的話,這是一條好塞子……」我自認為這篇文章的靠譜程度非常高,黃老師甚至說我把海王星的調音思路幾乎是複述了一遍,所以想看聲音的詳細測評的可以移步耳機與雜談公眾號翻看往期文章。直到現在我依然還不清楚我的第二篇海王星評測會寫點什麼,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吧,可能廢話會比較多一些。

我相信qdc自己明白,1le是有種種不足的,但是我開頭也說了,單動鐵這個東西非常能體現一個廠家的技術水準和調音理念,所以曾打造過雙子座、qdc8這種頂級明星級隨身設備的品牌,會甘心嗎?那必須不能啊。所以我一直覺得qdc可能推出個公模外觀的「qdc1」之類的產品,非限量款,就是能正兒八經的走量大賣的那種,沒想到海王星這貨這麼快就問世了,所以當時就立馬跟千杯說,如果有樣機可以蹭聽,務必第一個安排給我,還帶寫槍文的那種。

我對海王星剛上市時備貨根本就不夠賣,短時間內售罄這種事完全不奇怪,這個外觀和做工真的是無解中的無解,擁有軍工企業的背景,在設計能力和生產線的完備性上是其他定製品牌無法比擬的,說海王星是「顏值炸裂」完全不過分。上圖中我們透過乾淨無瑕的藍色外殼,可以看到內部整齊的構造,和那顆定製的全頻動鐵單元,就連刻的字都那麼精細!我大膽假設下,在非複合單元中,民用級動鐵單元硬素質最高的一款估計就是海王星用的這顆了(據說也是根據ED29689改的),這其實也不是財大氣粗的問題,而是在體量夠大的前提下,對供應鏈的極高的議價能力、自身技術實力、品牌綜合影響力等多方面因素累積在一起的成果。

為什麼說這顆動鐵單元素質夠高呢,很簡單,因為海王星是全文出現的二十多款動鐵單元中,兩端延伸最佳的一顆(這是很多多單元動鐵、高端動圈甚至都做不到位的東西),同時具備了極佳的中頻密度、聲場表現、結像的紮實感和器樂分離度,能把這些都做好,在單動鐵中是極其罕見的,我雖然沒有聽過Final的HeavenSS這種傳說中的遠古變態,但還是可以肯定海王星的這顆單元確實是目前主流單鐵里的天花板中的天花板,也歡迎有老燒拿出其他產品來進行對比。

除了單元素質以外,海王星還擁有10歐、104dB/mW這樣好推的參數,並且配備了麥克風,這些參數大概就是qdc在告訴大家,「我們不會讓用戶的前端背鍋,好聽不好聽,你插個手機就知道了」。我手中的三星Note8是目前旗艦機中聲音素質還算不錯的一款了,在推海王星的時候,依然能感受到非常寬廣的聲場,清晰的結像,足以說明問題。

海王星擁有非常寬鬆自然的低頻,量感並不是很多,但結像交代清楚,解析力高,同時兼備了很好的下潛與彈性,這樣高質量的低頻,說的誇張一點,一些多單元動鐵哪怕是用了專用的低頻單元也不見得能達到海王星這樣的低頻質量。中高頻音色清而不亮,高頻延伸非常風騷,泛音充沛而自然,中頻人聲部分也保持了很豐盈的形態感,不會發乾發硬,聽女聲的質感略優於男聲,器樂的分離度與結像也是沒的說的,在這個價位基本上屬於拔尖水準了。

當然了,如果只是這點程度的話,並不能說明它是一款「BUG」級產品。我在耳機與雜談蘇州聚會現場也聽到不少人說,qdc顯然基本上沒有做什麼調音,這句話並不是真的說qdc的調音技術怎麼樣,大致還是在誇本身的單元素質夠高。黃老師也承認調音時能動的地方並不多,但此時作者想要把自己手中的一副好牌打順了,有時候比把一副爛牌豁出去打可能更為糾結一些,作為一條可換線的塞子,大家應該也猜到了,海王星最終能呈現出的天花板級音質是怎麼樣的,還有不少的可玩性。

我試過給海王星搭配高品質純銀、單晶銅線材和手頭雜七雜八的普通線材,浮生壕搭配過平衡線,ZOL的於夢琦主編搭配過DITA的范登豪線材,最終都發現海王星的潛力著實不小,尤其令我驚訝的是搭配平衡線後也並沒有出現中頻過細導致不耐聽的問題。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海王星的音色對線材非常敏感,喜歡人聲的用戶可以試試搭配單晶銅,中頻能夠做的非常潤澤,低頻也更動次打次一些,而我更喜歡純銀線材下聲音變得醇厚、更為豐滿的感覺,相信但凡是個HIFI老玩家,聽完海王星本身的音色後都能知道如何利用線材搭配出自己喜歡的聲音。

於主編髮表的評測中直接把海王星定性為了「史上最佳單動鐵」,雖然明眼人都知道,海王星一定不是在聲音的硬素質上目前最好的單動鐵,且單動鐵中說不定還有我未知的另一翻天地,但這裡我還是基本同意這個結論。因為我所知的單動鐵型號中,在包裝、配件、做工、外觀、佩戴、音質、可玩性的綜合層面上想和海王星匹敵的單動鐵,似乎還沒有出現。F7200這種單動鐵中同樣擁有頂級素質的塞子,在性價比上卻又弱了不少,更別說現在HIFI界已經開始看臉了,加上佩戴感和可玩性的因素,讓我這半個Final粉也不能認為Final這種把單動鐵玩成精了的品牌,能在千元價位拿出綜合實力匹敵海王星的產品。

吹到現在我也吹累了,我就直說了,黃老師,那個收納包單賣我一個好不好,我求你了!

當前價格:1280元

優點:顏值炸裂,頂級工藝,極佳的兩端延伸,手機易推

缺點:無明顯缺點

推薦指數:4.5星

性價比:4星

索尼XBA-100——據說是大法的黑歷史產品?

點滿了各種黑科技歪技能的大法,在音頻的研發實力上完全不需要質疑,而偏偏其早期的動鐵產品,包括圈鐵在內,口碑都一直並不理想。記得當時自己還是個小白的時候,在南通某天貓旗艦店的線下試聽店鋪與燒友店員交流,聊到那邊都打烊要走了,這個小哥似乎是對索尼的產品本身就沒有太大的好感,走時還不忘了黑一句「索尼的動鐵做得是真的不好」,這印象一直留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甚至一度相信索尼恐怕不會在動鐵上有什麼建樹了。直到XBA300-AP這個素質與調音俱佳的千元級三單元精品狠狠地打了我的臉,大法畢竟是大法,原來只是沒有上心罷了。

早期索尼的動鐵產品其實說也能說出來不少,單動鐵的話印象中則只有XBA10、XBA100、C10三款,因為C10是運動耳機所以直接pass,而100既然是10的後續產品,雖然定位上一樣,可應該也是相對更完善的作品,所以在本文的單動鐵耳塞積累到這個地步以後,毫不猶豫地狠心買下了一條全新未拆封的XBA100來一探究竟,這早期的索尼動鐵,到底特娘的行不行?

不行。

結論這裡就只有2個字了,確實是不行,而且越比越慘的那種,寫這段的時候我的心也是在滴血的,讓我花了幾大百大洋,最後不得已吃泡麵的,居然是這種level的東西……

先說外觀吧,塞子整體是非常精緻和耐看的,黃銅本身是非常優秀的聲學材料之一,也是動鐵耳塞產品中導管的優質材料,相比現在一言不合各種土豪金,XBA100的腔體屬於低調、質感強、耐看的類型,規則的紋路在燈光下能呈現出穩重、奢華兩種風格來,屬於讓人越看越喜歡、越摸越上癮的那種,佩戴上也相當舒適。不過對它的好感也只能止步於此了。

XBA100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卧槽,我再也不說別的塞子沒低頻了,卧槽,這塞子怎麼沒有聲場,聲場小到聽3D錄音的《彈唱》時感覺林俊傑像是被困在了我宿舍那不到3平米的廁所里,我用地攤貨也差不多是這個效果好嗎。這個低頻是慘到了慘絕人寰,低頻吧少就算了,也沒什麼存在感,關鍵還硬,讓人忽略不了,要麼像峰力那樣柔一點,要麼像麗聲那麼糊一點,或者像qdc小金豆那樣猛一點也好,此時我滿腦子都是食神里的那碗雜燴面,素質吧被價位更低的en120吊打到六親不認,聽感嗎被阿思翠am90mic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百度了一下這個小塞子的槍文,什麼通透細膩小清新之類的詞,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中高頻確實幹凈而通透,不過嘛,中頻音色不是太中正,男聲沒質感,女聲不夠甜,本身的聲音密度其實還行,但結像厚度又是略微偏薄了,顯得過於平庸,加上解析力確實屬於非常普通的水準。高頻音色也是很正,通透感滿足的前提下延伸也有點戛然而止的感覺,小提琴不夠亮麗,泛音細節幾乎沒有。

當然你可能說我是不是對一個五百價位的塞子過於苛刻了,問題是這可是大法啊,用了自主研發的T型對稱結構平衡電樞單元的大法啊,聲音給出的表現確實太令人大跌眼鏡了,在本文的整個系列中屬於聲音最為平庸、沒有適合自己的那一音樂類型的吊車尾選手。也別問我是不是沒有推開,讓它插了1個時的AK380已經太給這貨面子了!!

當前價格:全新500左右

優點:行業頂級的精湛做工,黃銅腔體非常漂亮

缺點:聲場奇小,低頻尷尬,沒有發揮出動鐵的絲毫優勢

推薦指數:0.5星

性價比:2星

羅技UE600——早期單鐵中為數不多音色很「正」的良品

為了方便給大家辨認,這裡的UE還是在前面冠了羅技的名字,不過印象中UE600推出的時候UE還沒有被羅技收購。因為我自己入燒時間其實相對偏晚了,沒有經歷過早期UE的輝煌時代,只能說給大家帶來過經典產品的品牌永遠都不會完全落幕吧,當我高一期間玩貼吧的時候,UE的幾個產品還一直在被熱議中,而當時自己對這個牌子其實沒啥好感,因為話題度最高的tf10居然長得這個奇葩樣子, 雖然一直自認為算是直男癌審美,可還是覺得這貨算是我眼中奇醜無比的行列了~

不過也不能把一個品牌就這麼一棍子打死嘛,後來我看到了UE900,哇,可以說是更丑了,所以UE的設計獅已經被我徹底拉進了黑名單里。然而…… 當我在淘UE的單動鐵時,發現UE600的外觀上算是深得我心的,形狀也沒有那麼僵硬,從圖片上來看是有著非常漂亮的線條的,加上鍍鉻的工藝帶來的細膩觸感,就對UE的怨念更加深重了,UE怕不是把有審美的設計師給開除了喲。

UE600究竟是何時上市的,我也沒有得到個精確的結論,只知道我手裡的這個大概是最早的版本,UE600後續的產品分為UE600vm和UE600vi兩個型號,前者是普通版的麥克風加單按鍵線控,後者為兼容ios系統的線控,然而因為一開始並沒有想著特地去買個帶線控的版本,還是挺後悔的,因為我發現UE600簡直是個完美的手機配塞啊!

外觀和工藝我算是各種喜歡,雖然手裡這條略有磨損,可還是能依稀辨出它當年風韻猶存的模樣,腔體的線條讓它能夠完美地做到直插式和繞耳佩戴時都擁有非常舒適的感受,繞耳佩戴甚至會比直插更為舒服一些,經常讓我忘了耳朵上有塞子的存在。儘管時間過去這麼久,線材還是保持了原來的樣子,沒有任何的折損、發硬的現象,易於收納,當然塞子的腔體本身強度也很高,平時就柔在口袋裡出門完全某(第二聲)問題,並且後續的線控版本是配備了彎插的。

UE600的聲音風格是屬於一耳朵抓耳,但久聽也很耐聽的類型,整體的聲音是偏清亮的,聽女聲非常毒,質感絕佳,但中頻的厚度卻又是比較正常的水準,所以個人感覺在上了C套以後人聲的適應性非常廣,甜美女聲是強項,聽張學友也不至於太薄,信息量比想像中的要好很多,有板有眼的,唇齒細節豐富,清晰可辨但也不至於銳利到出齒音。高頻風格大家估計也猜到了,清亮型的塞子,高頻肯定是偏亮一些的,但這個度控制得很好,只是相對地做了點風格化,而不是拔高到太過分,延伸有些生硬,泛音表現和高頻細節不算多,我的看法和之前一樣,認為UE600最佳的聲音是在使用C套的前提下,中高頻的亮度都可以有效控制住,尤其是是當高頻被海綿套吸收柔化以後,因為原裝的這個白色套子下對部分用戶來說可能偏刺激了,我這種高頻聽力正在走向退化的老年人覺得還是在承受範圍內的。

形容這種塞子的低頻,現在的我已經有些詞窮了,UE600的低頻並不算特別殘的類型,低頻少的塞子也不見得就會被判死刑,這塞子的低頻雖然量感也少,也談不上太好的下潛,但有一定的結像體積,綿軟而有彈性的感覺,聽感上來說不至於輕到沒有存在感,也不會偏硬得像敲鐵皮,還是那句話,上C套吧,聽感是真的沒有啥大毛病。

UE600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就是聲場表現了,而且是建立在中頻人聲比較貼耳的前提下,橫向規模很大,縱深和高度都讓人驚喜,形狀舒服、接近圓形,聽Live時感受則更加明顯,在本文所有塞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優秀,不知道UE是用了什麼黑科技能在單鐵上實現這樣的聲場表現,同時聲音也有相當好的厚度、密度。

如果要說我覺得這個塞子有多棒的話,總之UE600在我眼裡算是一條淘到寶的塞子,目前正在考慮買一條UE600vm作為隨身配塞使用,你們大概就能理解了吧。

當前價格:全新400左右,二手對半

優點:完美的直插+繞耳雙佩戴 人聲貼+大聲場極為罕見

缺點:高光表面易磨損,原裝套聲音可能略刺激

推薦指數:4星

性價比:4星

傑士X10i——我真的不是動圈,也不是精蟲上腦

寫到今天,已經是2017.12.17日,距離開篇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八個月,期間有人一直在支持我,與我一起討論、交流,也有人表示出不解,覺得有這個時間倒不如多接幾篇槍文賺賺零花錢,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這半年賺過的稿費很多都搭進去了,不過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覺得不能辜負寫這篇文的路途中任何一個鼓勵、幫助過我的人,這條X10i的來歷我也就直說了,是某位接近素昧平生的經銷商大佬得知我在寫單鐵合集後送給我的,我幾番堅持付款買下來,都被拒絕了。

雖然這條塞子早就沒有什麼熱度,沒有什麼庫存,也沒有復產的跡象,他也還是不讓我提及他的姓名和經銷商品牌,覺得不想讓我的這篇注滿心血的文章帶有一絲絲的商業氣味。感動之餘,則越來越覺得把這篇文章堅持寫到底是正確的選擇。

第一次接觸傑士的塞子是在高三畢業後的那年暑假,我一個人跑到深圳去玩,順便去面基幾個很早就認識的廠家裡的朋友,音頻品牌的辦公室里有各式各樣的其他國外大品牌的產品是完全不奇怪的,我就在其中一個朋友的辦公桌上就發現了一條X11, 看到他把X11插進耳朵那下,腦海里浮現出了四個字——精蟲上腦!

雖然收到時是全新未拆的狀態,但這裡還是不放太多的開箱圖了,統一一下全文的畫風。包裝配件主要就是收納包、6.35轉換頭、飛機轉換頭與白色透明套子若干。X10i和X10最大的不同主要就是線材外皮和線控了,聲音幾乎沒有任何差別,不說是同型號的不同版本,哪怕是X10和X11之間差距也挺小的。

包裝上寫明了made for 各種蘋果設備,實測這個線控在安卓機上不能調音量,但可以暫定、接聽/掛斷電話。(下文中的X10i均簡稱為X10)

傑士的外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音特美,但不需要像音特美那樣插得特別深,稍微往裡捅一捅就可以獲得不錯的隔音和飽滿的聲音了。 佩戴舒適度上我個人覺得比較糟糕,但也因人而異吧,自己耳道不是太粗,如果是雙節套會有種耳朵被強X的感受,而普通硅膠套則有時候會滑落,所以也是挺矛盾的了,並且在硅膠套下聲音的通透度會比雙節套差不少。

X10的聲音什麼什麼?像動圈。這是不少燒友們給出的一致評價,我確實是認同的,充足的低頻量感,豐富的殘響,溫暖厚實的中頻,邊緣模糊化的結像,相對偏暗的高頻,讓X10的整體聲音變得極為柔和、舒緩,速度偏慢,尤其是在用小推力的前端時。

低頻的氛圍感確實烘托得非常不錯,甚至是比部分同價位的動圈要更好的,且擁有不錯的結像形狀和解析力,沒有因為殘響較多而把大提琴的紋理質感抹掉,在我看來是屬於非常健康的低頻類型。瞬態偏慢、力度不夠,讓它無法適應比較重口味的金屬、搖滾,但聽聽口水歌則是錦上添花了。而聲場表現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橫向算得上寬廣,但是整體顯得較為扁平,形成不了規模,縱深和包圍感上都算是弱項。

高頻明顯是為流行樂服務的,相對偏暗,但不是很明顯的那種暗,也取決於前端的風格,總之就是延伸充足、但不算凌厲,能量感基本被削沒了,同時一些信息量感覺也被明顯削弱過,雙節套下會稍微改善,但總的來說不算是典型的動鐵風格。人聲一個字柔,兩個字柔潤,三個字柔化了,聲音非常內斂,顆粒感輕微,位置不算靠前,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中頻塌陷、人聲聽什麼都有氣無力,這種個人口味化的東西我就不作評論了,在我眼裡X10就像是一個小眾化的帥哥,那種丑帥丑帥的,像何正宇這樣的男人一樣,或許不能一時間讓萬千少女都為之癲狂,但也可以收穫一批絕對死忠型的迷妹。

可能你們覺得我對X10的聽感描述有些過於籠統,我不否認,因為在我心裡其實一直都覺得,越是特點鮮明的塞子,過多的語言描述就越顯得蒼白,別的塞子我不敢打包票,但X10一定是屬於那種,聽過沒幾分鐘就能夠完整地把它的三頻、味道都印在腦海里的那種。

最後想再說說X10的素質問題,很多人說它素質不夠,不否認,X10的素質確實是不算拔尖的,在最直觀的解析力表現上表現平平,雖然不至於低到發糊,但目前來說,確實低於該價位的許多入門級塞子。而儘管它出了X10i這種針對手機用戶的版本,卻本身也是有50歐的阻抗的,在大推力下,X10的分離度、聲場表現其實相當不錯,結像也會顯得更為清晰立體一些,放在當年絕對屬於優秀的水準了。可現在,連採用了原廠樓氏30017的塞子都突破了千元價位了,X10的解析力表現確實就成了那個木桶效應里的短板吧,哪怕是聽慣了近兩年推出的低端入門耳機的用戶,可能都會覺得X10的素質表現太過一般。

X10這種聽感流的單動鐵耳塞算是獨樹一幟了,我一直也希望這種聲音能夠繼續推陳出新。巧的是今年下半年傑士推出的雙動鐵新品倒是保持了差不多的路子,素質上有了極大的提升,喜歡老傑士味的新燒可以放心嘗試一下。當然了,售價3K+的雙鐵,我大概是下不去手的,就讓我對這個品牌的好感先停留在X10上吧,這是一副能讓喜歡暖厚聲、舒緩類的音樂的你,靜下心來好好聽歌的塞子。

當前價格:X10二手500左右,X10i略高一點

優點:三頻都具備圈味,溫暖舒服

缺點:佩戴挑人,硬素質放到現在較為平庸

推薦指數:2.5星

性價比:3星

安橋IE-C1——5K+的私模單動鐵,智商稅?

現在已經是2018年了,你還能想像在產的隨身產品中,居然有售價超過5千元的單動鐵結構的耳塞,甚至還是私模嗎??前文中提到的麗聲Hertz雖然也屬於單動鐵私模的行列,但好歹人價格跌破千元,聲音聽感也不錯,而安橋這次推出的三款新品高端定製耳機,型號IE-C1/2/3,單元數分別是1/2/3,售價則高達5500/6500/8800,對於一個擁有70多年歷史的日系老牌廠家來說,相信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又是大廠來騙錢了,不過說實話,這個系列確實有兩把刷子,甚至可以說是目前來說獨一無二的方面。

下面又是到了照例講講塞子來歷的時間了,第一次聽到這個系列是樂享派的站長迷走反射大佬把自己手上那條雙單元的IE-C2借給我玩了,手賤一搜,發現這個系列居然有個單鐵。說實話自己為了寫這個系列已經搭進去不少錢了,雖說到了後面覺得,總歸是要寫的,這個錢花就花了吧,然而面對一款售價5K元的塞子,我真的是下不去手購買了,也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去借一條來,因為安橋近期在圈內確實不怎麼活躍,想找人也沒有什麼門路。

而這次在昆明的樂享派對線下聚會,許久不聞消息的安橋——居然參展了!!現場也有這條塞子!!(媽蛋,說的好像飛機票不要錢似的)我就直接厚臉皮找當時出席活動的安橋銷售部侯經理刷臉借來了,至此也確認了本篇單動鐵系列最貴的一副。

IE-C系列耳塞不能定製AW面板,腔體有12種配色可選,插頭標配歐亞德,線材有紅、藍、黑三中配色可選,其對應的也剛好是三種公模型號,我手中的這條紅色版本為單單元IE-C1的公模版本。全部的製作都在日本完成,工期在2個月左右。

雖然不能定製自己想要的AW面板,但是該系列的工藝確實非常迷人,腔體通透無瑕,我們看到的顏色其實是內部材質透出來的,外面有一層透明的外殼進一步包裹。內部的色彩和晶瑩剔透感給人一種琥珀的感覺,帶著無序的紋路,在一定的光線角度下又有細膩的閃粉質感,而從耳塞外側是看不到任何單元的,在#愛搞事視頻#的採訪中,我客串了一把主持人來問候經理單元數量屬否受到了這樣的腔體設計的限制,他雖然否認了,但我這裡還是持保留意見,因為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線材的插針處一直到腔體的「拐角」處這些地方,按理說是放不了耳機單元的,而減去這一部分以後能夠放置單元的地方就較為有限了,且往往全頻單元的體積其實也並不小,所以我還是猜測目前腔體的設計限制了單元的堆疊,當然了,我更希望安橋隨後推出體積不變的前提下八單元、十單元的「多塔炮」來打我的臉。

本以為這樣一款天價單動鐵塞子的聲音可能會比較全面、中性,讓人難以描述,事實上IE-C1是一款風格非常明顯的作品,或者說整個IE-C系列都是這樣的大致風格走向,那就是暖聲、中頻厚、人聲溫潤,聲音相對不算通透,但也不悶,中低頻氛圍感極佳,線條化較弱,結像體積偏大,瞬態略慢,整體顯得厚實、沉穩,比較有味道。

而單說IE-C1的話,也基本符合這樣的聲音風格,尤其是它的中頻密度和低頻殘響的自然感,要勝過全篇其他的任何塞子,少一點就偏清淡,多一點就略轟的程度,不過這樣反倒也讓人覺得5K的售價有那麼點值了。然而兩端延伸方面則不太盡如人意,低頻量感適中,下潛的深度和解析力都一般,高頻偏暗,延伸尚可,結像有模糊感,也談不上什麼細節和泛音了,而聲場的表現倒是超出預期,橫向不寬,但是縱深和整體的比例非常不錯,聽流行綽綽有餘了。

三頻上能說的就是這麼多,整體的解析力其實也完全不符合這個價位的水準,大概就是一兩千元價位HIFI級產品的水準,至少信息量和兩端延伸上是會被達音科隼這樣的國產怪物吊打的,而解析力也撐死了能持平qdc海王星的樣子,所以IE-C1儘管是本文中售價最高的塞子,但硬素質水準上並不能稱雄。而它比較可貴的在於音色體驗上,用最近的一個流行詞叫做「高級感」,就像大部分資深燒友能一耳朵分辨出森海味、西石味、舒爾味一樣,安橋這三款塞子的中頻都有非常好的潤澤感,人聲也能做到在男女通吃的前提下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我說它的音色就像之前幾個大廠一樣擁有極高的辨識度,屬於聽一遍就忘不了的程度。

安橋IE-C1聲音本身的素質上遠低於我的預期,本以為它會像qdc金豆、heavens那樣追求一下單動鐵的三頻極致,結果又是個聽感流的塞子。而該系列的定製工藝和佩戴感著實迷人,也算是安橋作為業界大佬能拿得出手的,在整個行業內都無法找到第二家的看家本領吧。如果考慮購買IE-C1,倒不如加錢一千元看看C2,首先C2的雙單元結構給兩端延伸帶來了質的改變,實測解析力也會高一個等級,還有就是一些奇怪的心理作用了,畢竟現在真的有人會花5000多元購買個單動鐵結構的定製耳機嗎?我覺得沒有。但還是可以拭目以待一下,淘寶店鋪里IE-C1的「0人付款」記錄何時會被人打破,迎來它第一個國內訂單呢?

PS:耳機與雜談年度盛典上,耳機王展位上有IE-C系列的全部三款塞子,歡迎聽過的朋友來說說看法。

當前價格:5500

優點:工藝優秀,佩戴、隔音頂級 耐聽的暖聲

缺點:硬素質平平,線材略硬

推薦指數:3星

性價比:0.5星

Binary Acoustics EP1——來自中國的世界最小單動鐵

開頭直接放一張極簡風格的包裝圖吧。

Binary Acoustics是一家國內的音頻工作室,為什麼說是工作室呢,根據不願透露姓名的友商水月透露,因為本身規模確實比較小……

這個品牌怎麼稱呼呢,二次元聲學?當我看到老闆的頭像是個動漫萌妹子時,覺得應該稱呼為死宅聲學更合適……

這是我臨時決定加入單動鐵大雜燴的塞子,可以說跟它還是比較有緣分的。某天半夜無聊刷手機時,在小李子的交流群中看到有人討論單動鐵,我當然也是嘴癢進去插話了,後來知道了有一個叫Unicorn獨角獸的塞子,是國產的,我去馬雲爸爸那邊搜了一下,覺得還挺有意思,就去找客服聊騷,沒想到半夜的時候客服還回消息了……這個客服其實就是老闆本人,我們聊的很起勁,並且得知BA旗下有一款目前全世界最小的單動鐵EP1,而Unicorn則是EP1的低端版,不過音色和素質與EP1幾乎一樣,只是腔體做了些改變,降低技術難度,方便量產和維修。

儘管當時手頭窘迫,還是覺得我這張臉應該沒那麼好刷,拍下了一條EP1作為押金,讓老闆把EP1和Unicorn一起寄給我了,當然我希望本文中寫的所有型號都是每個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一款,所以還是決定把EP1作為主角。不過BA目前熱推的則是Unicorn,售價399元,而聲音與之差不多的EP1則高達999元,所以看完這篇後如果被聲音描述種草了,希望大家購買是還是多考慮一下Unicorn,滋瓷一下國內這種精品工(xiao)作(zuo)室(fang)的發展。

懶得發開箱過程,這張圖讓大家對比一下,套子比塞子大系列……

因為幾乎做到了動鐵耳塞的體積極限,所以內部的整體結構肯定是比較簡單的,在濾網口可以看到內部的單元(所以明顯也是無導管設計)。這裡我要說一句,單元雖然不是婁氏or聲揚,但這顆定製的全頻國產單元還是有不俗的素質的,關於技術特點,我作為非專業認識就不多嘴了,對動鐵技術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http://tieba.baidu.com/p/5004287889?see_lz=1這篇水月大佬的技術向的帖子。

塞子體積極小,重量也只有3g,佩戴有些難說,挑耳朵,有些人直插時就很合適,我都是選擇繞耳佩戴,因為是非常規則的形狀,線材也很軟,所以繞耳時不藉助耳掛也能戴穩,隔音比想像中的略好一點,算是主流入耳的水準。我手裡的這條是更換過鍍銀線材了,如果你擁有早期版本的EP1或者Unicorn,聲音可能會略有區別。

這塞子最值得說的主要是整體清亮、乾淨、略帶甜味的音色,和有十足圈味的低頻。但它並不是在三頻分布上刻意把低頻弄的很多,然後柔化、順便暗化高頻表現來「糊」成動圈,EP1的圈味和傑士的完全不同,而是僅僅就體現在單純的低頻表現上,非常寬鬆、蓬鬆的感覺,柔和舒服,帶有適度而不發悶的殘響,可以說不比正兒八經的動圈塞差。而中高頻則比較亮,是一種明快的、現代化的素質流風格,聯繫上下文,可以看出EP1是死宅作者調給自己聽ACG的塞子(開個玩笑,求不寄刀片)。但我這裡說它素質流也不代表它的解析、聲場有多高,事實上這兩方面的表現比較一般,信息量上只能說在該價位站得住腳,並不是秒超平的類型。什麼?國產小作坊居然不是秒超平了,活久見啊2333333。

而聲場不算大的話原因也很明顯,因為人聲相對還是比較靠前的,但不算特別貼耳,聽甜美系的女聲非常有感覺,但擁有比較正常的結像體積和厚度,並不是把聲線拉薄來刻意營造的,所以不用擔心聽男聲時會顯得太怪,相反哪怕是聽張學友時那種醇厚的嗓音依然有不錯的表現。高頻亮度夠高但並不刺激,信息量充分,帶一些不是特別明顯的音染,而泛音細節交代的不算太自然,聽感主要還是勝在這種通透氛圍的營造上,中高頻相互搭配著把音色構建得個性使然,算是典型動鐵風格中甜美、清新的一類。

在易推性上,雖然EP1有40歐的阻抗,但115的靈敏度對手機來說綽綽有餘了,不過低推力下EP1的結像有些鬆散和粘滯,交代的不夠有條理,在AK380上測了下它的天花板,事實上它還是有不小的潛力可挖的,橫向聲場和縱向比例還算健康,並且動態其實還不錯。

紅色為Unicorn

如果讓我整體評價一下EP1這個塞子的話,我會說它是一款擁有「高級感」的塞子(放心,我不是在扯玄學)。乍一聽它的中高頻音色與Final家的路子有點像,但中頻的音染又是有自己的味道,甜而不薄,偏女聲但也不會犧牲了男聲,且低頻表現卻是這麼多塞子中非常罕見的寬鬆圓潤,素質不算高但也不含糊,不難看出作者把重心還是放在如何讓整體的調音顯得完整而好聽上。也許你覺得一個國產單元的單動鐵賣到999簡直是搶錢,但這裡我也不覺得一個國產塞子把價格定到符合其聲音價位上有什麼錯。並且因為工藝的問題,EP1是無法維修的,售後均給換新,所以EP1是融入了作者的堅持與倔強的作品,至今仍沒有什麼推廣或者槍文,而它是我認為本篇所有塞子中最配得上「國產精品」的塞子。

最終我全款購入了一條Unicorn獨角獸支持了一下BA,作者說它和EP1在聲學結構上二者就是一樣的東西,我在對比時感覺直推下確實幾乎一樣,EP1的低頻似乎是稍多些,可能是因為已經煲開了的原因,總之Unicorn普通版399元的售價,似乎算是符合了它國產作坊中「秒超平」的身份了。

當前價格:999

優點:炫技般的工藝和聲學結構 聲音通透甜美 佩戴舒適

缺點:性價比偏低了,尤其是Unicorn上市後

推薦指數:3.5星

性價比:1.5星(獨角獸可翻三倍)

創新IE2——一條沒什麼毛病也沒什麼個性的塞子

還記得前文提到的樂享派鎮站版主白姐姐嗎,他最近拋下了山東省政廳,跑到重慶市政廳叱吒風雲,當我得知他的隨行裝備為創新IE2時,立馬就死乞白賴問他要了,他冒著晚上在酒店無法阻隔隔壁男女成長快樂的呼喊聲的風險把這條塞子寄給了我。

IE2應該是創新家的塞子里存在感非常低的一條了,其實也不難理解,外觀比較低調,單單元的結構在噱頭上也很難吹點什麼出來,加上air、IE3當時的勢頭還是比較旺的,我高中那會兒玩2jb時創新最火的還是Live頭戴,幾乎是同價位人人都推薦的東西,所以就品牌來說,創新應該屬於燒友群體中路人緣比較好的那一類。

收納盒跟配件什麼的我沒有拍出來,因為我覺得凡是給用戶提供需要繞來繞去還得把耳塞卡在槽里的收納盒的廠商,都是在喂用戶吃屎,這方面我要給IE2一個大大的差評,照顧過我們手殘黨的感受嗎,那誰,森海和qdc,你倆頭別給我悶著!

不得不說IE2的外觀和做工還是非常討喜的,金屬色澤,顏色偏暗,有光線的時候能呈現出好看的明暗反差感,線材柔軟舒服,並且儘管已經放了很久了,沒有什麼打油、發硬、彎折的跡象。雖然是直插設計,但是插頭的部分比較短,插進去後露在外面的小小一截不會讓人覺得存在什麼安全隱患,出街的時候放心把前端放在口袋裡。

至於聲音部分我感覺有些難寫了,看我的標題就知道。數毛多在自家的評測中,把IE2形容成聲音和UE600幾乎一樣,這裡我不清楚這位編輯說的是三頻分布、聲音素質還是音色,反正不管是哪個都可以證明這個編輯大概是聾子吧。有道理的是,UE600和IE2確實有相像的地方,但UE600並不是最像的,反而BA家的EP1最像,當然你這裡又要問了,EP1既然和IE2像,憑啥賣999呢,誒,反正說的我自己都矛盾了,大家往下看吧,我這裡就不單獨描述IE2的具體聲音細節了,拿UE600和EP1做個參照。

IE2也是典型的動鐵味的中高頻風格,但低頻並不殘,也有寬鬆的感覺,只是程度上要比EP1差不少,體積也更小,沒能鋪開來,然而放眼整個單動鐵陣列的話算是非常舒服的了,量感和質量會比UE600要稍好一些。中高頻的音色和UE600與EP1確實相似,但區別也是明顯的,UE600要更加清亮,中頻有拔高的痕迹,而EP1中頻有非常自然的結像與略甜一些的音染,高頻素質上EP1的延伸和通透感是最佳的,屬於三者中唯一稱得上華麗的高頻,UE600亮度有餘則有戛然而止的斷層感,並且泛音表達上比較生硬死板,IE2最折中,高頻沒有太明顯的音色風格,因為這三者本身都是很通透的類型,非要比的話就是IE2弱於EP1強於UE600一些。IE2的中頻也是最正的,染色比較少,不甜不澀,結像體積稍小一些。不過至於味道的問題,可以通過前端去改善一下,搭配AK的機子說不定可以能調出一些甜味來。

素質方面,三者推開後的聲場表現EP1當屬最佳,分離度和結像力也是最好的,UE600因為中頻略凸,聲場墊底,甚至說是偏擠了些,IE2的規模和形狀感是非常舒服的,不過其最大的優勢在於手機直推時的聲場與結像跟EP1能基本打平,差距沒有那麼明顯了。整體的解析表現上,拿中頻細節來說,反倒是IE2更佔優一點,高低頻的細節是EP1最佳,UE600夾在中間。

雖然沒有怎麼接觸過創新的其他產品,但就IE2來說,我可以說創新還是有非常高的技術實力,把一個單動鐵做得三頻均衡、中正、耐聽的,更何況素質居然也可以和更高價位的去拼一拼。不過IE2已經全線停產了,後來新推出了IE2 Plus,其實就是個帶麥的升級版,聲音按理說是一樣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搜,不過存貨似乎也依然很少,且買且珍惜吧。

當前價格:IE2二手200左右,IE2P全新550

優點:做工精緻,佩戴舒適,聲音的素質和聽感俱佳

缺點:沒有明顯缺點

推薦指數:3星

性價比:4星

水月雨nocturne——一條清純不做作的29689

水月雨的這條nocturne,中文名夜曲,是我該系列決定加入的最後一條塞子,原因也很簡單,我是直到去年12月份才聽說它,自己雖然逢人也愛吹一吹水月,因為我很喜歡他家的花灑和A4,而且他寫的評測也蠻有看頭的,不過跟水月大佬畢竟還是素不相識,就借著這次耳機與雜談年度聚會的機會和他套個近乎,當然結果你們也看到了,塞子我借來了,第一次和他見面,他就拋下房間里的嬌妻,在我房裡暢♂聊到了凌晨三點多……/手動斜眼

水月自己還是更喜歡做動圈耳塞點,但我才不會告訴你們那是因為動圈利潤高……emmmm,我真是話多了咳咳。我在開篇說了,對單動鐵的調教很能反應品牌的聲音態度和調音實力,所以這讓我對夜曲的興趣就更大了。

包裝如圖,也沒什麼好多說的,配件就是各種套、收納袋,裡面的那些像木屑一樣的玩意兒最近還蠻流行的。

塞子的腔體讓很多人都把它認成了Final,實際尾部形狀和工藝上都不一樣,水月家的做工也完全沒有國產作坊的感覺,非常漂亮精緻,做工細膩,尤其是分線器上的LOGO著實漂亮。塞子採用了黃銅材質,整體份量還蠻重,有時候拎著插頭把塞子拿起來,匡嘰匡嘰的碰撞聲蠻讓人害怕的,好在佩戴還能接受,出街的時候只要不飛奔就問題不大。廢話不多直接說聲音部分了。

ED29689或許是樓氏知名度最高的單元了,這顆單元性能優異,能挖出不小的潛力來,但也是比較典型的偏數碼味、素質流的那類,國內用過這顆單元的廠家似乎也不多,我所知道的阿思翠在自家的AX30、AX35上使用過,但因為是圈鐵結構,也不好拿來做個對比,咱們還是就塞論塞吧。

根據逛逛水月的知乎不難看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猥瑣吹,逢人便推薦gr07,看來也是比較喜歡清淡、中正的路子,以及在和他的交流中能知道他對耳機聲音相位有很高的意識,按理說也是不會追求聽感流來犧牲結像的交代的。實際上這也反應在了夜曲的每個頻段里,三頻的結像非常紮實有力,橫向聲場不算大,但縱深和比例很舒服。整體味道上還是很典型的動鐵味,但也沒有小4那種比較明顯的乾澀感,主要體現在中頻人聲的結像會比我想像的稍大一點,雖然音色上很適合女聲,不過因為這種結像體積基本上就和「線條感」搭不上邊了,聽男聲有正常的厚度,只是密度不高、幾乎沒有什麼顆粒感,而整體乾淨利落的風格,比較難傳達出醇厚的韻味來,所以聽張學友的話就顯得有些薄而無力,不過應付絕大部分女聲都問題不大,沒有齒音不說,甚至還有點甜。

低頻倒是沒有那麼鐵,量感偏少,但結像形狀圓潤,略有一點點蓬鬆,彈性不大,下潛點到為止,瞬態偏快,殘響微弱,解析力比想像中的好很多,聽大提琴的時候細節上沒有太明顯的塗抹感,這樣的低頻還算是比較健康和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高頻搭配中頻來看的話,那就是通透、透明度高,有很好的光澤,聽小提琴、弦樂的時候都是絕佳的享受,瞬態明快,亮度一般但有很自然的延伸,泛音細節交代也清楚不含糊,是偏雜食的高頻風格,特殊的導管設計減少了極高頻的衰減,保留出了那份空氣感,使得整體不凌厲但很有一股難以形容的音樂味,概括一下的話,大概就叫「鮮活」。

再說說夜曲的搭配吧,這方面挺奇怪的,15歐、104dB/mW那必然是好推的,不過它搭配蘋果產品不是太好聽,搭配磚頭播放器也不好聽,反正不管是插ipc、iPhone、ipad、還是AK380、樂彼L5pro,感覺都太直白和寡淡了,聽感都不如我手中的這條note8,大概它比較適合那種推力一般的、普遍比較暖糊的安卓手機吧。搭配蘋果呢,是白開水+白開水,搭配磚頭,則是把聲場和結像進一步拉開後,顯得更加單薄了吧,可惜手頭沒有男人家的播放器,我猜測搭配supermini說不定會好聽些。

總的來說nocturne夜曲,還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塞子,同款單元下,不像小4那麼清瘦,也沒有阿思翠AX35那樣略糊,屬於通透、乾淨、明快的聲音,音染較少,三頻相輔相佐,互不拖累和搶戲,或許這是單動鐵里的#正確的聽音觀#吧。

當前價格:699(18年停產)

優點:千元內素質優秀,中高頻的光澤度很迷人

缺點:腔體容易留細微劃痕,比較吃搭配

推薦指數:3.5星

性價比:3.5星

文章終於接近尾聲了……(終於接近尾聲了!!!)

結尾的圖是我自己頭腦發熱讓人做的私模,單元也是ED29689,最終的聲音素質比較一般,但配了單晶銅鍍銀線材後聽人聲很舒服,自己偶爾拿出來做個隔音設備用。後來幫我改模的這家在圈內還小有名氣,承包了UM的改模業務,現在也成立了自己的品牌了,名叫naga audio,雖然還沒有聽過他自己的產品,可從工藝上來說,我手裡這個仿碳纖維的私模做工非常不錯,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寫到現在,這篇文章歷時9個月,總計四萬餘字,也挺感慨我這一時衝動,居然釀成了一篇自己曾經沒有想過的流水賬長文……

我其實想找些側重給這些塞子做個排名的,可思前想後還是沒有做,覺得原本的初衷也就是沖著簡單的分享去的,單動鐵如此性格迥異的系列,非要做個排名就顯得有些俗和刻意了。但還是毫不避諱地說這些塞子里,按照我自己的口味,最喜歡的3個分別是PFE122、海王星、HEM1,最不喜歡的3個分別是XBA100、I5C、F111,覺得性價比最高的是EN120、Unicorn獨角獸、AM90mic,最低的是F111、ER4SR、IE-C1。

很高興能認識Nuforce、EARNiN、Binary Acoustics、水月雨等剛剛轉型做耳塞或剛加入HIFI大家庭的新晉優秀品牌,這個過程中同樣收穫頗豐,接觸到的新朋友、新器材,讓我忘卻了在這篇文章中砸入的那筆不小的開支帶來的心靈傷痛(不開玩笑啊喂)。

這裡也明確表態說,這22條塞子都是我自發選擇的型號,沒有任何品牌、商家的介入和一毛錢的贊助,反倒是自己前後搭進去了大幾千用來購買器材,包括聖誕節自己自費飛到去昆明參加樂享派聚會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能夠結識安橋的工作人員借到IE-C1,所以,雖然歡迎你們對文章內容的任何批評指正,但希望那些看什麼都像槍文和水軍的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們不要跑來污染我這篇心血了。

看完全篇的人應該發現了我沒有給其中任何一條塞子全5星的評價,因為我還是有一個小心愿,或者說遺憾吧,或許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和填補,那就是:單單元動鐵結構的產品可以突破目前的素質限制,躋身頂級耳塞行列,和任何單元結構的耳塞正面競爭。因為單動鐵結構從易推性、體積結構上講,是非常理想的聲學用料,我這個不成文的猜測不知道距離實現還有多遠,但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形狀各異、風格各不相同的單動鐵頂級耳塞百花齊放,堆單元、多塔炮的時代徹底結束。

最後感謝一下在本篇文章撰寫過程中提供過試聽器材和參加過各種協助的千杯、樂享派、saka、白芷水、tommyclerk、楊傑、奧萊爾錢總、鬍子哥、xoqiu、水月、蔡俊傑、安橋侯先生、上海老燒jiuzheng76、Cool848457、韋琦、宓奇奇等好友、平台,甚至是素昧平生的燒友,包括那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銷商大佬。文章完結之際,也剛好祝大家新春快樂,來年都買到自己中意的器材,邂逅中意的音樂。感謝各位看客們的捧場!

(全文完,2018.1.21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耳機與雜談 的精彩文章:

小身材,真味道——uDSD
K2技術的第一款頭戴,JVC SD70BT

TAG:耳機與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