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輩子「死跑龍套」的他,用這部電影把我感動了
龍套這詞,咱熟。
龍套,多少大牌都跑過。
洪金寶,成龍剛進入電影圈,乾的就是扮演死屍的龍套。
像這類在電影中死去的龍套,說起來四個字:
死跑龍套。
每個演員都希望能通過龍套,獲得機會嶄露頭角。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冒出來的人,我們都看到,於是,他們的成功很勵志。
但我們看不到的,更多。
可卻一直有人在這樣熬著,在這樣跑著。
靠的,其實還是一個信念,一個希望。
今個,就來跟您聊部電影。
關於一名「死跑龍套」者的故事。
而這套電影講述的故事,基本上也可以看成該主演一生的寫照。
在電影中,他的出現就是為了被主角砍死的。
現實中,這名主演的一生,已經在屏幕上被砍死幾萬次了。
豆瓣8.1分。
《太秦燈光下》
注意看片名,是「太秦」,不是「大秦」。
它是一個日本地名。
太秦位於京都西郊,曾被稱為日本的好萊塢,很多日本知名的影片誕生於此。
那裡有一個「太秦電影村」,相當於咱現在的橫店。
在這個電影村裡,遊客可以了解到日本電影發展史,也可以看到諸多日本古建築的實景。
在那裡,還有武打表演,影星攝影會等項目,供遊客觀賞。
電影,電視的拍攝也經常在這裡進行。
所以,演員,群演,劇組等關鍵詞,也是這裡繞不過的。
片名這下就很好理解了。
我們先看看以前香港電影中,此類龍套的例子。
李小龍的《精武門》,陳真踢館的一場戲中,陳真被眾人包圍。
但打起來的時候,只有其中一兩個人上前,剩下的人圍在外面跑動,造成人多的感覺。
等前方的人被一兩下打倒了,外圍的人再一兩個上去補位。
通常,「啪」地一下倒地,臉都看不到。
《太秦燈光下》的主角名叫香美山,他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
他算是還不錯的龍套了,幹了一輩子,已經是可以和主角打幾下再死的程度了。
但依然,這輩子還是個龍套。
當年,剛入電影圈的時候,香美山因為「死」得好,被主演看中。
主演還送了他一柄木劍,當時,意氣風發。
可雞湯終究只是雞湯,香美山的一輩子,卻是做了一輩子的「死跑龍套」。
屏幕上的他,身手依然利索。
屏幕下,人們看不到的是,他的手已經再也拿不穩那把劍了。
十幾歲,「死」到70歲。
有一段戲,挺心酸的。
那是70歲的香美山回憶著當年,和女朋友的事。
當年,這段對白是一種動力。
但老來去看,卻是五味雜陳:
香美山:上次我被老大砍,他誇我刀下鬼演得好。能被老大砍,我的津貼就能漲了。
女友:真的嗎?
香美山:恩,以後我不會再讓你那麼累了。
女友(笑著說):上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你被人砍死了。
香美山:你看到我了?我特意把臉沖著鏡頭。
女友:你是在看我對吧?我也一直在看著你。
張晉這種大器晚成,憑自己的努力從幕後竄到一線的,很少。
比如TVB,就有很多小丑叫不出名字,但是臉熟的老龍套。
這樣的龍套,即使常露臉,即使觀眾認識,卻不會讓人注意。
除非,有人提醒:諾,這人經常見。
但是,他叫什麼名字?
其次,還有很多反派演員,其實生活中都是很不錯的人。
比如我們的計春華老師。
而在香美山身上,他則集兩者於一身:
一名演反派的龍套。
在屏幕上,香美山的每次登場,都是一副凶神惡煞的表情。
沒兩下,就要拔刀。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人在家裡,過著清苦的生活。
一頓飯,一點簡單的小菜。
沒有人和他聊天,只能看看電視,看著桌上前女友的照片。
想些啥,不知道。
反正,屋子很安靜。
戲中壞人,戲外是走到風燭殘年的老人。
香美山的故事,也像極了星爺在《喜劇之王》所說的:
跑龍套的,也是演員。
每一次演出,都要用心。
星爺在該片中,有一段多種表情的表演。
香美山也是為了屏幕上襯托別人的幾分鐘,兢兢業業地練了一輩子功夫:
如何被人殺死。
職業道德上,他恪守著死屍也是演員的原則。
頂著高溫躺在地上,導演沒有喊CUT,就不能亂動,以免讓滴上去的血走位。
這一輩子的龍套,在片中的開始,卻是始於一個時代切換的節點。
在這個節點上,香美山已經70了。
但電影的革新換代,卻不會照顧他的年齡。
這裡我們先簡單聊一個日本電影片種:
劍戟片。
這種片子,最初是始於20年代關東大地震之後。
最初,它是仿照好萊塢的西部片的。
而這樣的電影,一般是以武士,浪人為主角,刀劍對殺,就是其中重要的主題。
像我們熟悉的黑澤明的《七武士》,《用心棒》就屬於這種類型。
可到了現代,這種劍戟片的市場開始縮小。
電影開頭就做了背景介紹:
這裡有一種演員「刀下鬼」,專門演被主角斬殺的角色。
太秦全盛時期,這種演員超過了100人。
但現今古裝劇的數量遞減,這種演員只有十幾個人了。
而這時候的香美山,所遇到的事,就像吳宇森在《英雄本色》說的那樣,時代變了,舊的那一套,現在卻很少人遵守了。
技術上,以前用的劍,現在讓位給綠幕。
劍拔出來,卻是一柄短短的綠色道具。
這個,香美山不理解。
新演員的操守,香美山看不下去。
主演是一個當紅組合里的小年輕。
就因為他當紅,就可以要求造型師不尊重歷史,不願意頂著中間光頭的造型上陣。
織田信長的髮型怎麼可以是這樣?
可現實並不管香美山有沒有理解。
現實是,那套已經播了40年的劍戟片被腰斬了。
屏幕上,再也看不到香美山演的反派如何被砍死。
屏幕下,他只能跟著一眾年輕群演一起,時刻關注著公告上有沒有他的名字。
這部《太秦燈光下》,也有一部分故事和《我是路人甲》相似。
舊的群演老了,可年輕的群演還一大堆。
懷揣夢想的人,從來不缺。
橫店是這樣,太秦也是這樣。
大家都是群演,大家都在努力,但非得比較,人家還比你香美山多了青春。
沒戲演的香美山,淪落到在主題公園表演「被砍死」,以供遊人助興的地步。
對於年輕人來說,有人會說:
你看,一輩子這樣到老,也就只能在路邊表演供人娛樂。
或許,也能成為反面教材:
我相信自己老來不會走到這個地步。
但這種事情,誰能說准?
當年王寶強說過,看到在片場等候的群演,不知道自己應該是鼓勵他們,還是勸他們放棄?
群演這條路,就是拿自己的青春在賭博。
這種事,香美山這一生看的太多了。
那些能成的角,少。
成不了的,更多。
像他這樣能兢兢業業堅持做了一輩子龍套的,更少。
可夢想,總是有人願意追逐。
總是有人願意拿青春去賭一個明天。
只因為:萬一能成了呢?
本片的英文片名,和卓別林那部《舞台春秋》一樣(Limelight),只不過在前面加了「太秦」的英文地名:Uzumasa。
在《舞台春秋》中,默片時代的兩大巨匠卓別林和巴斯特基頓的屏幕合作,雖然是喜劇,但卻有種「壯士暮年」的悲壯。
這部電影的最後,卓別林扮演的角色死於舞台上,卻留下了一次完美的謝幕,或許,對於這個角色來說,是一個更好的歸宿。
但是在《太秦燈光下》,小丑感覺更為悲壯。
畢竟,《舞台春秋》中的卓別林那角色,曾經輝煌過。
而香美山卻從來沒有達到演員的頂峰,他一輩子只是一個「死跑龍套」。
所以,當他華麗地「死」在了鏡頭前,這歸屬讓我感覺還蠻心酸的:
那鏡頭,幾十年來記錄了他一輩子。
這一輩子,對他來說是全部;但對觀眾來說,或許是:
看,又是他;
看,這人在屏幕上就是演這種角色。
也有可能,根本沒有觀眾注意到他。
而本片外的現實,卻比電影來得好一些。
扮演香美山的演員福本清三,在70歲的時候獲得了第18屆奇幻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
憑藉的,就是這部《太秦燈光下》。
這部他第一次主演的電影,可以說是他一生寫照。
福本清三15歲出道,從那時候起,就一直在片中扮演被殺死的反派。
據統計,他的職業生涯中,已經被「殺」死超過5萬次。
而在屏幕上,他演繹過多種死法:
被刺死,被砍死,被切腹,等等。
對於福本清三來說,他最擅長的表演是:
扮演一個失去了劍還在戰鬥的人然後被殺死的瞬間。
而做為主角的這部電影,一開始讓他感到不習慣:
電影開拍後我就感到不安,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多鏡頭對著我拍,而且只拍我。
這一次我搶到了很多自己的鏡頭,但我常常演砸,對同演者造成困擾。
《最後的武士》中的福本清三
而他對於「死」的理解,小丑也由衷感到欽佩:
我在劇中『死』的方式,很大程度地影響主角能給觀眾帶來怎樣的印象……我『死』得越慘,主角的英雄色彩就越濃。
一個人,用了50多年扮演同類角色。
換算下,這就是超過半個世紀,和超過大半輩子的生命。
小丑想說,無論戲裡戲外,我被這個「死跑龍套」給感動了:
一個「死跑龍套」的,第一次主演的電影角色還是「死跑龍套」的,卻憑藉「死跑龍套」的角色,成為了影帝。
這,是真正的演員,不在於戲份多少,不在於是否主角。
想起了陳奕迅那首歌,關於龍套的歌:《謝謝儂》。
有個陌生人出現不夠一分鐘
他拿著一件斗篷 扮演著一條龍
他帶著一臉笑容 演活平凡的夢
到底他的名字他的生活普通不普通 沒人懂
他能夠讓我感動 誰管他紅不紅
他知道自己有用 誰管他窮不窮
到底他的過去他的未來成功不成功 沒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