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三十,團團圓圓夜

大年三十,團團圓圓夜

一年的忙碌與疲憊後,終於又到了可以回家與親友團聚的過年。

除夕,雞年的最後一天,爆竹聲中除舊歲,總把新桃換舊符。你知道除夕到底有哪些習俗嗎?跟幫女郎來看一看吧!

1

團圓飯

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豬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

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別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

有的家裡的餐桌會出現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蔬菜類必會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裡家庭和和美美,事業欣欣向榮。

2

包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3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4

放鞭炮

在湖南,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是放,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

傳說,古時侯有一很兇惡的動物叫"年"。每當除夕的夜晚,"年"都要出來到處為非做,殘害百姓。為了能平安度過"年"這一關,人們在除夕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覺。

大家圍著一堆火,吃喝閑談,不時將竹子投入火中燃燒。竹子在火堆里發出響亮的爆裂聲,嚇得"年"遠遠地躲起來,在也不敢進村來殘害百姓了。

所以,現在的人們還常常把鞭炮叫"爆竹".等到大年初一清晨,人們都慶幸自己度過了"年"關,紛紛互相道賀.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

5

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另外,在除夕,小夥伴們還要記得一些禁忌喲~比如:忌吃藥、不汲水、忌倒垃圾等等……雖然是新時代,但沿襲一些古老的風俗也是必不可少的傳承呢!

以上就是除夕比較常見的各項事宜啦

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您家在除夕的習俗或趣事!

想知道其他春節期間的習俗或故事

也請繼續鎖定幫女郎公眾號

「新年快樂」系列推送喲

編輯/幫女郎 YX

圖/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幫女郎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女郎 的精彩文章:

網紅「自熱火鍋」安全嗎?

TAG:幫女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