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 影響你幸福的關鍵,都藏在這些細節里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韓楓
領讀
昨天我們讀到了斷舍離的基本內涵,也初步體會了斷舍離給生活帶來的種種益處,當然也看到了大多數人影子——對衣服的執念、對高級東西的執念,時刻困擾著我們。
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那麼究竟該如何去除這些執念,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呢?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45頁——第54頁,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意識轉變的三個階段
你是不是也曾為塞不下的東西發愁過?是不是也下定決心要扔掉一些不用的東西,最後又後悔過?是不是也無數次對自己說過「還是別扔了,萬一有一天用得到呢」?
如果你讀著這三句話,感覺這些話就如同照鏡子一樣將你的日常狀態與之一一對應起來的話,那麼我要很遺憾地告訴你,你進入了迷茫階段。
因為迷茫,所以總是不能把東西乾淨利落地扔掉,糾結過後,身邊的東西依然很多,也依然很雜亂。
但即便如此,也必須想方設法和這種覺得可惜的意識作鬥爭。
意識之所以可怕,就在於它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你的行為,而意識一旦成為習慣,那麼它的影響力會大到讓你驚訝。
而你此時,正處在扭轉意識的初級階段,淪為了意識的奴隸。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到了下決斷和下狠心的階段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強迫自己扭轉意識。
此時,你就會用「把這東西送給用得上它的人吧」、「這東西就算留下來也沒有任何人會用它」的形式來做出準確的選擇。
這是扭轉意識的中級階段,到了這個階段後,你的判斷速度會加快,甚至連下決斷本身,都會讓你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也只有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家才能從「倉庫」變成「住所」。
那麼下一步,就要開始精挑細選的工作了。在確保每樣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外,還要和它們成為朋友,只有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斷」。
在買東西的時候反覆思考,讓物盡其用,並確保能把每一樣所買的東西功效發揮到極致,直至它的壽命結束。這才是斷舍離的最終階段。
讓身邊的物品保持優勝劣汰的自然循環,當你的身邊留下的都是精挑細選而且適量的物品時,你的房間便可達到不收拾的收拾法的最終形態。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連收納物品都不需要的空間,是連收納術都沒有用武之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的「住所」,便可以稱為「自在空間」了。
修鍊內在智慧
「斷」和「舍」都需要行動,重複行動之後,才能達到感覺的世界。在行動的過程中,必然是和思考同時進行的,而從思考進入到感覺的狀態,卻是一個不小的突破點。
拿我們最熟悉的食物舉例。
如果人的身心都處在健康的狀態,只在想吃的時候吃,也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這顯然不成問題,這是因為,人體的感應器管在正常運轉的時候,能清楚地感覺到身體的慾望和想要的量。
但是,如果身體機能不夠健康,暴飲暴食便是日常了。
總有人喜歡告訴我們吃什麼對身體好,吃什麼又會損害身體健康,其實食物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真正造成食物好壞的是我們吃東西的方式和習慣。
而物品也並非是本身不好,是我們的判斷失誤才導致物品雜亂堆積,一切錯誤的根源在於自己的感應力。斷舍離正是磨礪內在感應能力的技術,而在瑜伽里,人們把這種感應力叫做內在智慧。
過多的物品會使自己變得煩躁,內在智慧也會變得遲鈍下來,我們必須通過行動讓它重回生機,而所謂的行動便是「斷舍」。
扔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這個簡單的動作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它在修鍊你的內在智慧。
無論是食物還是居住環境,都能通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保證它的正確性和舒適度,而我們也一直在這樣的過程中修鍊著。
使用價值才是價值
為什麼我們要把不用的清出去?因為物品只有在使用時才具有價值,因為物品在當下應該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也因為物品只有處在恰當的位置時,才能展現美感。
假如我們生活在河流的中游,這裡有許多過去曾經使用過,但是現在不會再用的東西。
此刻我們該想的並不是這些東西以後還用得著,應該留下來,而是要讓這些東西順流而下,送到那些真正需要的人那裡。
說到底,物品會因為所在場合的不同而變得無用或是有用。
比如飯粒,在飯碗里時人們覺得它是美味又能填飽肚子的東西,但如果它出現在水槽里,就自然會變得臟臭也變得毫無用處。
而斷舍離要做的就是通過有意識的選擇讓物品回到它應該在的地方,回歸到需要它的地方。
蒙古人的斷舍離生活法
我覺得世界上最能徹底實踐斷舍離生活方式的是蒙古人。
蒙古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居住在移動式的蒙古包里,蒙古包特有的局限性,只允許他們帶一些必要的東西進去。
在避免囤積物品的同時,人們對物質的慾望也就淡薄了,而精神世界卻異驚人地豐富起來。
然而,當蒙古包不再是蒙古人生活必須、當都市化進程逐漸加快時,與斷舍離截然相反的生活狀態也開始在蒙古蔓延,烏蘭巴托市內的餐館和辦公室的雜亂程度,是喜愛乾淨的日本人不可想像的。
城市化進程的勢不可擋,加速了蒙古人對斷舍離的拋棄,但斷舍離絕對不是僅僅適用於物質匱乏的早期社會,在物品繁多、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它才更有意義。
早期的斷舍離是一種必須和無奈之舉,而如今,斷舍離是一種選擇,一件事只有在還有別的選擇的時候,選對才更加難得和珍貴。
我們也期待著在未來的某一天,蒙古人會再次拾起斷舍離!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了轉變意識的三個階段,也進一步從人與物品的關係中佐證了斷舍離的重要性,東西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有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放棄對物品的執念、放棄所謂的捨不得,讓物品流入更需要它們的人手中,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外,蒙古人對斷舍離先後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引起了我們注意和深思。那麼我們在讀了那麼多道理之後為什麼依然沒辦法收拾、沒辦法丟棄呢?
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斷舍離教會我們要讓留在自己身邊的都是極其必要的東西,那麼假如你必須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呆上三天,你會帶哪三樣東西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答案。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故事,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閱讀好書,共同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我們明天見,晚安。
免費聽書
「我想送你一座圖書館」
免費開放
,感謝你我的相遇
音頻領讀
,讓閱讀不孤單
10天陪你聽本書
,一年你比別人多讀36本
-領讀-
崔曉燕。巨蟹女,超愛說,超愛笑,超溫暖。微博@Delision崔小燕。
-主播-
韓楓。來自牡丹花城洛陽,電台編輯,主持人。靠近我,溫暖你,我用聲音陪伴你每一個孤單的夜晚。荔枝Fm:城市慢半拍
編輯:小閑
正在共讀《斷舍離
》
▼
※嘴巴富貴的人都好命
※陳可辛三分鐘春運短片 | 你擁有的平凡,都是他人的奢望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