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味:熟悉的配方,不同的味道

年味:熟悉的配方,不同的味道

春節序曲

 金色中國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00:00/05:02

年味不在舌尖

而在心中

《舌尖上的新年》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年味越來越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從前曾激發我們無窮想像的美食,已褪去光環。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麼呢?你們想吃什麼呢?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只好年年依舊。」

就這樣,我們嘴上說著隨便,心裡抱怨著年味的缺席。雖然大家都不願明說,但是心裡卻只想把「年」當做個吃喝玩樂的七天樂罷了,這樣沒錯,卻也沒味。

關於春節我的態度是相對傳統的,我把年假都用在了春節,倒不是真的時間不夠,只是隱約覺得好像也沒有啥日子更重要了吧。

而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對我的做法表示不解,過年還有啥意思啊,除了吃肉喝酒,每天被鞭炮聲吵醒,還要跟最熟悉的陌生人們鬥智斗勇,比上班都累還沒了壓歲錢,倒不如早點逃出來自己清靜兩天呢!

這甚至成為了年輕人們的主流想法,網路和媒體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些痛點,並把問題擴大化,《如何懟親戚》、《如何防催婚》、《如何對付熊孩子來家裡拜年》... 吐槽一時爽,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過年的意義在於,無論你多忙多累離家多遠,都必須停下來,回到久別的家鄉,品一品家鄉的年味兒。

同樣的年夜飯,同樣的親戚們,同樣的節日習俗,然而熟悉的配方,並沒帶來同樣的年味。

在記憶里,年味源自稀缺與匱乏,無論是大團圓、年夜飯、新衣裳、壓歲錢,還是「大過年的」可以為所欲為的暢快感,都是正兒八經的「春節限定」,錯過一天再等一年,在當年還真不是虛假宣傳。

那麼所謂的年味淡了,也許褪去的僅僅是春節曾帶給我們的物質上的滿足感。這雖然不是春節的全部,但的確是最容易被感受到的年味。

既然傳統的玩法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對「春節限定」的嚮往,那麼就用其他的稀缺感取而代之。出門旅行、放空自己、深度休息 ... 把自己從社會性的角色中剝離出來,這可能才是現代人最匱乏的。

也正是如此,才會有那麼多的人不按照傳統的方式度過新春佳節。這樣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你足夠堅定,足夠明確什麼才是能讓你覺得溫暖和滿足的年味。

而更多的人只敢活動活動心眼,過過乾癮得了。想著擺脫現代社會的角色扮演,沒有領導、上司、KPI,心裡美滋滋的。殊不知回到家鄉,農耕文明的曙光依然會照亮你,親戚、朋友、年夜飯,心裡有苦你對我說。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你大媽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大媽了,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即將成為考驗每一個返鄉者的難題。

當曾經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長輩們,拿著犀利的問題對我們表達關愛的時候,優雅而不失禮貌的笑容,可能已經代表我們儘力了,再不換話題,可能馬上就有領導要找我加班了。

當曾經一起玩耍的發小們再次相聚,你會發現很多曾經的夥伴,真的屬於曾經了。酒桌上除了聊過去,好像其他的話題都會顯得格格不入,可是我們又不能一直活在過去。

各種各樣的碰撞,微博上會有人吐槽,會編成段子,供人們自我解嘲。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笑得出來的,畢竟他們都是親朋好友。

前面我們說到過年味中的稀缺性,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會性,在以前,農耕社會中,過年和親朋好友們團聚分享,是為了來年更好的進行生產和分配,畢竟是人情社會,這種紐帶關係也是一種穩定的保障。

而時至今日,大量的親友間的矛盾與衝突出現,也是因為這部分社會性的缺失,因為你長年在外,這重關係成了負擔,而不是保障。

正是有了這樣的內心底色,使得我們很難做到克己復禮。我們總覺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可也許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沒人情味了。

我們缺少的並不是對「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與新載體。我們要設法把「年」從生活中的必不可少,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

當我們真正體會到春節所傳承著的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處之道的智慧,你會意識到年味是高度濃度你最嚮往生活的味道,只要是你一年勞作收穫的美好就已足夠。

你所期待的年味是不是來自年夜飯並不重要,因為這桌飯會一直在!

也是你與親朋好友難得的相處時光,畢竟春節給了我們一整年都不回家的理由。既然回來了,就好好聊聊吧,我就不信你親戚能比職場更誇張,都是見過世面的人就別謙虛了。

春節或許終有一天會淡化為日曆上的一個尋常符號,定格為記憶里的一種顏色 。

然而生活永遠向前,只要不變的時節如期而至,年味就依舊會在中國人生活中濃墨重彩地綻放。

最後,給大家拜年了,新春快樂!

/End.

原創文字

圖片均出自網路

微博:@ IanYik

有趣的深度思考者

帶上好奇心跟我一起出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OOWANT 的精彩文章:

TAG:HOOW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