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峨邊縣大力推進移風易俗

峨邊縣大力推進移風易俗

以「三綱」為統領「三法」為路徑

峨邊縣大力推進移風易俗

劉曉春說,建村史館是為傳承地方優秀文化。

2月13日,峨邊彝族自治縣五渡鎮,春日暖陽照在溫婉的大渡河上,倒映著山坡上盛開的油菜花。

在先鋒村新寨,65歲的劉少平剛殺了年豬,兒子、兒媳和女兒忙著給老爺子做午飯;在胡壩新村,胡壩村史館裡飄出《胡壩將將好》,工人們和著歌聲忙著打水泥路;在五渡鎮場鎮上,「德古」馬智不和佘魯乾兒約到了一起,商量春節期間去哪些村民家裡宣講……小涼山四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新春景象。

峨邊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2017年以來,該縣以《關於開展移風易俗三年攻堅行動的決定》等「三綱」為統領,以「德古工作法」等「三法」為路徑,開展了衛生文明等「三大行動」,抓牢了組織保障等「三大保障」,在革除陳規陋習、培育「三大」文明新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德古倡議彩禮金額降一半

「通過各種評先選優,調動了村民移風易俗的積極性。」村支書駱友軍說,在「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過程中,村民們也在逐漸「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而據峨邊縣相關部門統計,2017年以來,該縣共評出了「潔美星」「致富星」等示範戶2529戶,有效凝聚推進發展強大正能量。

在評先樹優的同時,峨邊還積極推進「雙高」治理。首創「德古工作法」,將法治精神融入傳統習慣,讓村落中享有較高威望的「德古」依法參與民事調解、主持家支事務、教化社會風尚。比如,彝區婚嫁中「高聘金、高禮金」突出,峨邊通過優化「政府引導+德古會盟+村民自治」治理模式,通過「德古」會盟倡議,約定聘金、禮金最高不超過7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峨邊2017年結婚的361對彝族男女中,平均禮聘金下降52%。「以前大多數是10幾萬,現在基本上都是7萬以內。」五渡鎮工農村7組組長馬智不說,他作為當地「德古」,也經常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我常給他們說,彩禮弄得太高,男方只有借債,到時候女兒嫁過去,還不是要幫忙一起還。」

建村史館優秀文化要保留

臨近春節,馬智不約當地另一名「德古」佘魯乾兒在五渡鎮場鎮見面,商量著春節期間去哪些家庭調解、宣講。除了參與「雙高」治理,「德古」還要倡議節約、反對浪費。「這幾年來,情況已經好多了。」馬智不舉例說,以前辦喪事,不僅豬、羊殺得多,還要殺牛,現在不殺牛了,豬、羊也殺得少了,「現在要過年了,該提醒的還是要去提個醒。」

沿先鋒村、場鎮繼續往東,一處快要完工的新村聚居點出現在大渡河畔。「胡壩,胡壩,將將好,銅河彎彎不歇腳……」裡面飄蕩出明快的歌聲,歌的名字叫《胡壩將將好》,而胡壩則是這個村的名字。儘管還有兩天就過年了,聚居點裡仍然是一片忙碌,幾名工人一邊跟著哼唱,一邊忙著打水泥路。

歌聲是從旁邊的胡壩村史館裡飄出的,一台平板電視在反覆播放。村史館面積不大,藏品卻頗為豐富,用文字和實物的形式,展示了這個漁村的百年變遷史。「移風易俗,不好的要移、要易,好的、優秀的則要保留。」胡壩村村主任劉曉春說,村史館是去年10月份建起來的,不僅讓村民們更了解歷史,還引來了許多過往的遊客,「下一步,我們要發展旅遊。」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丁偉攝影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早報 的精彩文章:

走過鮮花拱門 面朝大海告白
安靜的臧海英 揮舞出詩歌的刀鋒

TAG:天府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