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不限量」間接取消流量漫遊,運營商亟需新動能
C114訊 2月13日消息(杜建民)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峰稱,在當今社會,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已經和水、電、氣一樣,成為社會生產、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礎設施。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電信業務總量、用戶增量和收入總量分別同比增長76.4%、8%和6.4%左右,如果再聯繫到2017年GDP6.9%的增速,運營商的量收剪刀差進一步加劇。而同期互聯網企業營收增幅超過40%。
一、流量漫遊間接取消
1月20日,為配合198號段首發,北京移動推出了198元全國「不限量」套餐。相隔不到兩個星期,1月31日,有新聞媒體報道,中國電信南方某省推出了「大牛卡」,即49元全國不限流量+100分鐘通話。在語音漫遊全面取消且接聽免費的前提下,全國流量「不限量」實際上相當於間接取消了流量漫遊,暢遊全國毫無壓力。電信「大牛卡」全國一個價,門檻極低觸手可及,相當於沒有地域和門檻限制,變成了真正的「神州行」。而且「大牛卡」還直接降低了4G流量單價到1GB/2.4元。
廣受詬病的漫遊費,在業已取消語音全國漫遊的基礎上,走上了告別流量漫遊的快速通道。運營商營收保護性屏障逐步撤離,政策紅利進一步喪失。
二、碼號與頻譜漸成最大紅利
碼號和頻譜具有有限性,是國家的戰略性資源。2007年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章第五十條規定「無線電頻譜資源屬於國家所有」,這是我國首次在法律中明確規定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國有。《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碼號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對碼號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具體收費標準和收費辦法另行制定。
當前三大運營商使用的碼號和頻譜資源屬於國家配給制,而且僅支付稅費級別的使用費或者租用費。與國外政府以拍賣形式引入競爭出售碼號和頻譜資源模式有顯著區別。現在看來這已成為運營商最大的政策性紅利。
三、同質化加速「管道」貶值
鐵塔公司成立後,三大運營商在網路硬體上的差距上越來越小,直接導致運營商之間最大的而且是最不容易複製的網路競爭差距被拉平。其他的諸如產品、管理和服務等壁壘性不強,特別容易被複制。現階段,全面同質化競爭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價格槓桿,通過降價擴大規模,提高份額。既有中國移動通過「贈送」獲客搶奪電信和聯通的家寬份額,也包括電信和聯通「不限量」蠶食移動無線網用戶。而且三大運營商已經大舉搶佔廣電的有線電視業務,廣電也在搞家寬鞏固地盤。另外互聯網公司的異業滲透不斷深入,不斷侵蝕運營商的基礎業務。
運營商的「管道」壟斷性質被逐漸打破,運營商相互之間的被替代性越來越強。「管道」價值持續走低,依靠降價謀求用戶規模和份額擴展成為主要競爭手段,隨著降價的空間越來越小。
四、第三條曲線尚未成型
中國移動早已提出三條曲線的概念。第一條曲線是語音和短彩信,早已開始以年均20%速度萎縮;第二條曲線是流量經營,現已進入同質且低價階段;第三條曲線則是數字化服務,目前尚未形成整合型產品。隨著運營商的網路、產品、管理和服務同質化程度不斷加深,未來要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注重第三條數字化服務曲線的發展。
但是目前三大運營商都還沒有形成數字化服務整體的業務體系,零零散散分布在各個業務領域亟待整合,更難談綜合解決方案這類要求更高的業務了。
五、戰略型業務亟需創新
工信部通報的2017年數據顯示,上市互聯網企業營收連續6年增速都超過了40%。互聯網企業能夠飛速發展的原因離不開運營商「快上更快」和「寬上加寬」,以及持續降低的信息「管道」門檻。當然也與互聯網企業能夠以用戶為中心,持續創新滿足用戶需求直接相關。運營商的優勢在於信息「管道」,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於「內容」。
在「管道」硬體優勢被逐步打破的前提下,運營商依靠「內容」創新謀求生存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當然,如果能夠培育出引領型或者戰略型業務,運營商未來依然可期。
六、抓好NB+AI的起飛風口
AI是科技界炙手可熱的黑科技,也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目標。運營商應該把在信息化應用方面的優勢轉化為創新AI的動力。充分發揮大數據精確指引作用。在大數據應用方面,B域有用戶數據和業務數據,比如用戶的消費習慣、終端信息、ARPU的分組、業務內容,業務受眾人群等;O域有網路數據,比如信令、告警、故障、網路資源等;M域有位置信息,比如人群流動軌跡、地圖信息等。
另外,物聯網為運營商提供了向基礎產品延伸絕好的機會。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已經開始了NB-IoT的正式商用,搶抓物聯網發展先機。通過擴大連接點,一方面拓展用戶增量,一方面保有存量用戶,實現「管道」價值的外溢。
運營商行業已經公共基礎設施化,持續提速降費下,隨著量收剪刀差的進一步擴大,運營商亟需新的營收增長點,實現動能的新舊轉換。(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圖片源於網路
※解答:運營商玩「免費」,到底行不行
※事關萬億大蛋糕:華為高通互撕,爭搶飛行模式專利
TAG:C114中國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