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人生有兩樣東西不可辜負:孩子的期盼和父母準備了一年的飯

人生有兩樣東西不可辜負:孩子的期盼和父母準備了一年的飯

春節的時候,無論多忙,我們這些少小離家的人,都會像候鳥一樣,攜家帶口從四面八方飛回溫馨的故鄉。

也只有在故鄉,才能重溫無邊寬厚的土地和家鄉親人濃濃的親情。

不知有多少爸爸媽媽帶著娃回到家鄉?

又有多少在外工作的家長,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孩子?

其實回家鄉過年的這段時間,才是你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時機。

你只需觀察孩子過節的狀態,就能觸碰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你在新一年更好地教育孩子。

01

過年,要帶孩子回家

過去的日子裡,大家不是在忙著為生計奔波,就是在家庭的瑣碎中日復一日地打轉,很少有時間停下來關注一下家裡的老人。

最近有一篇文章中說到:我們總是對孩子無微不至,對父母漫不經心,其實父母才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備胎。

朋友也說:有孩子之後,每一年的春節,全家坐下來的時候,有特別明顯的對比:一邊是年年長高的孩子,另一邊是一年比一年老的爸媽。

我們漸漸融入了異鄉的生活,憧憬著夢想的遠方。而故鄉,則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過年為什麼一定要回家?你可能有一百個離開家的理由,但你肯定有一個回家的理由。

琴琴媽在深圳打拚多年,今年春節,本來打算不回家,帶琴琴去泰國玩。

但爺爺在大清早就打來電話,讓他們安排好時間,早點回家過年。

琴琴也嚷嚷著想回老家,說:「老師說,回老家過個年,就長大了,變成大人了。」

於是定好的機票、酒店全部退掉,臘月二十八那天,回到了爺爺在的鄉下。

琴琴媽說:儘管路途辛苦,但感覺還真是很美好!

孩子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奔跑嬉戲,老人臉上綻放著笑容,還有打掃後煥然一新的家,滿桌的家鄉美味菜肴,好久沒有聯繫的朋友……

我由衷地覺得:回老家過年,真好!

尤其是當我吃到家裡的萵筍,芹菜、菠菜後,我的味蕾便全方位蘇醒。

對於琴琴一家子的歸來,爺爺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奮與喜悅,但他看孩子們的眼神,透露出了喜悅和歡欣。

夜幕降臨之時,他會在大門外生一盆木炭火,火苗蹭蹭地往上升,圍坐在一起的家人們覺得格外溫暖。

或許,這便是家的味道,也是家有老人的溫暖與喜樂。

在返鄉之初,我們會覺得返回家鄉是讓老人家高興。

殊不知,在讓老人家開心的同時,我們也收穫了許多快樂與喜悅。

02

讓孩子學會孝敬

春節不是一個適合家長在孩子身邊碎碎念的節日:「我一年到頭這麼辛苦工作,都是為了你啊!你不去好好學習,就知道玩、玩、玩!怎麼對得起我!」

「天天想買這、想買那,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的!」「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你長大後一定要對媽媽好啊!」

春節應該是一個「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恩,傳承給孩子」的節日。

網上看到一個故事,父母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恰好日子是藏曆新年,暫住在一個藏民家裡。

這天,藏民家的媽媽燉了一隻土雞,三歲多的兒子小旺扎,等在一旁淌口水。肉終於出鍋,媽媽卻讓小旺扎把雞腿放進爺爺碗里。小旺扎有些不情願,手裡抱著碗,眼裡轉著淚珠:「這是我的,旺扎也要吃雞腿。」

媽媽耐心告訴他,爺爺老了,牙齒越來越不好,能吃到的好東西也越來越少。旺扎還小,以後吃雞腿的機會還有很多,好東西要先讓給爺爺。

3歲的孩子,聽得懂的道理實在有限,再高尚的孝道也抵不過眼前雞腿的誘惑。媽媽不慍不惱,眼神里卻是不容妥協的堅持。小旺扎看懂了媽媽的眼神,沒哭,也沒鬧,把雞腿放到爺爺碗里。

一旁的遊客父母看到這一幕,頗受感動。

晚輩孝敬長輩原本應是天經地義,卻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切都變了。

我們不再像從前一樣把最好的獻給父輩,而是選擇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慢慢地記到心裡,會逐漸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

你教他孝敬父母,他便不會讓你老無所依;

你教他顧全別人,他便不會自私自利;

你教他學會感恩,他便不會把一切當做理所應當。

只有言傳身教,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孝敬老人的父母,孩子長大以後,一定不會差。

03

教會孩子擺脫手機

對孩子們來說,過年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它意味著新衣服、好吃的、鞭炮……

但家長們卻經常吐槽,寒假孩子每天在家,特別喜歡玩電子設備。

孩子一整天只喜歡對著手機或平板,看動畫玩遊戲,根本停不下來。

今年回鄉下過年讓琴琴媽媽最驚訝的是,一直覺得比較內向的女兒,剛下車就在村子裡找到了年齡相當的小夥伴,玩耍到天黑。

雖說晚上回來時,琴琴的衣服、褲子被弄得髒兮兮,但琴琴媽一點都不生氣。

琴琴平時在家總喜歡拿著手機,見到陌生的親戚朋友卻連話都不敢說,一個勁兒地往媽媽身後鑽。

在老家呆上幾天,她已經學會向第一次見的伯伯、舅舅、姨媽或哥哥、姐姐禮貌地尋求幫助。

比如,她讓三舅舅幫忙擦鼻涕,還跟著姨父去附近的公園玩耍……幾天下來,孩子的社交能力大大提升。

鄉下的生活,對孩子來說充滿奇妙和驚喜~

一入臘月,農村人就開始置辦年貨。一直到年三十,家裡天天蒸汽瀰漫,香味撲鼻。

這是年的味道,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

臘月二十六是殺年豬的日子,左鄰右舍的孩子們會三三兩兩前來觀看,聽豬的嚎叫,卻一點也不覺得害怕。

這一天,主人會叫上親戚朋友和左鄰右舍吃上一頓味美的「殺豬飯」,分享收成的喜悅。

臘月二十七,趕大集,場面格外紅火。打爆米花、賣糖果的攤位被孩子們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大人們備辦年貨,添置衣物,忙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家家飄香」,油炸紅薯片、油炸麻片、油炸肉丸,打凍米糖,油炸豆腐,每一家都在為除夕的豐盛宴席準備著。

就這樣,一直忙到年三十,直到華燈初上,美味的佳肴上桌。

這一夜,家家都徹夜亮燈,既要為過年仍在外面奔波的人照亮回家路,也預示著來年家景一片光明。

這一晚,更是小孩子最幸福的時刻,翹首盼望的壓歲錢,會在和大人一起守歲的時候如願揣進自己的新衣口袋。

然後孩子們把花生揣在兜里,打著燈籠跑出家門放鞭炮。

這些鑲嵌在寒冷冬夜裡的燈光和焰火,把黑暗裡的每個角落都照亮。

它們也一直鑲嵌在我們的回憶里,伴隨著我們年復一年,漸漸長大。

對我們的孩子而言,這些卻是從未體驗過的年味......

趁這份年味還未徹底消失,家長們應該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儘快帶著孩子去體驗傳統年味兒,讓這份記憶伴隨著孩子一生。

為什麼回家的路那麼遙遠,我們還要義無反顧地帶孩子踏上歸途?

作為家長,我們要帶孩子真切地觸摸這些古老的習俗。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正月初四迎灶神、正月初五迎財神、正月初六送窮神、正月初七攤煎餅吃七寶羹......

這些習俗,是累計味道,凝聚親情的儀式,是平凡和溫情的家常故事。也是我們希望能重新找回的,漸漸消失的鄉村傳統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明倫書院2017年12月份總回顧
數十年不變情懷,一輩子書法人生——記粵籍書法家黃國強先生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