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感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2月12日,網路上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社交媒體。

這篇文章的作者應該是生活在北京的中年人,也應該算是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小有成就的中年人。這篇以日記形式記載了其岳父在北京就醫——從門診到ICU,從流感到不知名的的病毒性肺炎,僅僅29天便與家人陰陽兩隔的經歷,讓人感動了。

說真的,現在很難有人能夠安安靜靜地一字一句地讀這麼上萬字的文章了,可是,這篇文章就能夠這樣扣住你的眼睛——讓你堅持看下去。

理由是什麼?絕非文采,而是情節——一個60歲的強壯的男人怎麼會被一陣開窗引起的流感的風而擊倒呢,而且沒有迴旋的餘地?

而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是波瀾起伏,步步緊逼,讓你在太多的問號之中為之揪心:醫院是什麼地方?就診為什麼是這樣曲里拐彎?那麼多的藥品為什麼起不到作用?為什麼用血竟然還有那麼多的門檻?為什麼殯儀館與太平間都有那麼多千轉百回?為什麼首都的醫院都治療不好這個貌似的感冒.....

還有,人應該怎麼樣死去?活著的人該怎麼樣應付親人離去的現實?或許,還有更重要的——那些足以擊垮一個中產家庭的費用!

應該說,作者用不怎麼美妙的文筆勾勒出了這個他所經歷的——無所適從的焦慮與無奈,竭盡全力的疲憊與遺憾!

感謝作者的底線——把醫院通過甲乙丙丁戊來代替,也沒有數落醫院的種種感覺上的不如意——有些人就因為人財兩空而遷怒於醫院與醫生,或許他早就了解了中國的醫院與中國的醫護人員比國外的醫院與醫生那種全力以赴的狀態,也知道關於救死扶傷這一系列過程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有著種種無法預料的結果。

其實,通過這些,我們是不是可以悟出:在沒有那麼高的被現代醫學能夠防範所有的疾病的時候,而且,疾病的確是在與時俱進的時候,我們要更多地想到,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應該坦然地面對不得不讓生命逝去的事實。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看了這篇文章,都覺得我們的醫院與醫護人員與病患一樣,同樣是不堪重負!如果於此,對醫院、對醫生與護士多一些體諒與敬畏,對給予了我們的世界多一些愛護,對身邊的每一個無常的生命多一些呵護與尊重?如果是這樣,那就是一次關於人性啟蒙!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上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寫作者所經歷的一切,會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經歷。對於中年人、尤其是那些缺乏經濟實力的中年人來說,如何改變和改善幾乎註定要去經歷的人生過程,確實是一個躲不開的大問題。

還有,關於流感和不知名的的病毒以及怎麼樣去預防,關於每個人都渴望、都需要的藍天與潔凈的空氣的話題,在2017—2018年這種大規模的流感之下,這個問題也是無法迴避!

感謝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作者!顯然,你的敘述比媒體文章更為吸引人,因為,你不自覺地為大眾點開了一個關於生命與健康,關於流感與醫療,關於公共預防機制,甚至怎麼樣促進「健康中國」的話題!

逝者已逝,生者砥礪前行,惟願明天比昨天好!

責任編輯:子音

責任校對:麗俠

小編

請閱讀後留言、

點贊、轉發!分享是一種快樂,專註是一種獎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護理人 的精彩文章:

TAG:當代護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