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大魚大肉,怎麼算過春節

不大魚大肉,怎麼算過春節


本公號屬於經濟觀察報·書評


編輯/日京川

紙城

CHAPTER





說到除夕宴席,皇帝跟我們普通人一樣,在過春節時也是橫(四聲)菜橫行。看來,不管是民間還是皇宮,大魚大肉才是過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除夕家宴,御用的一桌酒宴用了豬肉六十五斤,肥鴨一隻,菜鴨三隻,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豬肚兩個,小肚八個,野豬肉二十五斤,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雞六隻,魚二十斤,鹿尾四個,大小豬腸各三根……相當地橫(四聲)。一桌要用六十五斤豬肉,二十五斤野豬肉,刨去各種損耗,至少豬肉的菜肴也在三十盤以上,可想這個席面有多盛大。








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在澳門讀大學,他說在澳門讀書有很多假期,中國陰曆的假也放,澳門的假也放,媽祖的生日也放假,更不要說西方宗教里的各種節,聖誕節——放假,聖母升天節——放假。




「那不是很高興?」


「超級高興的。」




印象里的清朝宮廷是既森嚴又肅殺的,但看資料發現,宮裡的生活其實挺熱鬧。按節氣,有新年、上元、重陽、七夕、中秋、冬至、立春等。按皇家自身的情況,有皇帝的萬壽節、皇考的忌辰、太后的生日、皇后的生日等。再加上滿族接受漢族的文化和藏傳佛教,儒家、佛家的節日都過,還有民間神靈,所以關帝的生日、佛誕、宗喀巴大師的誕生日、孔子的誕辰都有宴席和祭祀。







滿族從關外帶來的薩滿教更是講究祭祀,紫禁城裡有「堂子」,除夕第二天就是元旦祭,從皇太極的時候就規定下來的。坤寧宮也是一個祭祀場所,元旦、春秋都是大祭。要遇到皇室婚禮或者喪禮,都還要大擺宴席和唱戲。坤寧宮祭祀,每次都要殺兩頭純黑的豬祭神,宮裡有兩口大鍋,一鍋煮豬肉,一鍋蒸打糕。平時祭神的肉都分給乾清門的侍衛們,在地上鋪個毯子,拿手撕著吃。元旦祭的時候,坤寧宮和玉河邊上的「堂子」要舉行大祭,一般參加的人都是皇親貴戚,祭祀的過程非常複雜難解,豬血用來灌血腸,切好煮完的豬還要先拼回完整的樣子,據說是跟滿族祖先的肇始神話有關係,而且煮好的豬肉不能出殿門,是等皇上皇后吃完之後,讓參加祭典的人進門食用。寒臘月,人群等在殿外,聞著這煮好的肉香,肚子咕咕叫的聲音一定是響成一片的。



想想也是,那個時候沒有電視,皇上又不能與民同樂,就是靠著過了一個節,開始準備下一個節來規劃宮裡的生活、人力,進行資源調度。看《紅樓夢》的人就都會有一個感覺,這些不能出門的寶哥哥林妹妹們生活的很大動力,就是慶祝這些節日。

也可以說,這各種各樣的節日和祭祀,編織成了他們生活的經緯。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朝皇帝夏天多在圓明園、暢春園、避暑山莊等地方避暑辦公,秋天或在木蘭圍場打獵,但冬天基本都在紫禁城,因為年節很多,祭祀慶祝等事務很頻繁。十二月二十三左右,各部就把公事「封印」了,準備過節。皇帝過節也完全不輕鬆。除夕午時開始,皇帝就會在保和殿賜宴群臣,下午六點,皇帝回到乾清宮,再享受家宴。




每個皇帝的口味不一樣,乾隆就是肉食愛好者,不太愛吃水產,乾隆一生的膳食記錄裡面都很少看到他進食魚翅、鮑魚等食品,即便到了江南他也不吃魚,我翻出一張他在揚州的膳單,裡面有「糯米鴨子、萬年青燉肉、燕窩雞絲、春筍糟雞、肥雞徽州豆腐、蒸肥雞油串野雞攢盤、鴨子火熏餡煎黏團」,黏團應該是年糕或者糯米類食品,煎煎,裡面還有鴨子肉餡兒,想起來就流口水。但光緒就很愛魚翅等海產品。





肉石, 清朝 (1644–1911)




說回到除夕宴席,皇帝跟我們普通人一樣,過年過節都是吃家鄉傳統菜肴,所以皇帝晚上的除夕家宴主要是以野味和肉食為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除夕家宴,御用的一桌酒宴用了豬肉六十五斤,肥鴨一隻,菜鴨三隻,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豬肚兩個,小肚八個,野豬肉二十五斤,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雞六隻,魚二十斤,鹿尾四個,大小豬腸各三根……相當地橫(四聲)。一桌要用六十五斤豬肉,二十五斤野豬肉,刨去各種損耗,至少豬肉的菜肴也在三十盤以上,可想這個席面有多盛大。



白天賜近臣的宴席資料比較少,因為這種宴席基本還是屬於定製,算是臣子們的工作之一,每個人面前放一桌,磕頭、賜酒、賜菜、磕頭……臣子們陪領導吃飯,肯定也是不那麼舒服的。滿族臣子和漢族臣子吃的不一樣, 所以有「滿席」和「漢席」——後來民間把這二者合併成了「滿漢全席」。《大清會典》有規定,除夕、元旦、皇帝萬壽等用四等滿席,滿族人愛吃麵食,席上的點心就有玉露霜、方酥夾餡,大餑餑六盤,小餑餑兩碗,紅白饊子三盤,乾果十盤,鮮果六盤,福祿馬四碗(不知為何物),鴛鴦瓜子四盤,還有一盤磚鹽,最有趣的是「其陳設計高一尺二寸」,應該指堆疊的高度,所以席上看起來肯定是琳琅滿目的。




廷臣的宴席吃法,翁同龢寫過,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分開站立等待,上午11 點皇帝落座,群臣進門,桌上已經擺好了前面說的這些點心,入座前就要叩頭,先吃湯飯或者細粉雞子(某種雞蛋),然後皇帝像中央廚房一樣給大家賞菜,賞一道叩頭一次,然後就是賞奶茶,又叩頭,賞酒,最後是主食(如果是元宵節,就是幾枚湯圓),然後大家領賞回家,並沒有想像中吃一天的滿漢全席,「為時三刻而已」。





1977年11月2、3日,香港國賓酒樓(今聯邦酒樓)受到日本TBS電視台的委託,以10萬港元的價錢,製作一圍整個共108道菜的滿漢全席。酒樓動用了160多人,花了3個月才籌備完成。而這個過程則由人造衛星直播到日本。由於有些動物已經成為受保護動物,加上部份烹調技巧也已經失傳,所以再製作一場如同清朝年代的滿漢全席,幾已不可能。




在清朝皇室的宴席中,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滿族人入關之前就常食肉類和麵食,所以解膩的茶葉就是每餐之後的必需品,在清宮裡一般夏天喝龍井茶,冬天喝普洱茶,普洱茶在清宮裡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估計翁同龢喝的就是用普洱煮的奶茶。歷史上,新年正月里,清朝皇帝還會跟大臣一起舉行茶宴,參加的人就包括諸王 、貝勒、貝子、大學士、九卿,參加的人就不限於愛新覺羅家的了,等於新春團拜會,著名的千叟宴,就有茶宴的成分。茶宴從康熙開始,在乾隆時舉辦最多,喝了茶,君臣作詩聯句,以松實、 梅英、佛手三種,沃雪烹茶,叫三清茶,再加上一些點心。史料里寫說茶宴的起源是害怕君臣都喝醉了無法作詩,所以改酒為茶。我想其實應該是新年裡大家都吃太膩了,康熙皇帝一聽到還要跟大臣們吃飯,就一拍大腿說,算了,喝茶清清腸胃吧,

就這麼成了定例。




關於乾隆時期新年茶宴地點的重華宮,也有幾句話要說,乾隆在登基之後將重華宮變成了一個小型博物館,把太后、皇考、去世皇后富察氏的遺物和贈禮都存放其中,乾隆的聖旨說的是:「重華宮系朕藩邸舊居,特為崇奉,勢必扃閉清嚴,轉使歲時錫慶之地,無復燕衎之樂,何如仍循其舊,俾世世子孫,衍慶聯情,為吉祥福地之為愈乎!」






《紅樓夢》宴請賓客圖




想起《紅樓夢》里元春讓姐妹們住進大觀園的情節:「因在宮中自編大觀園題詠之後,忽想起那大觀園中景緻,自己幸過之後,賈政必定敬謹封鎖,不敢使人進去騷擾,豈不寥落。況家中現有幾個能詩會賦的姊妹,何不命他們進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無顏。」 這旨意,這語氣用詞是不是如出一轍?再聯想大觀園裡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就是一次次的詩社,《紅樓夢》與清朝皇家歷史那雲山霧罩的關係,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文= 路大望 | 插畫= TIUGIN


本文由出版社授權轉載,節選自《皇帝吃什麼》






《皇帝吃什麼》


李舒/主編 


楚塵文化·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月







點擊標題查看以往精彩內容



淺薄,就很酷


先謀殺普魯斯特,再愛上他



有那麼一刻,我被電影中「文學性」的瞬間深深擊中



馬塞爾?普魯斯特:在茶水泡軟的麵包干中,追尋逝去的時間




音頻音樂來自網易雲音樂。


圖片來自Googl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合作郵箱:chenliping@eeo.com.cn


轉載請在開頭註明作者,出處及文末附紙城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紙城 的精彩文章:

有些小說,最好的改編就是從頭讀到尾
淺薄,就很酷

TAG:紙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