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廣播報》「超長待機」休刊半年,誰會祭出改造大旗?

《中國廣播報》「超長待機」休刊半年,誰會祭出改造大旗?

中國廣播報休刊啟事

楊竣博/ 傳媒大觀察特約撰稿

1989年夏天,剛從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現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白岩松,來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報到。原本以為會是台里的新聞中心或專題部門,結果人事部門出其不意告訴他:你的位置,是《中國廣播報》。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學了四年新聞,難道剛一上路,就要和刊登節目表等數字打交道嗎?」

11年後的2000年,在他出版的隨筆集《痛並快樂著》中回想起這一幕,直言「並非當初自己所願」。不過回頭看,四年的報紙編輯生涯給白岩松打下極好基礎,他在書中專辟一節寫下《報紙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

時移世易,讓白岩松沒有想到的是,大學畢業後供職的首家媒體眼下正陷入「陣痛」,2017年最後一期報紙發布休刊啟事:根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務會議決定,《中國廣播報》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5日休刊。

《中國廣播報》的前身是1955年創辦的《廣播節目報》,是中國廣播界唯一的一張中央級報紙。根據當時的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會決定,該報2003年1月8日更名為《中國廣播影視報》,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共同主辦。而後,根據總局決定,這張報紙又重新恢復原有名稱《中國廣播報》,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於2007年1月正式復刊。2006年8月,時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長楊波發出致各地方台台長的信,為該報復刊站台吆喝,意在為其發行創造便利。

觀媒君發現,這家已創辦63年的「國字型大小」行業報「超長待機」,竟沒有引起一星半點的注意。事實上,如此尷尬早已有跡可循。

當觀媒君轉述停刊消息時,鄭州老徐劈頭直言「一點不意外」。作為擔任多家電台頻率聽評員的他,曾是該報的鐵粉。彼時為獲取廣播知識,了解廣播新動向,老徐從2011年開始自費訂閱《中國廣播報》,不過去年開始他選擇了棄訂。和老徐一個圈子的聽評之家QQ群里的眾多同好也表示,該報很多版面可有可無,與廣播業界不沾邊,但是沒有拿掉!新聞性、實用性、可讀性為零。

觀媒君從2013年起便關注該報進展,和老徐們一樣,《中國廣播報》早成讀者群中「爹不親娘不愛」的雞肋存在,觀媒君一度認為該報已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視野死角」。即使不和「顯貴」母體相比,僅同「孿生兄弟」《中國廣播》雜誌相較,該報早已「明日黃花」。

翻閱2017年12月26日本次休刊前的最後一期報紙,常規的24個版面,5個責編,外加一個美編的編輯隊伍。頭版全導讀慣常如一。

2、3、4版「新聞資訊」可堪該報的核心版面,亦是此前諸多廣播愛好者、聽評員的追讀所在。不過當期報紙3個版面均為該台和地方台動態消息。對於這些一事一報的消息,前述聽評員老徐直言,作為存史留真的功用還是需要,只是拘囿時效之困,該報沒有延伸加料,大都來稿照登,自采幾近為零。對於這點,觀媒君也曾留意,這些前置顯要版面稿源,大多來自該台各個部門、頻率供稿,一些稿源則是轉載摘編。

名為「獨家視點」的5版,本期所登言論3篇文章,也均為他處已刊評論。其中署名「何勇河」,筆名「針未尖」的兩位作者多次出現,觀媒君核查發現,其實他們是同為一人。此前的11月7日,該版也選發該作者的兩篇評論;6版的「軍情觀察」,與央廣《國防時空》《晚高峰觀軍情》聯合主辦,稿源也為照登節目文稿;7版「一周讀報」彙編各報評論;8版「消費維權」刊發「央廣調查」。與廣電有關的內容長期以來一直是廣播電視報的主打內容,也就是俗稱的廣播電視報「帶電作業」。該版凸顯背靠母體的優勢。不過內容乏善可陳,沒有諸如配補短評編後語等深化評說。既不解渴也不解氣;9版「投資理財」、10版「財經」仍舊摘編填版;11版「流行音樂」, 則是配合央廣品牌活動——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所設常態版面。

12、13版「影視」、14版「文化娛樂」轉載他處,均沒有署名,既不見作者,也難覓出處;15版「媒介」摘編媒介動向;16版「科技新知」、17版「數據時代」兩個「新潮」版面也系「文摘」;18版、19版是「節目」「廣播年華」,前者專登記者手記和節目導覽,後者配合該台團委出版的《我的廣播年華》一書,摘登老中青三代廣播人系列徵文,以上兩個版面是所見不多貼合報紙定位的版面;20版「文化視角」、21版「文苑」、22版「文史」可以視為副刊園地,依次涵蓋文化觀察、廣播史話、舊聞軼事;23版「廣播劇吧」作為該報常設版面,近期推出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作品展播。平時多為地方台廣播劇人創作談 。24版「圖說」多為攝影圖片,之前推出「央廣名角」,讓主播亮相,既聞其聲,又見其人。

通覽該期報紙,即能窺破《中國廣播報》近五年辦報面貌——定位嚴重懸空,完全淪為「文摘」。在觀媒君看來,該報還存在如下「痛點」:

一則署名闕如,稿件作者、稿源出處差缺不全,沒作者有出處,有出處沒作者不一而足。二則采編規範成空,摘編自、轉自、源自、編自、來源於,各種標註「各自為戰」,同一編輯同一版面隨意自取,觀媒君翻看報紙,亦未查核出上述各種表述之別。

三則「自選動作」的策劃為零,該報2017年推出的「夏青杯」 朗誦大賽特刊亦是「規定動作」。不時出現的「特別報道」,細讀稿源,亦能察覺出只是指令動作。而該報編輯2015年7月發表在《中國廣播》雜誌的論文《媒體融合時代〈中國廣播報〉的內容定位思考》曾表示,提出應該自主策劃系列報道、特別報道,才能在媒體融合時代發揮自己所長。

四則正如四川一地市廣播台主持人所言,非廣播內容大量充斥版面,該報早已不入廣播人法眼,「此前報紙的『聽讀互動』版會有糾錯正音,同事之間也會傳閱,後來2014年取消後,辦公室的廣播報就無人問津了。」觀媒君細數24個常規版面,不足7個版面與報名定位契合。其餘版面求博顯蕪雜,滯澀且粗糙。

「浪得國家大報之名,卻似街頭小報之俗。」老徐所在的聽評之家QQ群里,一位曾經的廣播報擁躉痛陳坦言,該報足赤「高含金量」,一期售價3元,卻水分摻雜嚴重。「周報的出版周期,比日報還乾癟無趣。」

採訪中,老徐屢次提到與《中國廣播報》同屬「中字頭」「國字型大小」的廣電兄弟媒體《中國電視報》,這份報紙在全國21個省會、直轄市同步印刷,出版當天即能入手,平民報價1元,每期54版的《中國電視報》,自采整合弓馬嫻熟,摘編稿件實用有料。百姓關注的生活服務、方便收看的節目指南、紙上風雲的環球影視,讓他愛不釋手,全家傳閱。

老徐同時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兩種視聽媒體存在差異。前者廣播報更加垂直,多為廣播從業者和廣播愛好者訂閱;後者則利好多方,深受中老年讀者青睞,更易打開銷量。但《中國電視報》報腳使命陳詞的「本報記者利用央視豐富節目資源,為廣大讀者整合、采寫、刊發獨家稿件。」卻是兩者共通所在,資源共享、互為平台、互為內容,這是《中國電視報》一直的策略。現今的廣播報可否借鑒 『唯一專有、獨家刊登』的辦報路徑,藉此挽回頹勢。」

正如白岩松在《報紙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中所言,在新聞的采編流程中,編輯是最重要的一環,他能培養一位又一位記者,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他能通過巧妙的組合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從就事論事的思維中跳出來,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去思考和認識問題。觀媒君以為,經年累月辦報實踐中,《中國廣播報》恰恰失卻了這些理念和作為。眼下重拾這位老同事的「醒世恆言」,不失一種初心歸來。

今後究竟是生,還是死?從「休刊啟事」來看,這次休刊依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務會議決定」,可見已經進入高層視野,祭出改造大旗。「希望變身重歸的《中國廣播報》能夠做出留得下來的白紙黑字。」老徐表示,還是期待這次休刊後的結果呈現。「希望從從各項工作的改善中,鑒證這次休刊行動。」

按照以往出版日期(每周二)和休刊啟事推測,新版《中國廣播報》或將於6月26日面世。觀媒君以為,依靠廣播、區別廣播、行業縱深、名嘴專欄,這十六字真言不失為一種新鮮富氧的辦報新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傳媒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