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馬在天上飛!

看,馬在天上飛!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馬踏飛燕」雕塑,在國內多個優秀旅遊城市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這是因為「馬踏飛燕」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有了這雕像就證明這是國家認證的旅遊城市。

對於馬踏飛燕,可能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書本上,或者只是在旅遊時匆匆見過它的雕像,而對這件國寶級文物本身卻不甚了解。

下面,文創君就帶大家來了解了解這件聞名世界的青銅器,待別人問起時就不至於啞口無言啦。

馬踏飛燕,東漢時期文物。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文物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公斤。銅馬驍勇矯健,呈飛奔狀,其中三隻腳凌空躍起,只有一隻右後腳踏在一隻飛燕上,同時飛燕也吃驚地回頭觀望。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座銅馬,它優美的弧線都得到完美地展現。整個銅馬的重心全靠右後腳支撐,且平平穩穩地落在一隻飛燕上。從這件文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祖先早在東漢時期就懂得巧妙地運用力學知識,純手工塑造了一隻唯妙唯俏的銅馬。

經考古學家反覆研究,這座銅馬是按古代良馬的標準尺度來塑造,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所以專家們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也是相馬的法式準則。

1969年,甘肅武威縣一農民偶然發現一座古墓。

發現古墓時,已遭過兩次嚴重盜掘破壞。經過文物部門清點和跟進發掘,共出土文物231件,其中銅車馬儀仗俑在考古史上極為罕見,儀仗前面的銅奔馬更是聞所未聞。

所有人都對這座貴氣十足的墓葬所震驚,並對墓葬的年代和墓主人感到很好奇。考古工學家通過雷台墓出土文物的銘文,對這位墓主的身份、地位、職業等進行研究:墓主生前曾經四次被冊封為「將軍」,還兼任過河西四郡之首的武威郡的郡守,並多次享受「秩比兩千石以上」的俸祿。

和馬踏飛燕同期出土的文物銅車馬武士儀仗隊

銅馬上也清晰地刻著「張君前夫人」和「張君後夫人「 的銘文。在古代只有 「列侯之妻」才能稱為「夫人」,由此可斷定這位墓主人的最高身份是諸侯。

此外,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陳炳應從該墓出土的文物分析:雷台墓的砌磚方法所屬漢代;墓葬出土的陶器絕大多數也都是漢代;出土的「四齣五銖錢」和鐵鏡是東漢末期鑄造的,銅馬上的銘文有「左騎千人」這個官名和「涼州張掖縣」這個建制,只是在漢代文獻中看見過。所以他也認為,雷台墓的年代應該是東漢末期,也就是公元186年—220年之間。

這隻銅奔馬的名字,從文物出土以來就一直存在爭議。

有人將其稱為「馬踏飛燕」,以表明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但有人認為銅馬俑所附飛鳥,從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龍雀,因此應該是「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

有人認為,銅馬俑的造型雄駿非凡,它昂首嘶鳴,作風馳電掣般的賓士,因為是由青銅製成,也稱「青銅奔馬」。這名稱是對這具銅馬俑最早的稱法。

有人認為,龍雀是風神,這種神鳥,不是一般的奔馬能夠踩踏的,因此,這具銅馬俑就是「天馬」。

對於銅馬所踩的飛鳥,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飛燕」說、「烏鴉」說、「龍雀」說、「飛隼」說、「飛鷹」說、「鷹鷂」說,等等。

這件文物出土後名字倒不少,但一直沒有受到官方採納。直到1971年,時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郭沫若在陪同外賓視察蘭州,並專程到甘肅省博物館參觀。在參觀陳列室時,他被銅車馬武士儀仗隊吸引,特別是對銅奔馬讚不絕口,他讓工作人員從展櫃里取出,拿在手裡觀察良久,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 」他給銅奔馬起了個既形象又好聽的名字——「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這名字和其他的相比則更加親切,和文物本身也非常般配,從此文物的名字便確定了下來。

在1983年,「馬踏飛燕」被確定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國家未來保護我國珍貴文物,「馬踏飛燕」被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聯 的精彩文章:

羅浮山上沒有羅浮宮

TAG:文創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