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逐夢演藝圈》:你知道為了拍爛片,他有多努力嗎?
《泡芙小姐》上映了,演員張歆藝落入「尬導」的吐槽中;
《大導歸來》上映了,老藝術家李成儒緊隨其後掉進坑裡……
在「演而優則導」甚至「不知道怎麼就導了」這條道路上,除了一步一個坑的姜老師,即將帶著《邪不壓正》讓觀眾們再去高潮一把外;
無論多有爭議的老徐和趙薇,還是總會有人買單的星爺和徐崢,都漸漸被更多「同道」們拖進爛泥塘里。
這其中大部分,或許註定要成為真正的《災難藝術家》,還可能遠遠不及。
《災難藝術家》(2017)
導演: 詹姆斯·弗蘭科
編劇: 斯科特·紐斯塔德邁克爾·H·韋伯
格雷戈·賽斯特羅 湯姆·比塞爾
主演: 詹姆斯·弗蘭科 戴夫·弗蘭科
塞斯·羅根艾莉·葛瑞娜 愛麗森·布里
傑基·韋佛 保羅·謝爾 扎克·埃夫隆 等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恐懼吧?
當你迫切地執著於理想,終於在猶豫許久後下定了決心,並為此付出了一切可能的努力,在最後一刻前,你深深地擔心自己事與願違……
而這個時刻,除了對努力和熱情打了水漂的遺憾,更可怕的頓悟,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就是這樣了,和夢想的距離讓你心生絕望。
我們總看到別人好像順順噹噹就成功,可到自己身上,卻變成了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的海市蜃樓。
托米·韋素和他標誌性的莫名大笑
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和他拍出的電影。
有人把托米·韋素和他的電影《房間》稱為「美國版《逐夢演藝圈》」,雖然沒有片外的雞零狗碎——一直鄙夷好萊塢工業模式的托米不可能像某導那樣去起訴評分網站甚至觀眾,更沒打算用什麼手段去炒熱話題……
《房間》(2003)
但從所做的事情上,的確能看出很多相似處——
電影《房間》,導演托米·韋素、編劇托米·韋素、主演托米·韋素;
電影《逐夢演藝圈》,導演嗶——,編劇嗶——,主演嗶——,此處鳴笛以示和諧。
而這不拍攝於2003年的電影,以同時期的佳片《迷失東京》(400萬)加上《電鋸驚魂》(120萬)都有所不及的600萬美元投入,換來了1800美元的首周票房。
30萬一塊的廣告牌,是觀眾們的集體回憶
這命運的相似,更是讓《房間》「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上映之後,《房間》差評如潮,成為一個橫亘全美,並迅速席捲全球的「笑話」。
以至於至今每到周末,還有影院專門為這部片子開設專場、供人瞻仰。
直到今日,依然熱度不減的定期重映
主流媒體都無法忽視的巨大反響
托米·韋素——古怪而神秘的演員,蒼白的皮膚和油膩的長髮活像吸血鬼,從不透露年齡和籍貫,操著奇特的東歐口音,有著來歷不明的用不完的錢。
在好萊塢屢屢碰壁後,他和好友格雷格一起自編、自導、自演的《房間》,因劇本幼稚、邏輯混亂、場景怪異、演技糟糕而被稱為世界最爛電影之一。
國內字幕組一時之間的調皮
不謀而合的付蘭蘭的演繹
用我們所理解的方式去表達,這部電影整體就是一部「官方鬼畜」。
唯一不同的是,《房間》的荒誕可笑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獵奇心,現在竟變成邪典名作,粉絲如潮。
講述爛片王的《艾德·伍德》,與托米·韋素相映成趣
當然,對托米·韋素來說,這絕不是他的初衷。
而後來,格雷格以此事為題材,寫了一本回憶錄,而被付蘭蘭(詹姆斯·弗蘭科)看中,誕生了2017年金球獎風頭無二的傳記片——《災難藝術家》。
詹姆斯·弗蘭科更是因此而被視為「奧斯卡」大熱門。
畢竟,好到極致和爛到極致都是極致——你能演好丘吉爾和林肯,你未必能演好黃聖依和歐陽娜娜。
GIF
按照好萊塢慣會傷口撒鹽的尿性,和付蘭蘭一貫瞎胡鬧的癲狂——主持第83屆奧斯卡時,居然嗑著葯High過了整個頒獎禮,托米·韋素的故事,本來是可以拍成一部毒舌的喜劇,嘲笑一個怪人如何因不自量力而淪為笑柄。
但付蘭蘭卻難得地認真了,他塑造的韋索身上帶有一種奇特的勵志,可愛甚至可敬。在聽到一個製作人潑冷水,說他「一百萬年都不會成功」時,他很單純也很可愛地回了一句話:
「那一百萬年以後呢?」
GIF
《房間》最廣為流傳的托米瞬間
GIF
神還原的付蘭蘭版「托米」瞬間
「這不只是一部電影,而是我的人生」,托米·韋素是這樣說的。
而無論是《房間》,還是講述幕後故事的《災難藝術家》,它所揭露的最殘酷的一點,是懷揣夢想且孤注一擲、廢寢忘食又全心投入的人,並不會理所當然地成功。
失敗才是更常見的結局。
金球獎上,托米·韋素現身為付蘭蘭站台的認可
在今日回頭看去,這是一組追夢者的群像,最後他們沒能靠近夢想。
但《房間》這十分荒唐的一次嘗試,卻是那些渴望在艱難環境中有所創造的人們足可稱道的典範。
《房間》演員里的一個老太太,在中暑、暈倒又醒來後,還能興緻勃勃地和其他人聊天:
「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
這句話小編真TMD想要裱起來!
並不「失敗者」的笑容
當然,在看《災難藝術片》的時候,小編有一點害怕——多年以後,《逐夢演藝圈》這樣的片子,會不會也被重述為勵志的「追夢」故事呢?
最簡單的一點區別,托米·韋素從未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更重要的是,他賠掉的600萬美元,是自己的。
《房間》的拙劣一目了然,《災難藝術家》也從未打算給這部爛片「洗白」,更從未表達過「因為很努力,所以就該認可」的思維。
並不是「失敗的人也很努力」,而是「努力的人也很有可能失敗」。
一盆現實卻不得不認可的冷水
這是個令人沮喪的現實,但又何嘗沒有隱藏著無數認真的普通人,那遙遠但依然堅定的希望呢?
TAG:一巡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