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大洗牌!2018買房和找工作必備,讀完暢快淋漓!

城市大洗牌!2018買房和找工作必備,讀完暢快淋漓!

作者:水木然

每天都會在網上看到各種城市排名:GDP排名、房價排名、各種指數排名等等,都是用一堆數據下結論,基本都是泛泛之輩的夸夸其談,或者人云亦云,毫無可讀性。

中國城市格局是由經濟結構變遷決定的,而且變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從深層次上分析這個問題,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數字」表面。數據只是尋找真相的工具,今天我們就剝去一層層外皮,將真相呈現的一覽無餘。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最重要載體,每一次人類文明形態的更迭,都會導致新型城市的出現。如今,我們正經歷人類文明的又一次大升遷,即從工業時代升級到數字時代,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城市格局必然重新洗牌,一切正在發生!

1:廣州

廣州自秦朝開始,一直就是中國廣東乃至整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到了清代,嚴格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卻規定對外貿易僅限於廣州一口,廣州的「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業務十分發達,是世界第四大貿易之都。

新中國成立後,實現的是計劃經濟,當時國家投資多、項目安排多的城市,成了最重要的城市,所以建國初期,東北的三大城市:哈爾濱、瀋陽、長春的經濟實力都在全國排名前十。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商品經濟。這時的廣州,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又開始凸顯,「廣交會」應運而生,世界商人們的目光再次集聚在廣州。廣州迅速成為了一線城市,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那為什麼最近幾年來,廣州在中國的地位開始下降了么?

最根本原因是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文明的又一次升級:從「大工業時代」大步邁向「互聯網時代」,這是一場非常偉大的變革,也比較誕生嶄新的城市文明。

可以拿廣州和深圳、杭州做一個對比。

廣州是中國傳統貿易的門戶城市,是商品的傳統流通和聚散地,而深圳和杭州興起的互聯網,讓傳統商品的流通模式發生重大改變。

深圳作為騰訊的所在地,承載了社會的信息對接功能,比如微信,數億用戶每天都在上面進行商務活動:點餐、打車、預約醫生、快遞、掃乘車碼等等,這些就像螞蟻雄兵,蠶食了過去那些規模化、統一化的傳統商業服務。

杭州作為阿里巴巴所在地,改變了商品流通的通道。比如淘寶、天貓,連接了全球兩百多個國家,20億人口以及數十萬億價值的商品,打敗世界上所有的超級港口與購物中心。

當社會的信息對接和商品流通渠道都發生了變化,傳統貿易必將被嚴重衝擊,這一點從廣州的廣交會以及各大檔口的落寞看出來。

未來的社會的核心財富不再是產品,而是數據和信息。

工業時代遵循的邏輯是:「佔有大於一切」, 它關注的是有形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關注的對有形空間的佔有和使用效率,但有形的空間對它來說既是優勢,也是一種阻礙。

互聯網時代遵循的邏輯是「鏈接大於擁有」。它不求佔有實體產品和有形資源,只充當大腦和鏈接,把人、貨物、現金、信息等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東西「鏈接」起來,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然後去調配大量分布在各地的外部資源,不求擁有,但求連接。

另外,物極必反。任何一個城市,繁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穩定,穩定之後就會固化,從而喪失活力。

再看一下,廣州和深圳的人口結構區別,可以發現深圳市2017年新流入人口來源TOP10城市有6個為省內城市:

而廣州市2017年新流入人口來源TOP 10城市全部位於廣東省: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廣州與深圳相比,顯然深圳更加包容,這從另一個細節也可見一斑:作為移民城市,深圳的通行語言是普通話,但是作為傳統的大都市,廣州流行的竟然是粵語。

顯然與深圳的開放相比,廣州已經變的封閉。

廣州並沒有做錯什麼,這是時代的大勢所趨。要知道過去的成功,總會成為你現在的負擔。風水輪流轉,各領風騷數百年,往前推1000年、開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再往前推1300年,西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坦然面對歷史趨勢,該上的時候上,該下的時候就下,尊重規律,尊重歷史。

2:上海

以上海的金融行業為例,傳統金融往往使大型企業受惠,我們常說把錢存入銀行是窮人變相的救濟了富人,因為窮人很難從銀行那裡獲得貸款支持,這讓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而在互聯網時代,以杭州的螞蟻金服為例,它主導的小額線上貸款在5年多時間累計為400多萬小微企業提供了近7000億元貸款,支付寶也連接了全球6億用戶,它們惠及的就是千千萬萬個急需拯救的中小個體。

未來的貿易,核心是信息化調度,而非傳統的物理輸送體系;未來的金融,是建立在大數據和信用上的普惠支持,而非傳統的銀行抵押模式。

根本區別在於:傳統貿易和金融的核心任務是最大限度地對接大企業、大項目。而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和貿易的核心任務是最廣泛的照顧中小企業和閑散資金,這就順應了「個體崛起」這個大勢所趨,扶持無數個體一起成長。

比如馬雲力推的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台),目標是連接1000萬中小企業和20億消費者,更加大眾化、更具普世價值。如果能把全球的中小企業和青年個體全部激活,再連接起來,那種顛覆性是不可想像的。


前段時間,有一批文章叫《上海是怎麼錯失互聯網大浪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上海為什麼誕生不了牛逼的互聯網企業,還是那句話:昨日的輝煌總是容易成為現在的負擔。上海作為一個注重小資情調的城市,這一代上海年輕人確實貪圖安逸,已經喪失了艱難困苦的創業精神。

就像文章裡面說:「上海整座城市的氣質就是這樣,精緻而又現實,慵懶又膽怯。……上海人從上到下,對外資往往充滿了無限的敬仰,而對民營經濟留下的印象就一直停留在村炮和土鱉的階段。這種偏見造成了買辦文化和高級打工仔文化成為主流價值觀……在五百強里打工的人都覺得有面子。哪怕是國企個個都覺得土。沒想到現在風水輪流轉,最有成長性的反倒成了中國本土企業。」

3、北方的衰落

前段時間,關於天津濱海新區GDP縮水的新聞被報道,濱海新區在擠水分之後縮水將近3成。其實GDP注水的不僅有天津,還有遼寧、內蒙等省份。

可以發現這些省份都是北方的省份。其實,我經常往北方出差,有一個感覺越來越強烈,那就是北方的經濟這幾年下滑越來越嚴重了。

為什麼北方不行了呢?

總體上來說,這是北方人的性格特點所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市場經濟越來越有活力,南方一直是中國開放的前沿陣地,無論是革命、還是改革,都是從最南端開始。比如孫中山的辛亥革命、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都是從廣東開始的。所以南方人一直有開拓和更新的傳統。在面對新事物時,容易接納,也更善於創新。

而中國北方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和傳統,在河北、河南、山東、東三省、山西、陝西這些地方,人們往往還保留著「官本位」的思想,喜歡尊重各種既定的秩序,而且這些地方往往是資源大省,守著獨特資源的人,更不太善於創新和開拓。

北方人看重背景和關係,每個人都在攀感情、托關係。渴望能擁有一張能令他人羨慕的關係網,而在南方,人和人的關係會更加單純,就是利益往來。有生意大家一起來做,因利而來,因利而去。

北方人注重面子,南方人注重實效;北方人渴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南方人希望闖出自己的事業。北方人談生意先做感情交流,雙方稱兄道弟,讓感情撮合生意。南方人談生意先談利益分成,簽個君子協定,靠利益維持關係。

顯然,在這個時代大潮中,南方人的性格更適合發展經濟,所以南方城市的經濟水平要高出北方不少。

比如在南方的城市,很多立交橋、樓宇之類的建築,只要能放廣告牌的,基本的都會被掛上各類廣告,而在太原,你可以發現很多地方都是空著的,很多閑置的資源就沒有被開發,整個城市就會顯的落寞。

但越是這樣,中國的首都越應該設在北方,這就好比一個天枰,南北兩端總要持平。一個北京的房價和城市人口,足以震住整個北方了。如果中國的首都也在南方某城市,那中國南北方就失衡了。

4:GDP的失效

我們在衡量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時,往往總喜歡拿GDP總量為參考標準,而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

首先,GDP作為工業時代的經濟統計手段,在數字時代卻開始逐漸失效!

傳統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這三種演算法都有一個共同的邏輯,那就是用最後的結果數量減去開始的數量,然後得到一個增加值,就是社會創造的價值,這是一種粗放式的計算方式。

而在互聯網時代,因為有了各種平台,所以邊界被打開了,這就讓更多有創造力的個體融入到生產中來,每個人、每一支小而精的團隊的能量都將釋放。

很多交易活動從之前的「企業對企業」變成了「個人對個人」,從「面對面」變成了「點對點」,所以交易越來越垂直細分,這時我們就要放棄生硬的生產指數統計辦法,要對多種經濟形式進行靈活細算,把規模小、未註冊的團隊的生產效能也統計進去。包括對不同性質的人賦予不同的權重,而不再單純算人口總和。

其次,即便是看GDP,衡量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也不是看總量,而是要看一下三個數據:

(1)人均GDP

比如重慶的GDP排名全國第六,但是你知道嗎?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這個數量是杭州的三倍多,但是GDP總量只比杭州多一點,所以我們總感覺杭州整體更富裕,杭州房子的均價也是重慶三四倍。

再比如,山東人口有接近一個億,江蘇人口有8000多萬,而整個浙江省只有5000多萬,所以為什麼山東、江蘇GDP比浙江高,但是我們總感覺浙江更富裕一些,浙江的房價也更高一些。

(2)第三產業比重

舉個例子,蘇州的GDP一直比南京、杭州高一大截,2017年全甚至達到了1.7萬億元,僅次於幾大直轄市、一線城市,但是為什麼蘇州的房價比不上GDP遠比它低的南京呢?

關鍵原因就是蘇州的GDP含量更多的都是工業成份,蘇州大型的外資企業特別多,所以拉動了GDP總量,但是蘇州的第三產業比重很低,所謂第三產業就是服務業,比如吃喝玩樂、文娛等等。

一個城市,只有第三產業發達,才說明這個城市的人的消費能力強勁,同樣屬於江蘇,蘇州的GDP雖然一直壓著南京,但是江蘇最好的醫療、教育、文化產業、就業機會更多都在南京,而蘇州的工業園區往往更成規模,說的通俗一點:南京白領多,蘇州工人多,南京的整體層次當然要高於蘇州,所以房價要比蘇州高。

(3)新興產業比重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新興產業比重代表著未來的競爭力,比如互聯網、電子商務、人工智慧等等,更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活力。

以深圳和廣州為例,廣州的傳統產業更加穩固,而深圳更偏向於高科技產業,所以深圳更有活力;再以南京和杭州對比,杭州更偏重互聯網產業,所以白領的薪資水平要比南京高,整體上來說杭州的活力更強勁。

5、省會獨大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中國凡是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都會有一個「經濟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要比「省會」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為:廣東的深圳VS廣州、福建的廈門VS福州、江蘇的蘇州VS南京、山東的青島VS濟南、遼寧的大連VS瀋陽。

也就是說,這些省份都有一個「經濟中心」和一個「政治中心」,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業」分家了,經濟才能真正的發展,所以沿海省份經濟碩果累累。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凡是經濟欠發達的內地省份,本省經濟就會出現「省會獨大」的經濟現象,比如:湖北的武漢、湖南的長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陝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河南的鄭州等等。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業」糾結在一起,這些地方的經濟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來的。

以成都為例,下面是四川各市的GDP總量的前幾名,可以發現第二名綿陽甚至不及第一名成都的零頭,這種差距實在太驚人了,而且成都一個市的GDP占整個四川省的接近40%,這就是典型的省會獨大型省份:

還有安徽,這麼多年來一直堅持舉全省之力建設一個「合肥」。凡是去過合肥的人都知道,論及外表它算是富麗堂皇了。但是一個省會的富麗堂皇跟該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沒有必然關係。

集合全省之資源,發展一個省會,就好像越是窮困的家庭,越想打扮出一個耀眼靚麗的孩子一樣,喜歡再看得見的地方花錢,比如給他穿好衣服。因為越貧困越怕被人瞧不起,就越愛面子,所以越想展示自己,這就是人性,也是規律。

而富裕的家庭,往往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比如優良的教育條件,好的成長環境,因為他們已經不需要在外在上證明自己,他們都在很務實的提升自己。

這也是「內地」跟「沿海」經濟結構的區別,貧困的內地省份總是把資源往省會的大樓上堆徹,而富裕的沿海總喜歡務實進步。

我們必須明白:省會的大樓建的再高,也不能必然提高本地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想使一個省的經濟水平得到發展,必須「政商分開」,政治的歸政治,商業的歸商業。可以選擇其它城市作為「經濟中心」跟省會遙相呼應,這叫分工明確、定位精準。因為協調分工,多極化才是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這樣才能協同性發展!這樣既出政績,老百姓生活又能提高。

切記:亂燉是做不出好菜的!

6:城市鏈=財富鏈

如今繼續詳解城市經濟格局,我們就必須要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產業鏈。中國「傳統產業鏈」是怎麼樣的呢?

以紡織服裝為例做一個說明:新疆的「棉花」先運到山東,在山東做成「紗線」,山東的「紗線」再運到「江浙」做成面料,這些面料再運到廣東做成「服裝」,然後再貼上各大品牌的標籤,我們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從「棉花」到「紗線」是初級加工,這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從「紗線」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項功能的檢測,而從「面料」到「服裝」則需要設計師的創意注入,然後才能成為一件衣服。最後就是「品牌」運作,經過品牌方不斷的營銷和宣傳,最終成為各類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裝。

大家發現沒有,在這條傳統的產業鏈中,從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東、江浙、廣東,這些區域的經濟水平依次遞增。

這就是定位決定的,你所處的環節越高,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大,以腦力勞動為主,獲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處的環節越低,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低,以體力勞動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產。

從產品角度來說,品牌運作就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比如我們使用的蘋果手機,雖然都是富士康生產的,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它是「中國製造」的,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處。

從商業角度來說,金融才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無論是服裝這樣的快消品,還是服務行業,很多品牌都把總部設立在北京,賺到了錢再送到上海運作(金融中心)。

中國區域經濟格局就是這樣來的:

新疆—山東—江浙—廣東—北京—上海。

究其本質是這樣的:

材料—加工—科技—品牌—金融。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有時先天條件更容易決定一個區域的定位,比如幾乎所有的「資源強勢區域」都處於「經濟窪陷區域」。比如內蒙、新疆、山西擁有很多優越的原材料,羊毛、礦產等等自然資源,無論你的養殖、開礦技術做到多麼極致,卻永遠只能處於「資源」這個最低端環節。

而江浙和廣東往往其實都是土地的貧瘠之處,他們只有從事商業活動的才能維持生活。這就好比一個人天生擁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進取」。而一個人如果生下來「一無所有」,必然會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

7、我想到了人生

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你生下來就處於某個環節。你的環節定位既跟你的區域有關,也跟你的背景、環境、學識、能力有關。無論你在某個環節做到多麼極致,永遠還只能停留在這個環節。

的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這一點可怕到你所在的區域也可以成為制約你發展的條件。比如很多人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特級工程師,依舊還是技術工人……

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是提升自己的格局,當你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這一些列變局之後,你就會發現有更大的事等著你去做,你就會跳出問題看問題。

格局不僅能決定高度,格局還能改變一個人的定位。中國的未來依然充滿各種變數,城市格局依然會動蕩。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定位決定未來。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這就好比一個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屬於泛泛之輩,你怎麼看好的它的前程?

還有很多城市搖擺不定,今天說自己領先中部崛起,明天喊著要融入長三角,這就好比當你發現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干時,其實他什麼都干不好。而當你發現一個什麼都幹不了時,卻總有一方面,是什麼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還沒有發掘到它的潛力!

所以,當我們無數次暗暗立志之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而生?

更多文章關注水木然,白小起

我們需要對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更何況這是一個越來越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下面幾本書:《工業4.0》探討的是科技進步,《跨界戰爭》討論的是商業重組,《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這三本書關係層層遞進,合稱為變革三部曲,《天才創造世界》探討的是自我管理和提升,《新零售時代》探討的零售業態的改變;這五本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未來商業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變革進行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當今的10大傻,你在其中嗎?

TAG:變革進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