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海的那些老橋(三)

寧海的那些老橋(三)

1

廣義橋

廣義橋俗名橫溪橋,位於寧海縣茶院鄉鄉政府東側,東北—西南向跨源於茶山南麓的茶院溪,東通柘浦、西接茶院,為舊時寧海縣城東經茶院至力洋、胡陳、長街、象山縣等地通道上的重要津梁。橋東南下游約200米處即403縣道、寧海至象山的71省道。

廣義橋始建年代不詳,現橋為清道光年間建造,後曾經整修。清光緒《寧海縣誌》載:廣義橋,在東四十里,柘浦,計十二洞。今橋為15墩16孔石砌梁式漫水平橋,西2孔橋面為水泥,跨徑遠大於其他孔,為近代增建。長61.3米,寬2米,中孔橋面高2米,中孔凈高1.8米、跨徑3.3米,余孔跨徑2.8米左右。橋上下游20米溪底用大塊石鋪設,木樁固定,防止水流掏空墩基。橋墩用長方形條石疊砌,迎水面為分水形,後端成方形。墩頂橫置長於墩身的整根條石做枕梁石承接梁面,兩端略凸起,扣鎖住橋面梁石。每孔橋面用4根長方形條石並排縱向鋪設。中孔橋麵條石南側刻有陰文楷書「廣義橋」,落款為「道光四年,四月吉旦」。

2

南溪橋

南溪橋位於寧海縣茶院鄉廟嶺村男,東北—西南向跨茶院溪支流南溪,為舊時寧海縣城東往力洋、茶院等地古道上的重要津梁,橋西距71省道約200米。

南溪橋時間年代不詳,因位於廟嶺村南的溪流之上而得名。該橋系8墩9孔石砌梁式漫水平橋,長29米,寬1.5米,中孔橋面高1.8米,中孔凈高1.6米,橋孔跨徑2.5-3米。橋墩用長方形條石疊砌而成,迎水面為分水尖形。墩頂橫置長於墩身的整根條石做枕梁石承接梁面,兩端略凸起鎖扣住橋面梁石。橋面用3根長方形條石並排縱向鋪設。橋身厚重低矮,汛期時溪水可漫橋而過而不會損毀橋樑。整橋建造粗獷簡樸,無橋名、款識和題刻。

3

惠得橋

惠得橋又稱山嶼橋、三截橋,位於寧海縣長街鎮西嶴古村村口,東—西向跨西嶴溪,南距413鄉道約350米。

惠得橋時間年代不詳,橋上無橋名、款識和題刻,從橋的形制和構造細節上看,具有宋代風格,確切斷代尚需進一步考證。

該橋系單孔石砌拱橋,長11.5米,寬4.5米,高3.6米,跨徑7.5米。橋身用塊石砌築,成弧形緩緩隆起,線條非常優美。拱券砌置有點特殊,用4根弧形條石縱向間3塊長方形石板橫向砌置,橋面卻用3根弧形條石縱向間2塊長方形石板橫向鋪設。橋面兩側各設置3塊斷面呈「工」字形、與橋面成相同弧形的石橋欄(為寧波古代石拱橋中特有),4根望柱、4隻抱鼓石。望柱頂端雕飾圓形蓮花,今僅剩3根;抱鼓石製成直角三角形,斜面飾水波紋,今亦剩3隻.南北橋洞兩側橋牆上各有2隻鎮水石獸,轉頭向橋洞方向相對而望,耳小眼凸,身型肥胖,一開口一閉口,造型奇特,為其他橋樑所未見。東西橋堍各設有3級石階。

4

萬安橋

萬安橋位於寧海縣一市鎮下洋陳村陳氏宗祠前右側,東南—西北向跨東嶴溪上游支流,橋南緊接412縣道。

萬安橋建於清嘉慶年間,系單孔石砌梁式平橋,長4.78米,寬1.8米,高2.85米,跨徑3.95米,造型奇特,結構簡潔。橋身兩側用2根打制精細的長條石作梁石,兩端搭建在塊石砌築的溪岸上,梁石內側上部鑿有直角凹槽,兩梁石間再橫向嵌鋪12塊寬窄不等的長方形石板,即完成建造。長條梁石縱向底部平直,頂面成拋物線形,兩端厚0.28米,中間厚0.38米,從橋的側面看上去兩端薄,中間略微向上隆起。條石樑外側刻有陰文楷書「萬安橋」橋名,款識為「嘉慶二年(1797)夾鍾月(農曆十一月)建造」,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橋面兩側原無橋欄,今為過往安全加裝鋼管欄杆。橋東南端設有4級台階(今改為5級水泥踏階),上行接公路。橋西北端社2級石階(今已用水泥抹成斜坡),下行接沿溪通道。

5

花 橋

花橋位於寧海縣前童古鎮內,東—西向跨流經鎮內的人工水渠,橋的西端緊接花橋街,東端通往鎮中小巷,為古鎮居民往來重要通道橋樑。

花橋建造年代不詳,系單孔石砌梁式平橋,長2.2米寬2.8米,高0.65米,橋面用8根條石並排鋪設而成,兩側各安放了1塊與橋身等長的石欄板,雕有簡潔精美的圖案,是前童眾多小橋中最獨特、最漂亮、最具代表性的。在上游橋孔下,安裝了一塊拱形石構件,使其遠看就像是一座小拱橋。該橋通往小巷一側橋頭,設有2根望柱、2個抱鼓石。望柱頂端雕飾覆蓮,抱鼓石形態古樸簡潔。

(來源:《寧波古橋名橋圖志》)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緱鄉史話 的精彩文章:

TAG:緱鄉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