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也要摸著石頭過河?看葉同仁國醫館如何詮釋可持續發展……
葉同仁始創於1670年,歷經數代,載譽300多年。一路走來雖歷經波折,但值得慶幸的是,其如今已經在溫州百姓心中佔據一定的位置,未來也將在資本的推動下謹慎前行。
葉同仁之前世今生
葉同仁國醫館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十五年,在溫州積累大量的口碑。而在發展過程中的那些曲折坎坷,唯有一起砥礪前行的葉同仁的同仁才知道。
葉同仁國葯號創始人葉心培,寧波慈溪縣鶴鳴鄉人。中年學鈴醫,隻身混跡寧紹一帶,養家糊口,清康熙四年(1665年),到了溫州,結識了西門外王同仁藥鋪的老闆,在那制售丸、散、膏、丹。幾年後,以20貫銅錢把這家藥鋪頂受過來,改名葉同仁。
葉同仁堂自創辦至溫州解放,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和民國諸朝代,為時近300年。
1956年,乾寧齋、葉三寶堂、三餘堂等溫州較大的藥行併入葉同仁葯棧。至此,這家近300年歷史、飽經滄桑的葉同仁國藥店終於走上公私合營的道路,改名為溫州國葯聯合製藥廠(1965年改為溫州中藥廠)。1995年,為適應改革開放,溫州中藥廠發展為海鶴集團。
2000年企業改制帶來生機,為繼承發揚葉同仁堂的經營精髓、提升甌越中藥文化內涵,海鶴集團重新挖掘沉澱的歷史遺產,重豎金字招牌,在人民西路租房重設150平方米的葉同仁堂大藥房。為在創新中「守舊」,「守舊」中創新,老店新開的葉同仁堂大藥房竭力恢復「葉同仁」的經營精髓,開設中西成藥、中藥配方、保健、參茸專櫃外,特設夜間售葯、坐堂門診、小病撮葯、電腦煎藥、電話購葯、涼茶、紅十字急救點等便民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良好口碑,推動了溫州市醫藥零售業的發展。
2002年,為使企業做大做強、規模經營、創名牌特色,葉同仁創辦了近2000平米,當時溫州市規模最大、最具中醫藥文化特色的葉同仁葯城和葉同仁綜合門診部;目前葉同仁擁有三個中醫館和四個中醫坐堂的門診,每年為超過15萬的患者提供就診服務。
名醫名葯並非萬能
據葉同仁醫藥連鎖副總經理王坤介紹,在葉同仁國醫館起步的那幾年,正如現在正要入局中醫館行業的人士一樣,認為只要有名中醫就會成功,因此實行了以名中醫為核心的發展戰略。
事實證明,有了名中醫也未必能做好中醫館。有兩大主要因素限制了國醫館的發展:
區域資源相對有限
中醫館一般會紮根在當地,而當地的名中醫資源太有限了,於是就出現了爭搶的情況,帶來的後果是市場惡性競爭,國醫館的運營成本直線飆高,另外醫生的流動和不確定性,也給國醫館的運營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中醫的區域限制
在本地名醫資源不夠的情況下,需要從外地聘請名中醫,而中醫的門派較多,從外地聘請過來的中醫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需要企業花時間引導,往往造成的結果是企業付出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
為了打破這些限制、打造自己的名醫優勢,葉同仁開始培養並創造名醫,通過一些老中醫的帶教,提高醫生的專業能力,並通過自媒體等方式對醫生進行大量的包裝和宣傳,提高市民的認可度。當然,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培養周期長,二是企業花費的代價偏大,三是很難長期留人。
葉同仁還在廣度上做了一些文章,根據醫館當地的情況推出中醫特色的醫館產品,用符合當地市場的產品來拓展醫館,比如針灸、推拿、保健、按摩之類跟傳統中醫有一定關係的業務。
以前每當葉同仁堂制售全鹿丸,便會大張旗鼓、擺香案隆重舉行殺祭典禮,舞獅遊行,熱鬧非凡。由此,葉同仁改變策略,以名葯為核心,希望精緻飲片能夠間接增強一些企業競爭力,從而緩解名醫稀缺所帶來的企業短板。於是,葉同仁成立了自己的飲片廠,選用道地藥材,用高標準的生產流程,對有效成分或者農藥殘留進行嚴格監測,把控質量,始終把藥效放在第一位。
然而現實又打破了美好的希望,在後面的推廣以及經營過程中,由於成本提高後,葯價自然上漲,顧客接受度差,後期的推廣成本逐漸提高,再加上支付能力受政策限制,這一策略實施得很是艱難。
名醫+名葯+葯診
考慮到名醫、名葯的局限性,葉同仁提出在名醫、名葯的基礎上打造中醫藥健康綜合體,針對現代人亞健康的狀態,從中醫角度進行調理,並提供綜合健康服務,滿足百姓中醫就診、養生指導的健康需求,為這個已經經過300多年積澱的老品牌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未來,葉同仁將提供4大核心業務:
名中醫的門診,回歸中醫本質,名醫加道地藥材,為顧客解決健康問題;
康複診療,包括中醫康復、針灸艾灸、推拿、理療等,由專業的醫師建立專業的項目團隊去推廣;
精製飲片的市場化;
健康食品,根據葉同仁流傳下來的方子進行一系列的開發,比如雪梨膏等,還有一些日常的代餐粉。目前來看,這些產品的市場反饋還不錯。
曾有言論稱:「中醫一定會亡於中藥。」王坤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中醫不會亡於中藥,而會死在傳承上,因為中藥有一些量化的標準和一些檢測的手段,可以去干預整個藥品的質量,而中醫的傳承是無法替代的。因此,「葉同仁」老字號除了會提供以上的服務,還會基於中藥提升中醫文化,將傳承作為己任。
為了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在溫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葉同仁醫藥連鎖公司特於2012年5月設立了公益性的「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一方面是推動「葉同仁」本身的一些養生、經營管理的中醫藥文化,還有就是將在溫州發生的跟中醫文化相關的詩集、書籍、名醫、典籍等進行收錄,為企業品牌以及甌越中醫藥文化的沉澱盡一些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利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的品牌和平台,定期義診;再者,作為小學生的再教育基地,每年的暑假會定期進行像中藥小能手、中藥香囊製作等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動,為中醫藥文化的延續傳承做鋪墊。
如今不管是政策還是資本,對於中醫藥板塊都是利好,王坤認為,「春天是到了,但前提是你能接得住。接住了便是春天,接不住便會背道而馳。一路走來,葉同仁歷經坎坷,未來會盡量在資本推動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TAG:中國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