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讀後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讀後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讀後

文/姚小恬

這兩天,大家可能都已經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刷屏了。

小小感冒導致一家人夢魘般一個月,花掉家中所有現金儲備,老人受盡折磨,最終仍然去世。 這個結果不能不讓人唏噓。一個個人資質和社會資源都良好的人遭遇這樣的事,足以讓人加重恐慌——對於老、病、死的恐慌,對於有錢也無力掌控社會資源的恐慌,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機的恐慌,對新中產因病返貧的恐慌……

關於就醫路徑選擇

作為Top級院校的金融專業背景的人,作者表現出的理智、冷靜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普通人,但是作為一個」白天投資茅台,晚上槓桿炒幣「的精英,知道去查人工肺(ECMO)的原理,居然不知道查醫院的科室排名?前後換過的這些醫院,在路徑上有沒有問題?(注,醫院信息來自「呼吸界」的同一案例分析文章《完整視頻 詹慶元:從經典病例看重症流感治療的大原則和小細節)

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

大約在2009年,我的一位姑姑,在搬家時,不小心讓柜子角戳到了眼睛,黑眼球受了感染,因為時間久遠,具體病名叫什麼我已經完全記不起了,只是記得她跑遍了本省所有大醫院,大夫都表示,這隻眼睛可能保不住了。

那時我剛研究生畢業,在雜誌社做一名小編輯,沒有任何社會資源可言。我就去」好大夫「網站上去查了(無利益相關)。按疾病名搜索,在我姑姑這種情況的治療上,排名第一的是同仁,排名第二的是鄭州的一家醫院,有一位大夫很擅長,(我已經忘記了醫院和大夫的名字,只記得在鄭州,是個女醫生)看下面的評論都說挺好的。

我給姑姑打電話,說從網上查的信息來看,你的情況,同仁和鄭州的這個醫院應該都可以治,同仁的號和床位可能會比較緊張,我推薦你去鄭州的這個XX醫院找XX大夫,從網上查的信息來看,應該是靠譜的,二線城市的專家號應該是好掛的。

在省內求治無望的情況下,姑姑打了那個醫院的電話,順利約到了我推薦的那個大夫就去了。

之後病情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據姑姑說,大夫很nice,用的也都不是什麼貴的葯,花在治療上的錢比來回差旅費還少,初時一周去一次,漸漸兩周一次,漸到一兩個月複查一次。姑姑的眼睛保住了。

我做了什麼呢?我只不過查詢和提供了信息——對症去哪裡找誰是有效的。

一個常識是,除了像協和這樣各個科室都很厲害的超級醫院,其他很多醫院是在某些領域非常強的。比如在北京,至少我身邊很多人都知道,北醫三院的運動醫學、積水潭醫院的燒傷和骨科,同仁的眼科的耳鼻喉科……是強項。有時是一個學科帶頭人撐起了一個醫院的重點科室,然後這個醫院的重點科室就會越來越強——有更好的資源支持,有更多的診療經驗。

作者在文中寫道:「於是瘋狂的四處打電話,問任何可能和醫院有關係的朋友。一通電話打下來,才發現醫院不是飯店,出錢也沒有床位。」

——這個邏輯不是很奇怪嗎?找醫院的時候第一考慮的不是哪個醫院在這種疾病上更權威更專業,而是找關係網可能覆蓋到哪些醫院。

關於「關係」與公平

另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

2016年,那時我也住北京的通州,我的孩子由感冒始,在通州的醫院被誤診,拖成肺炎,幸虧及時轉去朝陽醫院住院。

我們當時去的那家醫院,在通州區已經算是還不錯的醫院,新修的門診樓,硬體條件很好。但是大夫甚至都沒有篩查,就直接給開了甲流的葯,按甲流治療。一天一天折騰,孩子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拖成肺炎,高燒40度3天不止。我有點害怕,趕緊轉了院。

對,在醫療方面我還是幾乎沒有社會資源,我只是老老實實的去朝陽醫院掛的急診,急診大夫診斷完給我轉了住院。

轉去朝陽醫院以後,大夫篩查完就排除了甲流——之前在通州那麼多天的治療,不僅無用,還延誤了病情。

更讓人生氣的是,因為拖太久,孩子已經發展成肺炎合併中耳炎,耳朵已經有化膿,通州的大夫說——沒關係,不用管,反正治肺炎開的有消炎藥。而朝陽醫院在我們辦完入院以後緊急約了耳鼻喉科會診,告訴我如果不及時治療,孩子的耳朵有可能會穿孔。囑咐我們去同仁醫院買一種藥水——同仁的耳鼻喉是最專業的,朝陽醫院沒有這種針對小孩子的耳葯。

-這是我當時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我孩子同病房臨床住院的小姑娘,她媽媽和姑姑都是協和的大夫——我不知道他們出於什麼原因,是因為協和的床位緊張還是別的,至少在我看來,協和的大夫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來朝陽醫院治療肺炎,那朝陽醫院的呼吸科至少在專業人士的眼裡也是非常靠譜的。

在朝陽醫院住了大約2周,順利康復出院。我之前不認識朝陽醫院的任何醫生,只是走公開的急診掛的號,從我的體驗來看,不是所有的大夫態度都溫和——畢竟病人太多,層次也不一,有時急性子的大夫會嚷懵逼的家屬們,但大夫們都還是盡心盡責的在為病人和家屬考慮。作為一個普通的患兒家長,我覺得我的孩子在那裡得到了及時有效和考慮周全的治療,我由衷的感激。

所以在《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我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作者為什麼要從呼吸科全國最專業的朝陽醫院轉到東直門中醫院?僅僅因為床位?因為能享受到的硬體條件?學科實力與硬體體驗,哪個更重要?作者是否認為沒有社會資源可以搞定朝陽醫院的床位就一定不能在那裡就醫?作者是否高估了「關係運作」的效用而低估了公共資源的公平?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沒有可隨心所欲調配的社會資源的,公開的急診門診已經可以獲得基本的診療。如果談就醫體驗的話,在這個充分的商業社會,沒有「關係」,你仍然可以通過特需門診、或通過一些互聯網軟體付費獲取醫生在業餘時間提供的專業救助或解答,我覺得很公平。

作者覺得岳父冬天開窗光上身是一種「作」,那這樣頻繁的換醫院,並且不以科室實力為更換醫院的憑據,何嘗不是另一種「作」呢?

其他建議

1.不輕視任何疾病。

我們大家都以為「感冒而已」。作者輕視了,我之前也輕視了——所以才會有在通州的誤診,好在我意識到「比我預想的嚴重」之後及時轉院治療了。包括我自己也會有覺得小問題「扛扛就過去了」的心態。但是,真的,要慎重起來了。

請尊重自然節律、按時作息、小心飲食起居;相信醫學,定期體檢,有病及時治療,不拖、不扛。

2.信息獲取的能力在任何事情中都是重要的。

就醫中尤其重要,畢竟性命攸關。哪怕你對所在城市的醫療情況一無所知,但是,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答應我!查下好嗎?!

九年前我用的是「好大夫」網幫姑姑查的信息,現在我還在用它。不能排除其中可能會有一些醫生或醫院有營銷的行為,但從我多年的使用體驗來看,大體是靠譜的。當然,無論從哪個渠道獲取的信息,都還是要自行綜合鑒別判斷。(再次申明,無利益相關。)

3.找到專業的醫生,然後充分信任。

這是在前一點的基礎上——你首先要找到專業的醫生。我崇尚專業主義,任何行業都有門檻,更何況是醫學?

作為一個媽媽,我常常在一些媽媽群里見到有些新手媽媽的各種求助——孩子發燒了應該怎麼辦?孩子吐奶了應該怎麼辦?我永遠只有一個回答——聽醫生的。

難道不聽醫生的要聽別的媽媽的嗎?同樣的癥狀背後的原因可能千差萬別,每個媽媽都只有自己一個孩子最多兩個孩子的經驗啊,醫生有專業背景和無數的診療經驗啊!

任何疾病上都是一樣,找到你所能找到的最專業的醫院(醫生),然後,聽醫生的。

更何況,在醫患關係敏感的今天,你越好溝通,醫生會給你對你最有利的方案,你越表現出質疑或不信任,醫生保險起見,有可能會給你最沒有漏洞的方案——去哪兒都挑不出毛病,但不一定對病情最有利。

最後,我沒有指責作者的意思,他已經做得足夠好了,字裡行間,我也讀出許多人到中年的無奈。也非常感謝作者提供這麼詳盡的記錄,給大家反思和梳理,包括人近中年應當在資產和健康管理上的提前準備,包括家庭中的代際關係和親密關係,包括就醫經驗……但也許多一些思考,可以多避免一些悲劇。

願我們,和家人,都安好。

大家新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姚小恬 的精彩文章:

TAG:姚小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