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傷精瘦家的正治方:黃芪建中湯

傷精瘦家的正治方:黃芪建中湯

傷精瘦家的正治方:黃芪建中湯

傷精者屬虛勞家。

本傷精直接傷的是腎氣,應腎氣丸主之。

但由於傷精者一般時間較長,往往已由腎傷脾。

因為精是由脾將食物精華轉成血液,再生成精的,久泄精,使脾長期超負荷工作補充失去的精,就易傷脾。

因此傷精家的常見癥狀消瘦,心悸,遺精,手足心熱,,咽干口燥,天冷又畏寒,暗瘡等一派陰陽兩虛的證狀,都是傷脾引起,應黃芪建中湯主之。

這時如果直接服用腎氣丸,一來脾虛不受納,二來虛火浮動,復後更易遺精。

黃芪建中湯為脾傷虛勞家要方,黃芪在這裡有兩個作用,一補諸不足,二黃芪是瘡家聖葯,對由於氣血不足所生的結節性,陰性的暗瘡有良效。

如果遺精嚴重的再加龍骨牡蠣。一般堅持服用三個月可消除和緩解各癥狀。善後再以腎氣丸調理。

當然,如果傷精時間不長,又或者天生脾強不易傷的,沒有上述癥狀,只是腰痛,小便不利的,可直接服用腎氣丸。

最後重申一句,治身必先治心,不痛下決心戒除邪淫的,再多藥物也是徒然!

黃芪建中湯

[方歌]

黃芪建中湯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芪,是增強益氣建中之力,陽生陰長,諸虛不足之證自除。

[方義]

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薑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重在溫養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於氣虛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組成]

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飴糖50g。

[用法]

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後飲用。

[加減]

若泛酸者,可去飴糖,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飲。如陽虛寒甚而痛甚,可用大建中湯建立中氣,或理中丸以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諸症悉除。如寒象不明顯,以脾胃虛弱為主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以益氣健脾,行氣和胃。

[功用]

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主治]

1、久病消瘦;

2、胃納不佳,時寒時熱,喘促短氣,容易汗出;

3、脈虛無力;

4、有操勞過度史;

5、陰虛內熱者忌用。

[經驗]

例:郭某,男,18歲,本就脾胃虛弱,少食不化,自認為飲食積聚,兩日服開胸順氣丸六袋(6g /袋),若貧者遭劫、困者被掠,致中州一虛再虛。症見面色暗淡萎黃,體倦無力,飲食不思,食後氣逆欲吐,腹痛腸鳴,大便干秘,心下悸動,小腹下墜,喜溫喜卧。診腹軟而不痛,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弦細無力。

脈症分析,證屬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肝木乘土,升降失調。治當溫補脾胃,和肝緩急。

擬黃芪建中湯治之:黃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生薑6片紅棗5枚飴糖30g 。三劑。

二診:葯後思食,惟食後心下脹滿,噁心減輕,腹痛下墜亦止,大便仍秘,口乾口苦,脈弦細弱。此脾胃虛弱,一時難復,培土建中,法不可更。

擬六君子湯加減:党參15g 白朮15g 茯苓10g 甘草6g 陳皮10g 半夏10g 山藥15g 紅棗5枚三劑

三診:諸症減輕,日趨向愈,囑服參苓白朮散以資鞏固。

例:楊某,男,41歲,2013年1月25日初診。患者胃脘隱痛6年余,加重兩周。素有胃痛病史。常口服西沙必利、奧美拉唑、蓋胃平等,療效不佳。患者延中醫治療。患者現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痞滿嘈雜,口吐清苦水,納少便溏,形瘦體倦,舌體胖有齒痕,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胃鏡示:膽汁返流性胃炎,幽門潰瘍。

證屬脾胃氣虛,升降失常。治宜溫中健脾,調其升降。

處方:炙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飴糖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黃連3克,吳茱萸3克,三七粉分沖3克,炒枳殼10克,姜竹茹6克。

上方服6劑後,胃脘痛,痞滿大減,納谷已增,上方黃芪改為30克。原方隨證加減,服藥3月,複查胃鏡示:潰瘍已癒合,胃內有少量黃綠色膽汁。上方加減化裁,改為丸藥再服1月,以資鞏固。

例:王某,男,40歲。2009年5月6日診。主訴:胃脘部隱痛不適3年。患者3年前因胃脘部著涼出現胃脘脹滿,隱痛不適,嘈雜,時有隱痛,畏寒喜暖,晨起呃逆甚,餐後好轉,食辛辣後腹痛,腹瀉,便溏,泄後痛減,四肢發冷,手心汗出,寐可。舌體暗淡,苔薄膩,有齒痕,脈細。

辨證:中焦虛寒。

治則:健脾益氣,溫中和胃。處方: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乾薑10克,佛手10克,香櫞10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砂仁6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服,7劑。

二診:胃脘脹滿,晨起反酸,加枳殼6克行氣消痞。7劑,水煎服。

三診:舌淡苔薄白改善。繼服7劑而愈。

按:此證患者有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特點,以脾虛為主證。脾胃為後天之本,全身的營養來源於脾胃的消化、轉輸。一旦脾胃受病,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營養吸收不足,造成體質虛弱。此外,患者自身不知調養,加之用藥不規律也是胃病日久遷延不愈的重要因素。陳寶貴處方以黃芪建中湯加減化裁,以平為治。方中黃芪、白朮、甘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佛手、香櫞寬胸除脹,和胃止痛;茯苓、砂仁健脾化濕;桂枝、乾薑溫中。後加枳殼調節氣機升降。陳寶貴說:脾胃虛弱之病人,用藥時要「忌剛用柔」,避免香燥。方中重用黃芪,用量在30~60克,亦可配伍党參,益氣健脾補中,功專力宏,可使全方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作用更強。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胡希恕講傷寒論1
《黃帝內經》養生觀與王鳳儀思想踐行體會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