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一張殘破的「抗戰犧牲將士證明書」追憶張銘德烈士

從一張殘破的「抗戰犧牲將士證明書」追憶張銘德烈士

所發文章不代表本號的意見,僅作陳列,便於大家批判閱讀

北京東博文化研究院歡迎社會各界朋友來稿!

免責聲明:東博文化研究院所發部分文章轉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作者儘快告知我們,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東博文化研究院——————

原標題:紀念張銘德烈士

今年9月30日是我們國家的第4個烈士紀念日,在每年的國慶節前夕,開展祭奠為國捐軀的英烈,緬懷他們功績的活動,就是要讓先烈的英靈與共和國同輝!在我國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行列中有一名烈士,他的名字就是——張銘德

這張殘破的「抗戰犧牲將士證明書」記錄的是:一團一營二連連長張銘德;山東鄆城張營村人;1938年10月入伍;1942年11月3日犧牲;犧牲地點是易縣四區韓家莊;安葬地點是易縣六區北樓山村;犧牲情形:堅決抗擊敵人而犧牲打退了敵人(紙破損數字無法顯示)次衝鋒。

張銘德連長於1913年5月出生在山東省鄆城縣張營村,那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父親在他還未出生時就去世了,母親因無力撫養家中的孩子們,在他6歲那年就讓大他6歲的哥哥帶著他與村裡的大人們一起闖關東了。臨行時母親囑咐哥哥要照顧好弟弟,回家時一塊兒回來。母親的這句話張連長的哥哥一直銘記在心。

兄弟兩人經熟人介紹,先是在天津一個軍閥家中打雜,後因軍閥混戰家中出現變故,兄弟倆幾乎喪命,被熟人救出後一路逃到東北,在撫順煤礦落腳。兄弟二人當了礦工,靠挖煤謀生。這期間日本人霸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擄掠資源,肆意殺害國人,橫行霸道不可一世。每當流感病發生時,礦工得了流感,就要被鬼子抬走扔到火里燒死。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鬼子更加兇殘地對中國進行侵略,使國人嘗到了做亡國奴的悲哀和恥辱!很多熱血青年挺身而出奔向殘酷、悲壯的抗日戰場最前線。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兄弟倆從撫順煤礦一路艱辛,於1938年10月步行至河北房山縣,哥哥參加了國民黨的軍隊,弟弟也就是張銘德連長選擇去了八路軍。從此哥倆走上了武裝抗擊日軍的道路,誓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為千萬受害同胞報仇雪恨!然後一起返鄉回家。

張連長參軍的部隊就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的第一軍分區,聶榮臻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是楊成武。張連長1938年10月入伍至1942年11月份犧牲,這期間正是八路軍堅持在敵後抗戰最艱苦的時期。日軍頻繁瘋狂地對我抗日根據地發動「掃蕩」,並進行經濟封鎖。在生活艱苦,物資匱乏,吃不飽穿不暖的條件下,八路軍仍然頑強地堅持著敵後抗戰。張連長所在的一團是一分區的主力團,是紅軍時期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英雄團。在張連長犧牲前,一團團長先後由陳正湘、宋玉林(代)、邱蔚擔任,他們都是身經百戰,作戰驍勇的老紅軍戰將。

這張照片是一團在易縣沙嶺村戰鬥時的指揮所,前右一是一團的邱蔚團長,也是張連長犧牲前所在團的團長。 劉峰攝於1943年秋

在張連長入伍後這段期間,一分區部隊主動投入和參與的大的戰鬥有,1939年5月與日偽軍作戰的大龍華戰鬥,這次戰鬥繳獲許多軍用物資和生活物資,更重要的是繳獲了一批日軍的重要文件,送到延安。為中央制定對敵作戰的一些方針、原則起到重要作用。1939年11月與日軍作戰的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1940年1月一團參加了晉察冀軍區組成的「南下支隊」,3月份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武鄉縣王家峪,配合兄弟部隊進行自衛反擊戰取得了重大勝利(「反頑」作戰)。並在1940年參加了八路軍總部發動的百團大戰,有力地打擊了華北地區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在1941年8月日軍向我晉察冀北嶽區發動了空前的大「掃蕩」,晉察冀軍區派一團主力執行保衛阜平晉察冀軍區機關的任務和邊區軍民一起粉碎敵人的掃蕩。1941年9月在狼牙山上為了掩護上萬群眾和地方的黨政機關轉移脫離險境,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一團的戰士。在與日軍及敵偽勢力進行的大大小小戰鬥更是不計其數。我想在這些戰鬥中一定會有張銘德連長英勇的身影。

這張照攝於1940年,一分區一團參加「反頑」戰鬥勝利歸來。駐地軍民熱烈歡迎「縱橫華北勝利歸來的一團」。張連長可在其中?劉峰攝

因為沒有張連長個人入伍後的詳細記載資料,所以不能確切地知道,他參加八路軍後參加過多少次戰鬥,但從犧牲證明書上顯示的情況看,他入伍4年已經從一個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八路軍的連長,並在1942年11月3日在易縣四區韓家莊遇敵,堅決抗擊敵人而犧牲。這足以說明張連長是八路軍中的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是一位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而貢獻出年輕生命的英雄烈士。犧牲時年僅29歲。張連長犧牲後,他的忠骨就埋葬在他犧牲的河北易縣。在抗戰時期一分區在易縣六區北婁山村為犧牲的指戰員建立了一塊墓地,張連長的墓碑至今仍保存在這裡,現在這裡是北婁山烈士陵園。

這張照片的地點就是河北易縣六區北婁山村一分區指戰員的墓地,墓地中修建的這座紀念塔,在1943年春季日軍對狼牙山地區發動的大掃蕩中,被日軍摧毀了。張銘德連長的忠骨就安葬在這裡。 劉峰攝於1943年5月

這是當地政府在原址上修建的北婁山革命烈士陵園。張銘德連長的侄子張憲民先生從70年代開始,每年都要從外地1次或多次到這裡看望他的四叔,至今已經堅持了39年,這也是他的父親(張連長的哥哥)生前交代他要做的事。 照片由張憲民提供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張「抗戰犧牲將士證明書」是當年八路軍給每個指戰員印製的表格證明書。萬一與敵人作戰犧牲了,就把這張事先填好的通知書由活著的戰友帶走,再設法通知家屬。張連長犧牲後,他的戰友一直把這張「證明書」帶在身上。直到1946年下半年,一位在晉冀魯豫邊區,名叫高超的地方幹部,在山東某地方(具體地址不詳),參加部隊召開的支前動員大會,在報名處報到時,被一位部隊首長聽到來人是山東鄆城張營村的人時,讓戰士把他叫到面前,說:我有個連長他哥的名字張漢三,連長張銘德是他四弟,高超說知道他們,於是師長就告訴他,張銘德連長作戰時犧牲了,這是他的犧牲證明書,你把這張證明書交給張連長的親屬,辦好烈屬證好參加土改。大軍經過鄆城縣時,我再到他家去。高超又就把這張犧牲證明書,通過鄆城縣縣長高錫交給了張連長的嫂子,因張連長的母親已經去世了,家中只有大嫂在家。由於當時正處於解放戰爭時期,大嫂擔心這個證明書被國民黨發現會被處死,就把它藏在了屋檐的瓦片中。直到1948年家鄉土改,才把張連長的這張犧牲證明書找了出來。土改時作為烈屬,家裡分到了房子、土地和樹木還有撫恤金。1949年8月當地政府給家屬發放了「華北人民政府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此後,逢年過節當地政府都有慰問,地區和縣的領導只要從村裡路過都到家裡去看看。

華北人民政府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張憲民提供

張連長的哥哥張漢三心裡總有著揮之不去的痛,當初離家闖關東時,母親曾叮囑過:照顧好弟弟,回家時一塊兒回來。在送弟弟參加八路軍時,兄弟倆也約好打跑日本鬼子後一起返鄉回家。如今弟弟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了。張漢三幾次來到母親的墳前對母親她老人家哭訴,沒有照顧好弟弟,沒能把他帶回家......。

張連長生前身後沒有留下任何遺物,也沒有享受到青春年華應有的幸福快樂,更沒能滿足母親當初所期望的和哥哥一起回家的願望。但是,他把熱血拋灑在了祖國的土地上,他把生命獻給了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他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留下了氣貫長虹的精神永存!我們的軍隊會永遠記住為了人民的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我們的國家也不會忘記他們!我們要告慰張連長的是:抗日戰爭已經勝利72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68年了。您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新中國,如今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的人民軍隊也日益強大,已經有能力抵禦外辱,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略。共和國的軍旗上有您血染的風采,我們記住了您的名字——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一營二連連長張銘德。英雄不朽!浩氣長存!

第一軍分區的後代們,回到了父輩們曾經戰鬥過的部隊——紅一師,也是張銘德連長犧牲前所在的部隊,拉開了一面面象徵著榮譽的旗幟,好像又見到了從戰爭中一路走來的我們的父輩。 齊晉生攝

註:張銘德連長入伍前的經歷和之後的家事,及有關「抗戰犧牲將士證明書」的來龍去脈,由張連長的侄子張憲民先生的口述資料整理。

感謝您的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東博文化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60多年前,周總理就提出「學習毛主席」

TAG:北京東博文化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