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製造」問題頻出,昔日巨擘跌落神壇

「日本製造」問題頻出,昔日巨擘跌落神壇

隨著松下的離去、尼康的黯然退出,索尼的緊衣縮食、東芝的易主,以及在去年短短一年中日本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屢屢爆出的「造假大案」, 曾經被捧上天的日本製造,正式走下神壇。

2月9日,日本西鐵城手錶公司向外界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承認旗下子公司存在大量篡改產品測試數據和零部件產地的行為。日本企業的造假醜聞呈現進一步蔓延趨勢。

文中圖片均來自互聯網

日本落後的公司管理體系和文化氛圍導致造假橫行,管理層不一定需要為醜聞承擔法律責任,而一線車間大量使用「沒有幹勁」的臨時工,導致日本製造一步步走下神壇。

失去了對生產一線的掌控

日本在管理上使用的kaizen法(意為持續改善),在實踐中即為取消不必要的活動,降低過剩庫存,發生問題時利用團隊精神解決問題。

日本模式把日常經營管理和創新的巨大責任放在車間現場的生產線工人身上。這些工人被很多日本人視為匠人,傳統上享有終身鐵飯碗,作為回報,工人對企業目標全力以赴。

人們常舉的一個例子是,無論何時發現嚴重問題,豐田汽車公司的工人都有權拉動警報停止生產線運行。車間螺絲或工具亂放被認為是重大違紀,必須糾正。

但是,日本的這種管理方式是建立在曾經的終身僱傭制的基礎上,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終身僱傭制已經成為了日本無法負擔的奢侈品。而隨著這種制度的瓦解,過去那种放權給生產線工人的舉動已經成為「定時炸彈」。

過分放權給生產線工人不僅讓公司容易出現欺騙和偷工減料的現象,也讓高管有了推卸責任的藉口。現場已經淪陷,由於公司失去了對現場的掌控,日本產業已經陷入某種危機之中。

被蠶食的份額

在日本製造質量下降的同時,中韓開始蠶食日本的份額。尤其是在電子產品和船舶出口方面,中韓蠶食了大量原本屬於日本的份額。去年11月,全球累計造船新接訂單量為1951萬修正總噸,同比增加783萬修正總噸。排名首位的是中國(713萬修正總噸),韓國和日本分別以574萬修正總噸和182萬修正總噸的分列第2、3位。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36.3%,比韓國(29.4%)高出近7個百分點。

就連日本船舶業的「大佬」之一川崎重工,在去年12月時也表示,為終止連續3年虧損的現狀,日本川崎重工業計劃把油輪和干散貨船等商船建造業務向人工費等建造成本較低的中國轉移,以增加生產、抗衡中日企業不斷增加的建造量。預計該公司7成的商船建造業務將最終轉移至中國。

「上行下效」,隱瞞一切

由於終身僱傭制給日本企業帶來了「不可承受之重」,大量的日本企業開始使用「臨時工」削減成本,這樣一來,嚴重依賴一線車間工人的日本工廠出現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一方面,在工人水平日益下降,市場份額逐步被蠶食的情況下,日本還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試圖製造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這更加劇了一線工人的負擔,而對此,日本工廠的解決方案也「非常日本」——修改產品數據。

日本著名的高科技碳纖維製造商東麗公司就在去年11月28日承認,旗下汽車輪胎子公司曾在長達近8年的時間內,篡改製品的檢查數據。

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承認,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公司旗下的四家日本工廠所交付的鋁、銅產品均存在篡改材料數據等作假行為。10月13日,神鋼表示,其旗下9種鋁、銅、鋼鐵產品也發現存在證書造假等問題,被波及的問題產品購買方增加至約500家。

近日,日本西鐵城手錶公司新發布調查報告顯示,其旗下的子公司在2012年4月到2016年12月期間,篡改了21項LED零部件產品的測試數據,將實測1000小時的產品壽命篡改為6000小時。此次涉嫌篡改數據和產地的零部件包括LED設備、開關和感應器材,主要用於手機和家電產品。相關問題產品可能已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

日本製造路在何方

那麼面臨種種困局,日本製造該如何求變?一部分日本公司想「走回老路」,即重新穩定一線車間。

松下電器稱,目前家電部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一線員工為正式員工,希望這一趨勢能夠逆轉,否則可能有損其長期業務前景。正式員工有帶薪假期和退休金等福利,但臨時工不會像正式員工那樣為了企業的長期成功而努力。

雖然這不是重新引入「終身僱傭制」,但是對於日本企業來說,至少能增加一線工人的責任心。

第二個方案是改變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辦法在於加強公司治理,包括規定業務部門負責人必須為醜聞承擔法律責任。

企業律師們表示,一項2004年制定的舉報人保護法律確保讓所有舉報工作場所不當行為的人得到保護,但該法律的成效有限。日本的車間文化強調在員工團隊內部應對問題,而不是將問題上報。

從這一兩年連續曝出的製造醜聞可以看出,日本製造已經與之前苦心經營的高品質、高要求形象漸行漸遠。

當前我國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和中國智造,製造業已經取得了從「貼牌」到「品牌」,從「製造」到「創造」的跨越式進步。

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也應該正視兩國製造業的真正實力,理性消費,免得出現不遠萬裡帶回來的馬桶蓋還是Made in China的尷尬。

版權聲明:本文系【財曉得】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財曉得】公眾號。

《財曉得》團隊:高校金融、保險、經管專業教師、一線財經記者、股市牛人、保險精英、理財達人,合作共享,協同運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曉得 的精彩文章:

TAG:財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