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人過春節的風俗,從除夕到初七都有啥規矩?有些一直流傳至今

古代人過春節的風俗,從除夕到初七都有啥規矩?有些一直流傳至今

文|歷史追不停

古代人過春節的風俗,從除夕到初七都有啥規矩?有些一直流傳至今。

現如今社會發展的速度飛快,人們的步伐也根本停不下來。全國很多地方已經將繁瑣的過年習俗,慢慢地轉化成了簡單的一頓年夜飯。漸漸地有許多人開始忘記一些傳統的習俗,今天筆者要和大家一起來回顧古代中國過春節需要做什麼?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古時候,人們在這一天,通常都會開門放炮仗、去親戚家拜年。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這一天,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人們還會在這一天祭拜財神,希望自己來年能財源旺旺。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老百姓還會在門口燒紙錢,希望神仙們能保佑全家人幸福平安。

正月初五當天,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古時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民俗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所以在這一天,人們一定會進行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習俗之所以能夠稱為習俗,那是因為這其中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我們在快節奏的現在,也應該要保護這些習俗,不能讓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消散。

點擊下方愛心,發出你的心聲,如果你喜歡筆者帶來的內容,就請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追不停 的精彩文章:

林彪身邊最牛的一個兵,一生能謀善戰,屢建奇功,後來官至上將
這位大軍閥厲害了!一生娶23位姨太太,個個身懷絕技,出身不凡

TAG:歷史追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