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樓夢》漫遊指南

《紅樓夢》漫遊指南

重讀《紅樓夢》這個衝動源於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逛b站時無意看到的一個各版本《紅樓夢》影視劇「顰兒,你跪下,我要審你」的劇情對比視頻。看視頻時才發現書中如此重要的一個情節竟然都不記得了。上次一口氣讀完全本《紅樓夢》還是在初高中時候,後面雖然陸陸續續讀過幾次,都只是走馬觀花而已,很多次都半途而廢。

邊讀邊看了六十多集的劉心武解讀《紅樓夢》。雖然網上對劉心武的有些觀點嗤之以鼻,但客觀的說,他的解讀對引起我想更深入了解紅樓夢的興趣有不小的幫助。劉心武的解讀更多的是探究紅樓夢裡面的各種謎團並提出自己的猜測,目的在於挑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並為讀者提示一些書中比較隱晦的文字、情節。

從未讀過《紅樓夢》,或者讀過一兩遍但早已經忘的一乾二淨的萌新在讀之前可以看一下劉心武的視頻。至於劉心武的一些觀點,你可以認同,也可以質疑。質疑之後怎麼辦呢?自己去讀書,在書中尋找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

讀《紅樓夢》繞不開的一個大問題便是版本問題。

由於《紅樓夢》全書最終並沒有定稿,八十回後也遺失無存,所以市面上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版本的《紅樓夢》。其中較為有名的版本有甲戌本、庚辰本、程高本等。

就紅樓夢原貌來說,甲戌本最為接近,但只存有十六回;就各抄本質量而言,庚辰本較好;就流傳度來說,活字印刻的程高本則更勝一籌。

註:圖片來自網路,如果看不清楚也無所謂,紅樓夢版本十分複雜,可以自己去查資料了解。

我此次讀的是三秦出版社校驗整理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前八十回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為底本,並綜合各種古本以及現行校本對《紅樓夢》進行重新勘校;後八十回則以程高本補齊。

無論哪種版本,我建議只精讀前八十回即可,後續可以參考程高本,也可以參考其他續本。不要讀去掉脂批的版本,這樣很不利於理解書中的一些伏筆暗示。

另外提一點,程高本續書對曹雪芹《紅樓夢》本意曲解太大,很容易誤導新讀者,不建議過深去研究。舉個淺顯的例子,程高本第一百八回「死纏綿瀟湘聞鬼哭」寫到黛玉死後瀟湘館鬧鬼,寶玉聽到別人說是黛玉在哭時,他說了什麼?他竟然說:

「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兒的是我害了你了!你別怨我,只是父母做主,並不是我負心。」

寶玉在前八十回可是要和黛玉「同生同死同化作灰」的,寫出這樣的「渣男」式的話,已經明顯扭曲了寶玉的人設,令人作嘔。此外,還有「奉嚴詞兩番入家塾」、「評女傳巧姐慕賢良」等例證,就不詳細說了。

《紅樓夢》一書看似文字浩瀚,情節繁雜雷同,但通讀前八十回後可知曹雪芹十分愛惜筆墨,幾乎沒有多餘的文字,情節推進更是環環相扣。

《紅樓夢》是白話小說,讀起來基本不會有什麼障礙;裡面出場人物雖然多,但是不會到理不清的地步。目前為止真正讓我看起來頭大,讀一句好幾個生僻字,人物又多,語言又難懂的一本小說是《東周列國志》,有興趣的可以去讀幾章試試。

關於怎麼讀《紅樓夢》,我可以提出一條線索以供參考。

《紅樓夢》前五回是全書的引子,也是最最重要的幾回。在這五回中,曹雪芹定下了全書的基調以及書中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後人對《紅樓夢》遺失章節的探佚根據也很大程度來源於此五回,這五回一定要細讀。如果你感覺確實讀不下去這五回,也可以從第六回開始,但看完後一定要回頭補看這五回。

第六回至第十六回主要是紅樓十二釵相繼出場,重點刻畫秦可卿與王熙鳳的形象。第十七、十八兩回重點寫元妃省親,引出大觀園,刻畫賈元春的形象。

十八回之前的時間脈絡並不是很清晰,十八回後時間線就十分清晰。從第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至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寫的是同一年之內的事情

在這一年之中,十九至四十二回著重寫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情感糾結。第四十二回釵黛和解,後面章節很少再有大篇幅的文字描寫三人之間的情感。四十三至五十三回重點寫大觀園內其他各釵,如平兒、鴛鴦、湘雲、寶琴等。

第五十三回是全書基調的一個分界點,這一回之後賈府便開始明顯的衰敗,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五十四至六十三回重點寫大觀園內的各色下人之間的爭鬥,如柳嫂、柳五兒、芳官、司棋、林之孝家的等,同時也著重刻畫了探春、迎春、惜春三人形象。這三春在前面幾十回雖然有出場,但描寫不多,基本上是陪襯,至這幾回形象才豐滿起來。六十四回至六十九回重點寫尤氏二姐妹的悲慘命運,這幾回相對比較獨立。七十回至八十回重點寫「抄檢大觀園」事件,以及「抄檢大觀園」之後引發的晴雯、司棋、入畫、十二官等丫鬟的命運。

再來簡單談一下金陵十二釵之首——林黛玉和薛寶釵。

薛寶釵一直以來都是被很多人誤解的一個角色,誤解的一大原因便是讀《紅樓夢》時只是走馬觀花草草而過。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寶釵的行為舉止是非常合乎人情禮儀的,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大家閨秀;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寶釵為人詬病的一個主要方面是她經常勸寶玉讀那些「仕途經濟」的書,而黛玉卻從來不會這樣說。那麼寶釵是目光短淺,不具有黛玉那樣超前的思想嗎?

並不是。

論讀《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閨閣禁書,寶釵比黛玉更早,讀的更多。寶釵屬於那種十分理性的人格,寶玉黛玉的那些思想她懂,但她明白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不走這樣的「仕途經濟」之路又能走哪條路呢?整個社會都是那樣,我們能指望她一個弱女子去振臂一呼?

相對於黛玉這個角色,我只能說曹雪芹對寶釵的人物設定是非常殘酷的,是「明知其知不可為卻令其必須為之」。

很多人喜歡將寶釵黛玉對立起來討論,這樣得出的理解與結論肯定會太過於片面。書中四十二回之前是寫了不少黛玉與寶釵之間的對比及兩人的矛盾,但四十二回兩人便已經和解,第五回他們兩人的判詞更是合為一首。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我認為,薛寶釵與林黛玉的現實原型應該是同一個人。書中薛寶釵的外貌性格更接近現實原型,林黛玉是作者依據自己的思想見解,以寶釵原型為基礎,抽象升華出來的一個人物。第二十八回「薛寶釵羞籠紅麝串」寫的十分明顯,寶玉看到寶釵雪白的酥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

這是一種遺憾的心情,是一種「美中不足」的惋惜。四十二回之後寶釵黛玉親如一人,是名副其實的知心閨蜜,黛玉對寶釵更是十分的依賴。這樣認識釵黛之間的關係,八十回後黛玉魂歸離恨天、二寶成婚便不難理解,作者應該是遵循現實情況來寫的。

當情理與現實不符之時,曹雪芹一般會選擇遵照現實情況,比如榮國府賈赦與賈政地位的問題;朝廷中老太妃薨逝時賈家與北靜王府同租一個院子,賈府反而住在東院;榮國府元宵夜宴,作為榮府嫡系子孫的賈蘭卻不出席等等。

寫這麼多寶釵並不是為了貶低黛玉,而是覺得太多人對寶釵理解太片面,因此想為寶姐姐正言。

黛玉是曹雪芹傾注無數心血創作出來的人物形象,關於黛玉無須贅述,已經有很多人對其作出了十分中肯的評價。黛玉唯一遺憾的一點是看不到曹雪芹原筆的黛玉之死。雖然程高本的「黛玉焚稿斷痴情」也寫的十分精彩,但相對於曹雪芹的原筆應該還是會有一點差距。

為什麼這麼肯定程高本的「焚稿斷痴情」就不如曹雪芹原筆呢?對比晴雯之死便能看出。原文如下:

晴雯拭淚,就伸手取了剪刀,將左手上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又伸手向被內將貼身穿著的一件舊紅綾襖脫下,並指甲都與寶玉道:「這個你收了,以後就如見我一般。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我穿。我將來在棺材內獨自躺著,也就像還在怡紅院的一樣了。論理不該如此,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寶玉聽說,忙寬衣換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

二人自是依依不捨,也少不得一別。晴雯知寶玉難行,遂用被蒙頭,總不理他,寶玉方出來。

寶玉又翻轉了一個更次,至五更方睡去時,只見晴雯從外頭走來,仍是往日形景,進來笑向寶玉道:「你們好生過罷,我從此就別過了。」說畢,翻身便走。寶玉忙叫時,又將襲人叫醒。襲人還只當他慣了口亂叫,卻見寶玉哭了,說道:「晴雯死了。」

都說「襲為釵副,晴為黛影」,讀至晴雯這一段時,寶玉夢裡一個「仍是往日形景」,晴雯口中一句「你們好生過罷,我從此就別過了」,瞬間淚奔。

其他各釵及相關男性形象不再贅述,文後《前八十迴文本精讀》裡面涉及到不同人物時已經添加了新注。

利用閑暇零碎時間讀書固然有效率,但我並不提倡這樣的讀書方法。讀書的目的不應該有太多的功利心,不能因為「讀了這本書對我有什麼什麼用」而去讀書,而應該是「我喜歡讀這本書,我願意花時間去讀,去研究」。讀書不在於多,更不能急,重點在於有所領悟。《紅樓夢》不太適合消遣的去讀,否則只能了解其表象。如果僅為了了解表象而去讀《紅樓夢》更是十分不划算,市面上那麼多比《紅樓夢》情節更為跌宕起伏的小說,何必非要讀《紅樓夢》來為難自己呢?

《紅樓夢》前八十迴文本精讀——重要情節、脂批摘錄,新增註解。

此篇只列第一回,有興趣看後面七十九回的請點擊文後鏈接或者關注此微信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回前墨】

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飫(yu)饜(yan):吃飽、吃膩之意]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

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牖(you):窗戶。][屋頂、窗子都是用茅草蓬蒿搭蓋,形容居住簡陋]、瓦灶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著。

開卷即雲「風塵懷閨秀」,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

[其實是處處映射世事]

回前詩: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正文】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諳則深有趣味。

[曹雪芹將故事來源神話化,此是他所謂「荒唐」,即「假語存」;然而雖是神話,卻實際是再真實不過的故事,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此是他所謂「趣味」,即「真事隱」]

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盛席華筵終散場]。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脂批:四句乃一部之總綱]倒不如不去的好。」[脂硯齋所注四句可以總結為:聚必有散、美中不足、樂極生悲、萬物歸空。細細想來,人生都是如此]

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脂批:八字便是作者一聲慚恨],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悲歡離合、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ji):梵語「頌」]云: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生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脂硯齋所注說「無材補天,幻形入世」是作者一生慚恨,那麼慚在哪裡?恨又在哪裡?曹雪芹一生凄涼,其筆下寶玉不喜仕途經濟。然而從古至今的讀書人哪個沒有濟世治國之志?只是可與施展才華的舞台太少,能夠識才的伯樂更是少之有少]

再者,市井俗人喜看治理之書者甚少,愛看室趣閑文者特多……若至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俗套」有大段文字評論這種「共出一套」的俗書]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這《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準確的說,全書宗旨不唯傷時罵世,但確實可以看到作者傷時罵世之筆。雖然如此,我們決不能認為這就是一本政治諷刺小說。《紅樓夢》所涉及的主題較多,不能以一概之]……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作者是希望有人能「解其中味」的,可惜如今紅樓夢殘缺不全,各種謎團也隨之而生]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脂批: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根據脂批,「絳珠」意思為血淚,林黛玉在仙界的稱謂已經暗示了其悲情的命運。後面寶玉雖含玉而生,然而他是神瑛侍者,瑛字是什麼意思?石頭似玉者!這樣便可以理解為什麼有「木石姻緣」。]

那僧道:「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脫幾個[後面章節中,一僧一道出現過好幾次,他們都度脫了誰,後面可以整理出來,甄士隱算是第一位],豈不是一場功德?」

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那牌坊上大書四個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曹雪芹所寫前八十回太虛幻境牌坊上的對聯只此一副,高鶚續的後四十回略有變化,為「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

及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僧便哭起來[這僧為什麼要哭?],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根據脂批,此八個字即是香菱的判語],抱在懷裡做甚?」

士隱不耐煩,便抱著女兒撒身進去,那僧乃指著他大笑,口內念了四句言詞道是:

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澌澌,即雪聲。菱花,可能暗指香菱]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此句暗示英蓮元宵節被抱走,也有人認為此句也暗示了賈家是在元宵節後被抄家。]

這賈雨村原系胡州[脂批:胡謅也]人氏。

方談得三五句,忽家人飛報:「嚴老爺來拜。」[脂批:「炎」也。炎既來,火將至矣。]

[嚴老爺來拜,那麼嚴老爺來做什麼了呢?書中並沒有交代。如果沒有這條脂批,還真的難以理解為什麼作者要寫這一段文字。]

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對月有懷,因而口佔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高吟一聯曰: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暗指黛玉、寶釵]

二人歸坐,先是款斟慢飲,次漸談至興濃,不覺飛觥獻斝[斝(jia):古代酒器][形容頻頻舉杯、宴飲盡歡的場景]起來。

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云: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有紅學研究者認為,此詩暗含清乾隆初年弘皙逆案,即當時「日月雙懸」狀況。日即乾隆,月即康熙嫡長孫弘皙,可以參考理解]

因士隱命家人霍啟[脂批:妙!禍起也。此因事而命名]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

此方人家用竹籬木壁者多,大抵也因劫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褂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脂批: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此處為十里街,葫蘆廟被燒之場景,暗指賈家是受牽連被抄家。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相互牽連、人員錯綜,何嘗不是一條勢力街,而又禍起糊塗廟呢?]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兒歌,便名《好了歌》。」[好、了即指當下與以後。當下好不代表以後便是好,如果不到最後,便不能說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們都是站在懸崖邊的孩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