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孚微課堂第二講:伊朗近代史-愷加王朝滅亡】伊朗與中國的比較——三個時空鏡像的驚人相似

【信孚微課堂第二講:伊朗近代史-愷加王朝滅亡】伊朗與中國的比較——三個時空鏡像的驚人相似

副標題:近現代的伊朗與中國比較——三個時空鏡像的驚人相似

開場白:

各位群友,晚上好,很高興和大家能夠一起分享我對歷史的總結內容與觀點。今晚我所講的題目是《近現代的中國與伊朗比較——三個時空的驚人相似》,希望大家喜歡和接受,並且希望我講完以後可以和各位聽課的朋友相互交流討論,共同增長見識,一起提高。下面我就開始講課……

內容鋪墊概括:

先說說伊朗這個國家,其實和中國一樣,都是有著很久遠的歷史,也是公認的「文明古國」。伊朗的前身是波斯,就如同中國在古代被稱為華夏一樣。不論是歷史傳承還是民族構成,以及國勢國運等,這兩個國家都有高度的相似,尤其是近現代的伊朗,可以說是近現代中國的翻板,二者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今天的伊朗相當於古代波斯的傳承,正如今天大部分中國人總以華夏後代、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自居一樣。

古代波斯帝國歷史上極為強盛的居魯士大帝時候,其領土面積幾乎囊括了中西亞絕大多數地區,其疆域延伸了地中海和北非,今天的伊拉克、阿富汗、沙特、埃及包括古希臘等國家在歷史上曾經都是其的統治範圍。而波斯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四大帝國」里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但是後來波斯接連受到希臘人、羅馬人和阿拉伯人等外來勢力的入侵,其間有幾次試圖恢復到居魯士大帝時代的強盛程度和統治區域(比如薩珊王朝),但是比起居魯士大帝時代,已經難以達到。

雖然今天伊朗的國土面積已經遠遠不及古代波斯,但是所處的以伊朗高原為主的區域在歷史上卻是波斯的發源地和主要的統治區域;而伊朗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依然是波斯族,正如以華夏民族自居的漢族是中國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除了波斯族以外,伊朗這個國家還有大量的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土庫曼人(比如今天伊朗伊斯蘭神權政權的宗教領袖霍梅尼就是一個土庫曼族的老頭)等眾多民族。

伊朗人絕大多數信奉什葉派伊斯蘭教,對於伊朗人來說這是其傳統化的民族信仰,就普通今天以「孔孟之道」自居的儒家思想對於今天大部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人的意義一樣。除此之外,伊朗國內還有一些拜火教信徒、猶太教信徒和基督徒。

今天這個國家所使用的「伊朗」這個國名其實是「雅利安的土地」的翻譯,因為以波斯民族為主體的伊朗人以雅利安人自居,就好比今天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人以「中華民族」自稱一樣。而將「伊朗」定為國名是巴列維王朝時期(其意義相當於中國近現代史今天所謂的「新中國」這個概念),之前這片也被稱為「波斯」。

巴列維王朝之前是愷加王朝(又翻譯為「卡扎爾王朝」),這差不多是個和中國大清帝國幾乎神似的王朝,喪權辱國、丟失領土不說,又是一個和波斯主體民族沒什麼關聯的突厥部落建立的政權,如果以漢人為主體的中國類比,愷加王朝對於波斯伊朗來說幾乎是中國的滿清王朝的翻板。而伊朗巴列維王朝以後的伊斯蘭神權政權可以說是另一個「斧頭鐮刀幫」政權的山寨版,二者也極為相似。而巴列維王朝本身的命運更像是另一個意義上的類似於中國的民國時期。巴列維王朝的開創者禮薩?汗國王和其子巴列維國王早期更像是中國近代東北的張氏父子,而晚年的命運與後來的蔣氏父子的政治結局也有幾分相像。至於禮薩汗國王和其子巴列維國王搞得現代化國家改革與當年日本人治理滿洲國時期的經濟建設以及民國時期「黃金十年」取得的現代化成就也頗為相似。

後來那個取代巴列維王朝的伊斯蘭神權政權的宗教領袖霍梅尼可以說就是另一個本朝太祖(或者布爾什維克的列寧、斯大林亦或是納粹的希特勒),他奪取政權的方式和治理國家的手腕甚至是他喊出的「伊斯蘭革命」口號包括支持他的來自廣大農村的窮人群體跟本朝的紅太陽偉人(或者希特勒、列寧和斯大林,如果不是死的早,跟紅色高棉的卡爾波特也有一拼)也差不多就是一個套路。

所以,近現代的伊朗的三個時期——愷加王朝、巴列維王朝和今天的伊斯蘭神權政權與近現代的中國的三個時期——滿清、民國和本朝,在時空上簡直有高度驚人的相似。這種驚人相似的背後所折射的問題恰恰是今天中國這個國家在實現全面現代化轉型時期具有值得思考的深刻的意義。

【插播】:

講到這裡,由於涉及本朝,處於安全的考慮,所以關於本國本朝的一些內容就不方便繼續深入說下去了,只好點到為止。有個成語叫以古喻今,也可以以外國喻當下。下面我儘可能只說伊朗,聰明人會心一笑即可。

先說愷加王朝(公元1779年建立,1796年統一整個波斯,1921年被軍事政變成為一個傀儡政權,1925年徹底滅亡,其存在時期與中國滿清王朝〔1644年到1912年〕的年代大致相當),近代的伊朗歷史要從這個王朝說起。該王朝的建立者們是一個具有蒙古人血統的突厥部落——愷加部落,該部落主要居住伊朗和俄國邊境,歷史上曾經在軍事上幫助過波斯薩法維王朝抵禦過阿富汗人的進攻。當年蒙古人西征中亞西亞時,愷加部落等突厥部落的祖先跟隨蒙古大軍來到波斯並征服這裡,後來建立了作為「四大汗國」之一的伊爾汗國,波斯歷史上又稱為伊爾汗王朝(相當於蒙古人作為統治者的元朝對於漢人為主的中國一樣),從此愷加部落就定居在波斯的北部。

愷加王朝統一波斯和滿清征服中國一樣,是個充滿血腥的過程。在愷加部落征服整個伊朗高原以前,波斯大地充滿著戰亂與紛爭;就像滿清征服明朝以前,大明王朝整個社會也處於接二連三的戰亂動蕩中。

而愷加王朝的開創者——阿加?默罕默德早年的經歷如同中國歷史上的越王勾踐和蒙古國的建立者成吉思汗鐵木真,充滿了艱辛和苦難還有屈辱,而這個阿加默罕默德還是一個閹人——六歲時,因為他的父親和阿爾沙夫王朝的暴君薩迪勒沙作戰失敗被迫逃走(後來他的父親也在和別的勢力的戰爭重戰死),而他成了俘虜,最後被薩迪勒沙實施宮刑從小當了太監。後來又在庫爾德人建立的桑德王朝的皇宮裡以宦官的身份囚禁在皇帝身邊服侍了二十年,飽受羞辱(「阿加」的意思就是宦官)。後來幾經磨難,終於回到自己的部落中,聯合能夠聯合的突厥部落的軍事力量,終於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以德黑蘭為據點(此時的德黑蘭還是一個小村莊),開始了對這片給自己屈辱苦難的土地的報復,也開啟了自己王朝的建立過程——直到統一了波斯全境;而原來還是村莊的德黑蘭也成了愷加王朝乃至以後伊朗各個政權時期的首都,而他定為國教的什葉派伊斯蘭教今天依然是伊朗的國教,並且還深刻影響今天伊朗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愷加王朝統一波斯的過程中,阿加?默罕默德展示出了自己殘暴的一面:每當攻破一個城池,儘可能的燒殺搶掠,要麼屠城,要麼把搶來的婦女發給自己的軍人部下當奴隸,要麼挖掉上萬居民的眼睛,要麼……總之是一切難以想像的驚人髮指的惡行(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是不是想起了當年清軍南下征服漢人時搞得「揚州十四」、「嘉定三屠」這類慘案)。後來,這個殘暴的國王被他兩個僕人殺害。愷加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現代伊朗的雛形,好比我們今天的中國等於通過民國間接繼承了滿清的政治遺產。

當然,這個王朝的建立和統一波斯的過程由於對於其境內各個地區的民族充滿了血腥以及對內殘酷的統治而在整個波斯境內相當不等民心;加上又難以抵禦外國殖民勢力對於本國的入侵和經濟上的蠶食嚴重打擊了本國的工商業者,愷加王朝的封建貴族又通過土地兼并讓廣大農民無地可耕種而流離失所,各地謀求獨立的地方政治勢力對於愷加王朝離心離德,國內各個族群和階層矛盾激化,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所以,統一波斯沒多久,愷加王朝就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幾乎就是晚清時期中國社會的情景再現)

先說說外患:

和中國的滿清王朝一樣,愷加王朝在面對外來的殖民者入侵時,一樣相當的不堪。不是在對外軍事戰爭中被列強打的丟盔棄甲喪失土地,就是和列強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縱觀人類歷史尤其是西方大航海運動以後的近代史,這幾乎是所有亞洲古老政權在面對西方殖民勢力的通病。

愷加王朝建立不久,就受到外部殖民勢力的入侵,首先是俄國——這個近現代史上同樣給中國造成苦難的國家。1804年,俄國開始軍事入侵波斯的亞美尼亞(此後沒過幾年就接二連三的軍事入侵波斯,一點一點的奪走靠近波斯邊境的領土)。波斯軍隊雖然依靠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勢力來抵禦俄國的入侵,但是沒多久,英國人又來了,1812年跟俄國人建立反法同盟(此時的歐洲大陸,法國的拿破崙正和英俄為主的歐洲列強交戰),同時,英國也開始在波斯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進行殖民統治。

與俄國人那種對於領土軍事佔領式的殖民入侵方式不同,英國人對於波斯採取的是其一貫傳統的經濟殖民策略——不斷通過和波斯簽訂不平等條約來攫取各種經濟特權,包括政治特權。與此同時,波斯在俄國人的軍事逼壓下也被 迫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簡直和中國晚清時期的情形一模一樣)

此時的波斯,北面是俄國人的殖民入侵勢力範圍,而南面則是英國人的殖民入侵勢力範圍。在對於波斯共同殖民侵略的利益上,英俄兩國是時而同盟合作的關係;但是利益劃分上,兩國有了衝突,時而又是敵對競爭的關係。

說完外患再講講內憂:在英俄兩國不斷的殖民入侵之下,波斯國內的經濟進一步惡化,可謂民不聊生。再加上愷加王朝對於各地地方政權的諸汗與酋長越來越難以實施有效的控制,整個王朝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因此,整個波斯社會司法鬆弛,治安惡化。

廣大民眾對於愷加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滿,最後在1844年開始爆發了伊朗近代史上著名的動搖愷加王朝統治的巴布教信徒起義。巴布教是一個由什葉派伊斯蘭教分化出來的一個教派,創立者是一個自稱「巴布」的先知(後來被愷加王朝當局抓捕囚禁),其教義的訴求跟中國滿清天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宣揚的要建立一個人間天國「大同社會」的訴求差不多,也就是主張建立一個「大鍋飯」式的人人平等的社會。同時該教派把社會上出現的任何黑暗和不平等現象最終歸咎於世俗統治者的因循守舊,所以在當時的波斯境內其信徒越來越多,因此受到愷加王朝當局的鎮壓。後來巴布教別的毛拉深入民眾,大力傳教,信徒在對愷加王朝不滿的農民和工商業者群體中大範圍傳播,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愷加王朝的起義。(此情此景可以說清朝白蓮教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另一個情景再現)後來,起義被殘酷鎮壓,但是愷加王朝卻深受打擊,元氣大傷。

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愷加王朝內部一些有識之人開始意識到,如果王朝再不進行深化的改革,滅亡是遲早的事。於是,當時的愷加王朝國王納謝爾丁任命具有改革思潮的阿米爾?尼扎姆作為首相開始改革,以重振當年波斯帝國的雄風。為了表示對尼扎姆的支持還有對於他個人權勢的強化,並且把國王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這個尼扎姆相當於中國晚清時期李鴻章式的人物,他跟李鴻章一樣為了進行學習西方的改革,也進行過去西方各國的考察,尤其是鄰國俄國彼得大帝的改革和奧斯曼土耳其坦齊馬特的改革(在凱末爾的改革以前,土耳其已經經歷過類似的西化改革),而尼扎姆的改革也堪比晚清的洋務運動。

1848年,尼扎姆開始改革,他的改革內容主要在這麼幾個方面——

首先軍事領域整頓軍紀,嚴禁軍官剋扣士兵的軍餉;其次興辦西式武器的軍工廠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經濟領域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和各類地方勢力強加給農民的徭役,安撫農民。整頓財政,懲治貪污腐敗,經濟上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開放對外貿易,興辦現代化的工廠。教育方面建立高等院校,向西方派遣留學生,准許創辦報紙刊物機構,發展現代化的新聞業。對外限制殖民者的特權等。

尼扎姆的改革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晚清洋務運動的影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愷加王朝岌岌可危的統治危機。但是和中國晚清王朝的八旗權貴一樣,這個由游牧化加伊斯蘭教宗教化的突厥部落部落所建立的政權本身就是一個和現代化文明難以適應的維護舊的封建體制的利益集團。所以尼扎姆的改革雖然受到了以農民和工商業者為主的多數底層民眾的支持,但是一定程度上卻觸犯了愷加王朝的各級統治階層——地方政權的諸汗、酋長和軍政官員、王室貴族結成的利益集團還有什葉派伊斯蘭教教士為主的宗教勢力。最終,這位尼扎姆的命運和中國古代的商鞅一樣,1852年,被執政掌權的國王親自下令處死。尼扎姆的改革也和中國晚清的洋務運動一樣,以失敗告終。

在隨後的半個勢力,波斯依舊不斷受到以英俄為代表的西方殖民勢力的不斷入侵,差不多已經淪為大半個殖民地。而愷加王朝的統治者們只顧著維護自己的政權去花天酒地,對於國內外的各種糟糕情況也不管不顧。他們的國王甚至表示:只要能夠讓我當國王,隨便他們英國人怎麼折騰好了。

王朝的腐朽羸弱還有殖民者的入侵讓民眾越來越不滿。到了1905年,以德黑蘭地區為主的商人們和宗教勢力的毛拉們(阿訇一類伊斯蘭教宗教神職人員在伊朗的另一種稱謂)開始了抗稅鬥爭。波斯自古就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商業貿易大國,同時也是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主的傳統穆斯林國家,商人和毛拉是這個國家頗有影響力的群體。商人和毛拉們的抵抗也帶動了隨後全國各地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民眾爆發出對愷加王朝表達反對不滿的遊行示威和各類集會甚至是後來各類罷工罷市運動。雖然統治者們不斷鎮壓,但是民眾愈演愈烈的反抗已經讓愷加王朝難以招架,甚至某些地區的民眾向當局威脅再不改變國家的現狀就要舉行起義的呼聲。(基本上又是中國晚清末年的情景再現)

民眾對於當局的反對壓力迫使當局不得不實施立憲,這也是波斯近代史上著名的「立憲運動」。(因為當時波斯國內流行一種思潮,就是一些亞洲國家比如土耳其和日本通過立憲已經實現了國家的現代化轉型走向富強)1906年,國王召開立憲議會(這以後就是波斯伊朗國家議會的雛形),年底通過波斯歷史上第一部憲法,到了1907年又通過基本法補充內容。波斯的第一部憲法規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權分立」的原則,除了宗教自由(該憲法規定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憲法的內容必須遵照伊斯蘭教教義,內容不得抵觸伊斯蘭教)以外,基本上規定了民眾作為公民的大部分自由權利——私人財產、住房、人身、教育、集會、新聞出版等方方面面的權力。(相當於伊朗開始進入中國的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的階段)而立憲運動讓憲法賦予民眾的新聞出版自由權使得波斯的新聞出版業蓬勃發展,輿論宣傳成為民眾反抗統治者的有利工具。(這點頗有點像互聯網對於我朝的衝擊)

立憲運動也讓波斯傳統的以什葉派教士為主的伊斯蘭神權勢力開始全面參與世俗政治(相當於我朝的斧頭鐮刀幫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並且成為波斯國內一股主要的政治力量,對以後波斯伊朗社會從經濟到政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立憲運動的結果讓作為統治者的愷加王朝因為失去很多特權而極為不甘心。他們後來勾結英俄殖民者,利用殖民勢力的武裝對立憲運動進行瘋狂的反撲報復和鎮壓。支持立憲的人被當局逮捕和殺害,立憲議會最後在鎮壓中文被迫關閉,立憲運動最後也以失敗告終。

1914年,一戰爆發,同年,愷加王朝最後一任國王阿罕默德?沙阿即位。此時在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宣布中立的波斯進一步受到以英俄為主的殖民勢力的瓜分(同時還有鄰國土耳其的入侵,波斯這時就像清朝末年的中國被鄰國日本等外來殖民勢力入侵瓜分一樣)。此時的波斯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而英俄兩國就像隨時就吞併這隻羔羊的猛虎,剩下的殖民入侵者打算跟著吃一些殘羹剩渣。而與此同時,德國的殖民者也試圖利用波斯民眾對於英俄殖民者的仇恨來控制波斯對抗英俄。但是所有的殖民者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看上了波斯境內豐富的石油資源。

善於經濟殖民的英國在攫取波斯境內的石油的問題上佔得了先機,在此之前,英國人已經開設了很多類似「東印度公司」這類經濟殖民性質的公司(比如各類礦產、郵政、銀行、電報等公司)在波斯境內攫取大量社會財富。現在他們通過所掌控的英波石油公司(二戰後沒多久的1908年成立,後來巴列維王朝時期又成了英伊石油公司,相當於當年對中國進行經濟殖民的東印度公司,後來這家公司為英國所有,是現在世界著名的bp石油公司的前身)開始大量在波斯境內開採石油,獲得巨額的財富。(不過有一點需要肯定,英國人那種經濟殖民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給被殖民地當地帶來了現代化轉型的契機)

後來隨著一戰的深入,波斯儼然成為同盟會的德國與協約國的英俄等國進行方方面面鬥爭交戰的戰場。(此情此景如同當年在中國東北為了爭奪利益相互交戰的俄國與日本)而波斯也在列強們的殖民入侵加相互鬥爭中不斷被蹂躪,整個國家面臨著瓦解滅亡的危機。

當時的亞洲,以中國、土耳其和波斯為典型代表,所面臨的形式和遭遇的處境非常類似。

到了1917年,俄國國內爆發十月革命,1918年,蘇聯建立。雖然蘇聯名義上停止了對波斯的殖民入侵和領土的瓜分,但是卻以另一種方式入侵和瓦解波斯——宣傳共產主義學說和在波斯靠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更多地方蘇維埃政權。從1920年開始,這些蘇維埃地方政權開始爆發起義試圖推翻愷加王朝謀求獨立以便併入蘇聯。而愷加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統治,一邊倒的投向了英國,試圖依靠英國人的力量來維護自身政權在波斯的存在和統治。而為了滿足英國殖民者的利益需求,愷加王朝通過和英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向英國殖民者出賣了本國大量的經濟利益。波斯的軍工、鐵路公路交通和海關等紛紛被英國人所掌控;此時的愷加王朝已經淪為殖民者的傀儡政權。而波斯民眾對於愷加王朝出賣國家利益的做法極度不滿。(類似晚清中國時候的情形)此時的愷加王朝已經離徹底倒台滅亡不遠了。

隨著北部邊境臨近蘇聯的各個蘇維埃政權開始不斷謀求獨立的起義此起彼伏並開始影響蔓延到波斯境內別的地方省份,蘇聯人已經迫不及待的像把波斯變成自己的加盟共和國——蘇維埃波斯共和國。而南面的英國人也加速了對於波斯當地的經濟殖民進程。

早已成傀儡政權的愷加王朝也已經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將其推倒。這個人就是開創現代伊朗民族國家的建立巴列維王朝的禮薩?汗國王,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腐朽的愷加王朝最終於1925年徹底倒台,除了沒有像「康乾盛世」那樣的時期,愷加王朝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滿清王朝的再現。

而在近現代史上,伊朗與中國驚人相似的第一個時空鏡像差不多結束,馬上就開啟了第二個時空鏡像的歷史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各地春節之——湘西
一本培養孩子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好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