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中國最有儀式感的狂歡
(本文由國館原創,點擊上方關注)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逢春過年,總是念念不忘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寥寥十四個字,就寫出了過年喜慶熱鬧的味道,只是,這句詩放在了現在,其身上的味道早已大打折扣,現在的人,大都對此一知半解,甚是虛無,年味,淡了。
——國館君按
年夜飯——不用帶著面具出席的飯局
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有這麼一段話:
「年味越來越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
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麼呢?你們想吃什麼呢?
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
只好年年依舊。」
年夜飯是什麼?
是一家子忙活了一年,各奔東西一年,終於齊聚一堂的團圓儀式。
在這張百寸圓桌上,你大可放下在外的身份和地位,你是為人子女,或是為人父母,你在這張桌上,可以看到最本色的自己,厭倦了山珍海味、虛情假意的你,大可在這樣一個飯局上真情地敬父親一杯酒,給小孩夾一碗菜。
這張桌里的人,只關心你的健康和心情,也只有在這裡,才能體驗到什麼是人情的溫暖與感恩。
一家人大掃除,才是真正的辭舊迎新
老人說:年前大掃除,意味除舊迎新。
小時候,一家子你我搭把手,全家出動掃除,這也是一種團圓。
如今,年輕輩分的人直接網上請家政公司,家裡家外,一手承包,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手寫的春聯,祝福親手送
經常聽父親講起,以前村裡有個先生,每年新年,都會買好紅紙,請他撰寫春聯,誰家什麼情況,想要什麼福,信手拈來就是一對兒對仗工整的春聯,也不收錢,給他卷根煙,揮毫灑墨,像足了福神送福吶!
現在我們不懂寫,不懂挑,市場一晃蕩,哪對春聯看得順眼就帶走哪個,我們,變得不講究了。
年貨,自個兒做的才有年味兒
要說年前最幸福的是什麼,非準備年貨莫屬,而真正的年貨,是自家親手做的才有味道。
年前一周,母親姑姨的就會準備好要樁的米,然後碾成米粉,和水和糖,油炸清蒸,就可以做好各種形狀各異、味道多樣的年貨了。
這些年貨送親人、迎客人,深受歡迎,比起市面上豪華包裝的年貨,這樣的味道,才顯得更加真摯,機器生產塑料袋包裝的年貨,總少了一份手心的溫度。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酒店的年夜飯,沒有家的味道
不知不覺,年夜飯也開始講究排場,這排場比的不是誰家的碗筷多,誰叫熱鬧,而是年夜飯訂的酒席誰更高檔,誰更奢侈。
一則新聞說:XX酒店半年前就預訂完年夜飯的位置,甚至有黃牛競席拍賣,坐地起價。同樣一家人,吃的不再是團圓的味道,是吃的銅臭味,聞的攀比風呀。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壓歲錢,你知道為什麼叫壓歲嗎?
壓歲錢的說法,似乎不再時髦,代而取之的,是微信紅包,一群人的氣氛,一個一毛錢紅包,也能炸出來,我們熱衷於此,卻忽略了原來的紅包意味。
以前過年我們是串門討紅包,誰的嘴麻利些,說些甜蜜的好話,誰就能拿到個大紅包,一聲恭喜,幾句調侃,長輩與晚輩的互動,也是一番獨特的年味。
以前是搓麻將吹牛逼,現在是都表情拼手氣
要說過年有什麼事有意思,無非約上三兩好友搓麻將,那種一搓就可以徹夜不眠,麻將的特性,在於它既是打發時間的好遊戲,又益智醒腦,偶然悟得個什麼人生哲理,要聊上幾句,也絲毫不影響。
當年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中原大戰正酣,蔣介石非常希望得到軍閥孫殿英的援助,決定不惜代價都要拉攏對方。有一次,他把孫殿英請到南京,百般籠絡、好話說盡,但孫殿英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加入他的陣營。
於是蔣介石就陪他打了一場麻將。
蔣介石有心要孫殿英贏,但幾圈牌下來,孫殿英一把都沒和上。
「你的胃口大得很啊,難道非要一把滿貫?」蔣介石試探性地問。
「難啊,我是有點貪心,這清一色,全求人,再加自摸,一輩子也難成一和。」
孫殿英此言一出,明顯是話裡有話:
清一色,是指孫部不能摻進外人;
全求人,是請蔣介石提供全部武器;
自摸是指孫部必須還得是他孫殿英一人指揮,他人不得干涉。
「明白了。」蔣介石起身回禮:「這副牌送給孫軍長,算是見面禮。」說完起身離開。
孫殿英滿意而歸,加入了蔣介石的陣營。
麻將雖然是遊戲,但牌局也相當於人的格局。比起瞎起鬨的表情神圖,幾毛錢的紅包手氣,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以前過年只有期待;現在過年卻只有負擔與焦慮
有人說,其實,年味淡了,是我們都長大了。
以前過年回家,親戚見面,不過是問個成績,你是好壞,大家心裡都有數;現在不一樣,人長大了,想的東西複雜,問你的婚姻情感,問你的工作薪水,你發現,這樣聊得又累又尬,年味在哪?
小時候我們逛廟會,一家人祈福拜佛,信仰至上,現在的廟會,你得面對各種香火小販的騷擾,商業化的氣息,濃濃地蓋過了原來的淳樸與美好。
年味,是一種儀式感
以往的年俗也許只留下了痕迹,甚至完全磨滅,但這不代表節日的意義就不復存在。
但真正的年味,需要你我的用心,在花樣百出的選擇里,你能夠不忘初心,依舊記得在這樣一個值得期待和擁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多多陪伴身邊的人,那些久未謀面的人兒,不如來一句噓寒問暖。
所謂的年味,其實就是人味,不管是團圓,還是歡聚,都能好好珍惜不必隔著屏幕才能會面的這一刻,年歲漸長,這一刻顯得更是彌足珍惜。
◎ 本期編輯 ?火頁
◎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微信搜索關註:國館文化(ID:guoguanwenhua) 微博:@國館文化
※窮媽媽思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而今教授遍天下,不復當年吳老師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