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室後裔,憑一「宮廷秘方」發家,腰纏萬貫,滿族中威望極高
皇家宗室,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
王朝鼎盛,宗室成員自然個個錦衣肉食,享福享祿,醉生夢死,幸福老死。
一旦到了王朝覆滅、山河破碎,下場通常都會很慘,甚至被當作豬羊宰殺。
以至於很多人發出了「為何偏生在帝王家」的哀嘆。
南明宋武帝劉裕為了篡晉代宋,先後殺害了東晉的兩位皇帝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開了改朝換代中株殺前朝皇帝及宗室的惡例,結果,他的後代子孫下場也很慘。
孝武帝劉駿非常溺愛第八子劉子鸞,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嫉妒劉子鸞得到父親疼愛,派人將這位才年僅十歲的弟弟賜死。劉子鸞臨死,謂左右:「願身不復生王家。」
不過,後來宋明帝劉彧即位,還是追封了劉子鸞為始平王。
劉彧的兒子宋順帝劉凖命運也很悲慘,年十三歲,被權臣蕭道成勒令禪位,並將之殺害。
劉凖死前哀哀地嘆息說:「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隋煬帝的孫子楊侗被王世充擁戴稱帝,成了王世充手裡的一個傀儡,等到利用價值消失,被灌毒酒,也發出了「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的哀嘆。
此外,還有吟詠南唐李煜的詩:「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
悲嘆明末崇禎帝女長平公主的詩:「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家。」
《明史》列傳第九寫崇禎帝在北京城陷時,用劍斬殺了昭仁公主,而斬長平公主時,只斬斷了一條胳膊,大哭:「汝何故生我家!」
說起來,歷朝歷代的皇胄帝孫中,大明帝室被殺得最慘,除了被李自成殺、被張獻忠殺,更多是被清朝追殺。
崇禎帝的第三子朱慈煥逃逸入民間,成了一個普通的老農,已經七十多歲了,被康熙朝的清廷鷹犬搜出,全家十幾口人,包括婦孺兒孫,全部慘遭處斬。
……
相對而言,清朝皇室的在清亡後的處境就非常優裕了。
許多對清朝歷史了解不多的人以為,康熙、乾隆這兩位皇帝生育能力超群,兒孫滿堂,但從咸豐這兒開始,咸豐只生兩個兒子,其一夭折,另一同治帝也在二十歲上下病死,而接下來的同治、光緒、宣統都沒生育有兒子,即清朝皇室新羅覺羅氏是子孫調零。
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兒。
有人作過統計,在經歷了12位皇帝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僅男性就有近3.4萬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如果搭上覺羅系統——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後裔一起算,清朝滅亡那會兒,愛新覺羅家族人口接近14萬人!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
當然了,這個家族中又以道光帝的子孫為尊,畢竟,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並無後人嘛。
但道光帝、還有嘉慶帝的子孫枝脈歷歷可考,數量比較有限。
所以,名氣最響、最吃香的是,應該是乾隆後裔。
雍正、康熙後裔與乾隆後裔相比,帝系血脈淡了;而乾隆的名氣又遠遠蓋過後來的嘉、道、咸。現在,有一個名叫愛新覺羅?恆紹的人,自稱乾隆七世孫,在滿族族群中,最受尊敬。
受尊敬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乾隆七世孫」這個身份。
有什麼可以證明自己是「乾隆七世孫」呢?
恆紹豎起了自己的右手拇指,晃了晃上面戴著的一枚扳指,說這是乾隆曾經戴過的,價值超過千萬元。
恆紹還驕傲地說,我這個「恆」字輩是比較高的輩分了,現在都已經有了十代孫,十一代孫了,而我還是七代孫,所以我的威望比較高。
另外,恆紹的威望還建立在他收藏的《玄金秘要》上。
恆紹說:滿族作為中華大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中華文明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它絕對沒有隔絕漢族文化,是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一個文化。我們現在熟知的,先後出現了康熙皇帝編撰的《康熙字典》,乾隆皇帝又編修了《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還有滿文《大藏經》,還有《律歷淵源》等。所以說,滿族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滿族長期生長在寒冷地區,幾千年來都在與嚴寒疾病做鬥爭,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我們家傳的秘籍《玄金秘要》里記載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燒傷科等很多治療方案,基本都是藥到病除。《玄金秘要》這個金,過去滿族是女真族,金是我們的本姓,愛新覺羅翻譯過來就是金的意思。秘要,就是指我們的先民、先祖們長期與疾病抗爭所總結的經驗。這本書,已經被列為吉林省非遺保護的重點對象,面都是滿文,滿學作為中國的四大顯學之一,這些年來相對有點瀕危,懂滿語的,不完全統計,全國精通的也就不下20個人。現在,延續和發展滿學,是非常迫切要解決的事。
為了延續和發展滿學、滿文化,每年4月25日,恆紹都要率領來自兩岸四地國內外的滿族同胞在吉林市烏喇公園舉行了盛大的仿乾隆皇帝祭祖大典活動。
恆紹自豪地說,這個祭祖大典的活動規模與儀制規格是目前為止,全國的最大、最高。
補充一下,憑藉讀《玄金秘要》有成,恆紹研製出多種風濕葯,身家過億,腰纏萬貫,據說,他還有一身份,為「美國諾貝爾醫學研究院醫學博士學位」。不過,早在2009年,就有人考證過這個「美國諾貝爾醫學研究院」是並不存在的。
不管怎樣,恆紹現在財力雄厚,也算是一成功人士。
※養母虐子?子虐養母?看此幾位仁孝帝王的表現,末位讓人脊背發涼
※宴席上,大臣表忠誓與君主同生共死,一旁侍酒的史官無聲地笑了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