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妙無窮的芬格爾山洞

玄妙無窮的芬格爾山洞

植物學家的地質發現

18世紀英國著名的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爵士為了科學研究,曾進行環球考察旅行,踏上過很多前人從未到過的土地,發現了許多植物新品種,也在無意之中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地質現象。1772年8月,他乘船前往冰島,路過英國蘇格蘭西海岸的赫布里底群島,在名為「斯塔法」的無人荒島上停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山洞。洞口是一個巨大的拱形,高達20多米,裡面則像是一個大漏斗,深約70多米,越往裡走變得越小,而且洞底充滿了海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洞中全是高大的柱子,大多數呈六邊形,彼此緊密連在一起,彷彿一座巨大的宮殿,十分壯觀。

斯塔法島

後來,芬格爾山洞聲名鵲起,吸引了諸多探險家,它的獨特魅力也給一些科幻作家提供了極佳的寫作素材。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就曾到過這裡,然後在小說《地心遊記》和《神秘島》中都寫有關於芬格爾山洞的場景。

現在,這裡已經成為英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每年的4~9月會有觀光遊船載著遊客前來遊玩,沿著指定的登陸地點可以徑直都到山洞裡。

火山創造的地質奇觀

芬格爾山洞是如何形成的?這裡面高大的石柱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歐洲的愛爾蘭和蘇格蘭隔海相望,可是歷史上這裡的人們並不友好,彼此之間衝突不斷。傳說中,愛爾蘭住著一位巨人名叫麥庫爾,他想跨越大海走到蘇格蘭和對手決鬥,於是就搬來了一根根巨大的石柱豎直插入大海中,建造了一道石堤,人稱「巨人堤」。如今,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大西洋海岸還殘留著這樣的石堤,長約六公里,呈台階狀向大海延伸。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段石堤是由正六邊形的石柱組成的,直徑約38~50厘米,一根緊挨一根,一共有四萬多根,有的石柱高出海面,或者與海平面持平,更多的則是淹沒於水下,形成一片石柱林屹立在大海之濱,井然有序,氣勢磅礴。

而芬格爾山洞就位於北愛爾蘭北部130多公里的地方,傳說這就是巨人修建的石堤的北端。地質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芬格爾山洞裡的石柱和北愛爾蘭的「巨人堤」都不是人工建造,而是大自然的傑作,而且成因相同。

研究發現,芬格爾山洞的岩石是玄武岩,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火成岩,當它從火山中噴出時,岩漿粘度小,流動性大,溢出地表能夠流動較遠的距離,覆蓋較大的範圍,而且易於在冷凝過程中會形成柱狀節理,從而將岩石分割成一定的幾何形狀,六方柱狀節理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乾旱地面上形成的龜裂現象,但略有區別,乾旱地面上出現的裂縫是泥土失水收縮的結果,而柱狀節理是玄武岩快速冷卻的結果。

地質學家推測,在古新世時期(距今6500萬年~距今5300萬年)這裡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一股股灼熱的岩漿從地下深部噴涌而出,沿著海岸像河流一樣流向大海,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岩漿的表面形成了無數的冷凝收縮中心,岩石物質向固定的內部中心持續聚集,結構均勻的岩漿,其收縮中心呈均勻等距離排列,而且相互之間呈等邊三角形排列,當彼此之間的裂隙裂開之後就形成了規則的六邊形石柱,結構不均勻的岩漿,則會形成不太規則的四邊形、五邊形或七邊形石柱。

音樂家的靈感源地

芬格爾山洞還有一個奇妙之處,當海水從中穿流時,拍打著其中的岩柱,發出的聲響就像是音樂一樣動聽。在蘇格蘭最古老的語言蓋爾語中,人們稱呼芬格爾山洞為「悠揚的洞穴」。

德國近代著名的浪漫派音樂家門德爾松自幼便極具音樂天賦,曾經創作了許多經典音樂作品。1829年春天,年方20歲的門德爾鬆開始了他的旅行演出生活,他的足跡遍及歐洲各地,也為以後的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有一天,門德爾松和朋友一起迎著暴風雨乘船來到了芬格爾山洞,當他看到洞里的光景就好像是巨大的管風琴內部的模樣,而且還不斷地發出低沉的迴響時,門德爾松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忘記了寒冷與飢餓,腦海中浮現出的卻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後來,門德爾松根據這次難忘的旅行經歷,創作出了經典音樂作品《芬格爾山洞序曲》,用旋律優美的音樂給大家描繪了一幅美妙生動的風景畫,畫中有奇異的山洞、波濤洶湧的海浪、呼嘯而過的海風還有尖叫的海鳥,讓人沉醉其中,猶如身臨其境一般(馬志飛/文,互聯網/圖)。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一個「民校」出走的故事
導師和學生,都不必對另一方曲意奉承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