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觀後感
寒假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完了胡軍版的《朱元璋》。之前看完了當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兒》,心中一直對朱元璋的人物形象嘖嘖稱讚。閑來無事,書寫下自己的觀後感,以打發這無聊時光。
朱元璋的生平,大概分為這幾個階段:
1、15歲家人幾乎都餓死了;
2、16~17歲出家當和尚;
3、18~20歲流浪,出外化緣乞討;
4、40歲成就大業,一統天下。
五千年來,能成就大業者,無非豪族或流氓。沒有背景沒有貴族身份映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一步一個腳印,走上金字塔塔頂的,這樣的曠世天才華夏民族五千年來才出了兩個人: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過人之處,我總結有如下幾點(純屬個人觀點):
1)家有賢妻;
2)勤奮好學;
3)胸中一直有著帝王夢;
4)仗義但同時手腕毒辣;
5)軍事眼光超群,遇事鎮定;
當然,朱元璋的不足之處,猜疑心過重,誅殺很多曾經一起扛過槍的兄弟。
正如《朱元璋》這部劇主題所吟唱的:
大風起亂雲
蕭蕭勁草
漫漫紅塵
人活世上真口氣
一腔熱血幾回拼
看罷了古今多少事
英雄莫問出身
頂天立地男子漢
花開花落俏佳人
說盡了悲歡多少情
英雄自古無完人
朱元璋能成大業的原因遠不止我上述總結的五點,接下來我簡單聊聊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三點。
1、家有賢妻;2、勤奮好學;3、知人善任。
先說第一點,在我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有賢妻——馬皇后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句話放在朱元璋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郭子興(一個義軍大帥)認朱元璋為義子,雖然器重朱元璋,但是他性情暴躁,忌才護短,又好聽讒言,遲疑果斷,在別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對他加以斥罵。記得有個情節,某次郭子興大怒,將朱元璋禁閉於空室,不許進食。馬氏得知後,親自到廚房,「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馬氏見此情形,就把自家財產送給養母張夫人和郭子興妾張氏,請他們在義父前給乾女婿說點好話,以彌縫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脫離困境。朱元璋南下之時,馬氏曾負責往來的文書,並做得井井有條,同時她還勸朱元璋不要擾民,更不要濫殺,深得朱元璋的讚賞。
馬皇后的賢良淑德,在她成為皇后之後體現地更甚。朝中的大臣們的生日她都一一記下來,劇中著重提到的是呂昶、劉伯溫的生日之時,馬皇后會親自前往,送上精心給他們備好的禮物。而這些大臣們平日里對朱元璋的不滿,經過馬皇后的談心閑聊之後,幾乎都能一掃而空,甘心死心踏地地為朱元璋鞍前馬後。
馬皇后就像皇宮中所有臣子的母親,無微不至地體察著臣子們的難處,並及時給以關懷,溫暖中每個人臣的內心,這才使得諸位臣子與朱元璋的相處趨於和睦。在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傷痛欲絕,再未另立皇后。由此也可見,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分量之重。
其次,朱元璋的勤奮好學,我深感佩服。
朱元璋初遇李善長這樣的大賢之時,便想拜他為軍師,並希望李善長每日給他講歷史故事。後來在與陳友諒作戰之時,他每有空便會讓李善長和劉伯溫給他講課授業。
相比於當時的義軍領袖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對知識的尊重更容易讓他聚攏賢才,進而在以後的作戰中減少錯誤的決斷,更容易取得勝利。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弟大多都是餓死的,他從小更是沒錢讀書,但是他強烈的求知慾像是強大的推進器,讓他一直充滿著鬥志。記得當初在看李嘉誠傳記的時候,李嘉誠和朱元璋一樣,小時候清貧,對知識如饑似渴,不放過任何可以讓自己成長的時光。
最後,朱元璋的知人善任,更是他取得勝利的利器。
細數他身邊的文臣武將,真是不勝枚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湯河、常遇春、藍玉……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朱元璋和劉邦最大的共同點,便是知人善任。朱元璋創業初期(被郭子興趕走別處謀出路),便招募了徐達、湯和、周德興、馮國勝、李善長、朱文正、常遇春等。創業中期(佔領南京後),他又竭力招募了劉伯溫、付友德等。從現在看來,他當時的領導班子,絕對是超豪華陣容。(相比於張士誠、陳友諒的謀士而言)。
朱元璋雖然很重視賢臣的意見,但是他自己本身便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比如在前方陳友諒60萬大軍殺來,同時後方元軍劫持天下義軍統帥小明王之時,朱元璋力排眾議,親帥大軍前去營救小明王。後來的歷史證明,營救小明王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當然,朱元璋的成功與當時的元君腐敗統治、還有他的勇敢剛毅的性格等等都是分不開的,在此就不展開論述的。
※感謝你盛裝蒞臨我的青春
※辣眼睛!易建聯最想銷毀的一張照片,沒有之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