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自稱為孔子後裔,拜訪孔廟時卻被掃地出門

此人自稱為孔子後裔,拜訪孔廟時卻被掃地出門

山東孔家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自從孔子創立儒學,經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推廣,歷朝歷代均將儒學奉為治國選人之道。孔家的地位便節節高升,無論誰當政,都不能慢待這個家族。因此,孔家有著我國最為完整詳實可信的家譜,很多孔姓之人也為能成為孔家一份子而自豪。

明清的時候,有一個人自認為孔子後代,而且以此為自豪。但是,這個說法卻被人嗤之以鼻,公然反對。即使他手握重兵時,去孔廟的時候,都被孔府的人閉門驅趕,成為笑談。

此人叫做孔有德,祖籍山東,後來祖輩遷移到遼東蓋州衛,因此他是遼東人。按照分析,他是孔子後代的可能性確實很大,他自己也如此感覺,逢人便說。

最開始的時候,他是個窮苦的礦工,目不識丁,後來和哥哥一起投入毛文龍麾下當兵。由於他力大無窮,英勇善戰,非常受毛文龍的器重,甚至被毛文龍收為養孫。在這段時間,作為國家的邊關將領,孔有德號稱自己是孔子的後裔,是沒有多少人質疑和笑話的。

不過,毛文龍被袁崇煥擅作主張殺害後,他的老部下都人心惶惶,孔有德也是其中一個。為了避免莫名其妙死去,他投奔到登萊巡撫孫元化處。

孫元化是一名思想開化,通情達理的官員。他非常重視吸取西方先進的科技,花錢購買了葡萄牙人的紅夷大炮,並且招攬了不少西洋人為他培養工匠和火炮手。對於投奔過來的孔有德,他也很照顧,讓其感恩戴德。

但據說就在此時,孔有德已經對大明王朝失望了,暗中與後金勾勾搭搭。只不過因為後金高層認為與其來一個將領,不如讓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埋伏在明朝做內應。

在後金圍攻祖大壽駐紮的大凌河時,孫元化讓孔有德帶領八百騎兵去救援。結果就在路上,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非但不去救援,反倒是調轉馬頭,直撲登萊,並且攻陷了登州,圍攻萊州。

在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等人帶兵圍剿之下,孔有德被打得拋頭鼠竄,最後帶著紅夷大炮、軍艦和工匠一起投靠了後金。這些物資為後金解決了攻城能力不足的頑疾,因此孔有德被後金視為大功臣。在清朝建立的時候,他被封為恭順王。

對於清廷來說,這是僅有的五個漢人藩王之一,對於明朝來說,孔有德這就是徹底的漢奸。因此,南明政權視他為追殺目標之一。不過孔有德並不在意,南明已經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他跟隨豫親王多鐸縱橫江南,到處追擊李自成殘部和南明政權,最終在廣西就藩。

就在這時候,孔有德還帶兵得意洋洋的去了一趟山東孔廟孔林。當時的他,貴為王爺,手握重兵,料想孔府之人應該恭敬的迎接他。不過沒想到孔府大門緊閉,拒絕讓他進入。不僅如此,守門的人都呵斥他是冒牌貨。

儘管孔有德有人馬,但面對這個千年望族,仍然心虛,不敢做出越軌的事情。事實上,當清朝入關之後,孔府衍聖公孔胤植就已經向清廷上了《初進表文》,其中提到:

萬國仰維新之治;乾綱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歸程,普天稱慶。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極,以德綏民,瞻聖學之崇隆,趨蹌恐後;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彌深…

清朝對於孔家家主的誠意歸順很滿意,表示將按照歷朝歷代的孔家種種優待「俱應相沿」,而且還要「期於優渥」。當順治二年,清廷推行剃髮令時,孔胤植帶領孔府望族率先剃髮,並向清廷上奏了《剃頭奏摺》。清廷對其更是嘉許,讓孔胤植入朝的時候,位列大學士之上。

也許是出於這些背景的考慮,孔有德沒有發怒,只是悻悻而去,但他一直改不了自稱為孔家後人的習慣。在廣西稱王的時候,他抓到了南明兵部侍郎張同敞。張同敞是萬曆時首輔張居正的曾孫,名門出身。為了不讓這個俘虜比下去,孔有德再次吹噓自己是孔子的子孫,並規勸張同敞投降。

誰知張同敞卻對此不屑一顧,怒斥孔有德是冒認親戚,更對他的投降而厲聲大罵,說他辱沒了先聖。孔有德被罵得面紅耳赤,一怒之下將張同敞殺害。

後來,孔有德在投靠清朝的道路上走到底了,最終被李定國逼死。哪怕他後來被清廷破格厚葬,極盡哀榮,也沒有能夠讓孔府將其編入家譜之中。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兒子中有三個進士,兩個狀元,父親也因此做了大官
別人當首輔,都是權傾天下,此人當首輔,卻是受盡委屈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