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載】三國札記【2】◇余瑞祥

【連載】三國札記【2】◇余瑞祥

三國札記【2】

余瑞祥

靈帝死後,留下同父異母的兩個兒子,爭奪皇權的戲碼重新上演。這次的主角,一邊是他的老娘董太后,另一邊是他的老婆何後及其兄長何進。十常侍自然是偏向風燭殘年的董氏。

何進馬快一步,擁立自己的外甥劉辨為皇帝,時年14歲。董太后餘威尚存,保得王美人所生的劉協為陳留王,時年9歲。在十常侍的唆使下,老太太還心有不甘,幻想垂簾聽政,被何進毒死,殃及家族。

董太后死,十常侍頓覺唇亡齒寒,伺機而動。何進的手下建議乘勢殺盡閹黨,以絕後患。然而,何氏兄妹出身卑微,能有今天的榮華富貴全仗於太監們欺上瞞下,故對十常侍直接下手心存顧忌,便請京外將軍董卓發兵清君側,意在借刀殺人。同僚反覆提醒,依你現在的力量,誅殺宦官猶如鼓洪爐燎毛髮,引將帥率兵進京多有不測,何進偏偏聽不進去。古往今來,位高權重者未必不是草包,何進算一個。

董卓手下也有高人,布告天下奉詔誅殺宦官卻按兵不動,挑明宦官與外戚衝突,迫使鷸蚌相爭,好使漁翁得利。猶豫盤算之際,十常侍先下手為強,手起刀落,何進身首異處。太監張讓還留下一句千古詰難:汝言我等甚濁,其清者是誰?

讀到此處,毛評本引用了一句《左傳》:「惟無瑕者可以戮人」。孰知此句大壞,後世多少自恃無瑕而肆意殺戮者,內亂不止矣。

袁紹、曹操等人眼見自己的首長遇害,氣急敗壞,火燒皇宮,見沒長鬍須的男子就砍,一口氣殺了2000多人。混亂之中,張讓一幫太監裹挾皇帝和陳留王逃出宮外,幸遇官兵相救。據史書記載,張讓自知在劫難逃,泣拜皇帝曰:「臣等死,陛下自愛!」話畢投河自盡,其餘太監被殺。張讓是十常侍的頭牌,曾被靈帝尊稱為阿父。皇皇巨著,竟不惜筆墨留他一句臨終哀鳴,興許是一種待遇,興許是一句讖語。君臣驚魂未定,董卓率隊趕來,厲聲追問天子何在。皇帝嚇得顫慄不敢言語,倒是陳留王小大人般,質問董卓劫架還是保駕,既是保駕何不下馬請安,很有王爺的范兒。董卓暗暗稱奇,起心要換皇帝。

雖有周折,董卓還是以「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為由,廢了劉辨,讓其弟陳留王劉協取而代之,也就是漢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至於為什麼要換皇帝,後人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董卓意在確立自己的權威,連皇帝都可以廢掉,還有誰敢不從?還有另外一個解釋,董卓自以為和董太后同宗同族,廢長立幼也是為董家出一口惡氣。但這只是猜測。

按理說,一個孱弱的皇帝對於大臣專權更為有利。董卓廢帝似乎還有文化的因素。王者不該懦弱,恐怕是國人的共識。滿朝文武,為了反抗董卓保護皇帝,說得出口的理由竟是,當今皇上「並無過失」。這個理由顯然不那麼冠冕堂皇。無論如何,皇帝的臨場怯懦至少是為董卓欺主留下了借口。

廢黜之後,劉辨的處境自然凄涼。一日,觸景生情,吟詩一首,最後一句是:「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董卓抓住這個把柄,將其母子和唐妃一併處死。

可憐劉辨,因為沒有說話而丟了皇位,又因為說話而丟了性命。誰說「說話與傾聽」不是一門學問呢?

余瑞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導,現在主要從事傳播學的教學工作。著有《說話與傾聽》(武漢出版社2015),慕課《說話與傾聽》在中國大學MOOC即將開課。

閱讀余瑞祥先生往期作品,請進入「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文苑 的精彩文章:

淺說家的一些問題
有師如斯 展顏

TAG:嶺南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