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他孩子拒絕與你家寶貝玩,如何處理讓寶寶不傷心

其他孩子拒絕與你家寶貝玩,如何處理讓寶寶不傷心

「我不想和你玩」「你走開好嗎?」或者直接不說話,直接上手推某娃離開,這些場面我們經常可以在小區、商場、遊樂場看到,為此,這也成為很多寶媽寶爸比較困擾的問題,更有甚者,會演變成家長訓斥孩子的理由「你看看你,膽子真小,被別的小朋友一推就哭,真沒用」。瞬間就能提升到孩子膽小啊,沒用啊,不善交際啊等等一系列可以定性孩子的問題。

看到很多的家長都會說,孩子打鬧,家長不要過分的參與,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就好了,可我倒不覺得,我覺得需要看具體是什麼情況。

通常當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我不想和你玩時,都會基於某個原因,總結了如下幾種原因,現針對如下幾種原因,看看我們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領土、領權受到侵犯,急需保護。

這一點的顯現表現就是「這是我的玩具,你不可以拿」「這地兒是我玩的,你不可以玩」「這地方是我坐的,你要讓開」,而孩子有這一點又是非常的正常,我相信不管是誰的孩子,都會有這一面,當看到其他孩子過來要霸佔自己玩的地方的時候,要玩自己正在玩的玩具的時候,都會非常主動的說出這句話,且還會伴有一些手上的動作(推開其他孩子)。假若後加入的孩子比較強勢的話,那麼就不管原先孩子的「語言警告」,而繼續霸佔地方或者玩玩具,這時候一般出現哭鬧的都是原來的孩子;假若後加入的孩子沒那麼強勢,那麼就會被原先孩子的「語言警告」而嚇哭或者愣在原地。對於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介入了

是否需要父母介入:需要

如何介入:父母的介入無需太強勢,而是蹲下來,先耐心了解情況,然後和原先的孩子說明,我孩子並不是要搶奪你的玩具或者霸佔你的地方,而是想和你一起玩,你若是同意,就一起玩,不同意,也無妨。

結果:我發現了很多次,通過家長介入疏導後,最後原先的孩子都會同意後來的孩子與他一起玩,並會主動將玩具分享給後來加入的孩子。這正是因為家長的介入疏導,讓原先的孩子放下的戒備心、防範心。

2、兩孩子間因某件事或某個玩具起爭吵,從而不想一起玩。

這一點的顯現表現就是兩個孩子發生過打鬧情況,孩子間的打鬧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就是一方強勢的想奪過玩具玩,另一方不依,伸手阻攔,兩人搶一會兒,然後就會以一方孩子哭鬧,一方孩子愣在原地而結束。

是否需要父母介入:需要

如何介入:父母只需要將兩個孩子拉開,並安撫孩子的心情,然後和自己孩子說明一下要懂禮貌,先詢問是否可以一起玩等等,並將孩子帶到一邊稍作引導,等孩子平靜後,就結束介入,且不要再去說太多的內容,讓孩子再自己去玩。這時候切記:家長不要去疏導別人家的孩子,也不要過多的參與疏導,只要孩子心情平復了,就收。

結果:孩子的心情一旦平復後,會很快被新的眼前事物所吸引,並很快忘記剛才的不愉快,也許,過不久,這兩個小孩又會因為新的事物,而走到一起,一起玩耍。

3、兩個小孩不認識,所以不想一起玩耍

兩個本不認識的小孩,一方想加入,但另一方卻不想,因為不認識,所以,不太想一起玩。

是否需要父母介入:需要

如何介入:這種情況下的介入,父母只需要介入開頭,就是父母主動和另外一個孩子打招呼,並介紹下自己的孩子名字什麼的,然後表示希望一起玩耍,父母就介入到這個階段就可以了,不要再太深的介入,否則會造成不愉快的事情

結果:為什麼我強調不要太深入的介入,雖然我們都覺得孩子小,可孩子再小,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也有自己的交友選擇和自由,家長介紹完後,兩個孩子能否在一起玩耍,就看兩個孩子的互動與發展,家長無需再多關注。

4、非常湊巧,孩子心情剛好不爽,所以不喜歡其他孩子過來打擾

有時,我們會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孩子正在因為其他事心裡不開心,正蹲在那一邊玩玩具,一邊心裡生氣,突然來了一個小孩,想和我的孩子一起玩耍,結果我的孩子不想,導致另外一個孩子哭起來:他不想和我玩。

其實這種情況很好理解,換成現在的我們,也會當心情不爽時,不希望身邊有人,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是否需要父母介入:需要

如何介入:後來想加入的孩子的父母只需和孩子說明原因,並將孩子帶領到另外一個地方就行了。

結果:和自己的孩子說明,給那個孩子一點空間。畢竟人都會有情緒。

綜上整理的4點情況,從表面來看,都是需要父母介入,但實際情況卻不一樣,每種情況,需要父母介入的不一樣。

我們常說「孩子的事情就交給孩子去處理」,對這件事我一直抱的心態是:不同的事情要不同分析,一直強調的是,我們在對孩子做任何決定時,都需要給孩子一個過渡的時間,讓孩子去轉變,去適應,去領會,而不是直接、強硬的讓孩子去轉變,我們是可以去鍛煉孩子的社交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我們不應該在不給於任何幫助和引導的情況下,讓孩子獨自一人面對,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這個方法反而會讓孩子變的手足無措,久而久之會變的不善言語,拒絕交流,甚至會變的暴躁等。

所以,我們需要細心觀察孩子面對的事情,然後在合適的時期給予一些幫助和引導,並在正確的時期撤出介入,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這樣是逗寶寶玩,其實是在傷害他,以後不得不注意
手工編織教程:趕緊給寶寶鉤織幾個兔子先生講故事吧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