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北過大年:兒時的年味

湖北過大年:兒時的年味

【小編寄語】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都以各自最為隆重的方式的來慶賀這個節日。回不去的是過去,忘不了的是記憶,道不盡的是鄉愁。為迎接春節到來,反映各地春節習俗和風土人情,小編特邀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蘇、陝西等地的好友,撰寫了當地過年的風俗和他們的春節感懷,和大家一起分享!敬請關注!感謝原作者的友情奉獻!祝福好友們新春愉快,合家歡樂,狗年大吉!

兒時在老家過年,我覺得與別的地方相比也沒什麼特別的不同。不過每每回想起來,卻別有一番情趣。

我們老家湖北安陸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的。這一天,家裡人往往會做些甜食來吃。聽老人說,得讓灶王吃甜了嘴好上天。以前小,當故事聽聽,現在早已是一種習俗說法罷了。從這天起,各家商鋪也都紛紛布置起來。過了臘月二十三,閑不過幾天,一到臘月二十八,便又開始除塵了。

年三十,按老家的風俗習慣,孩子們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一般可以不像往常那樣起得很早,也可以過一天近乎隨心所欲的時光。中午的飯菜,也會比平時豐盛許多,而且都是一家人一塊吃。吃完後,母親洗碗時,我們會和父親一起去貼對聯。

貼對聯時,家裡還講究一種說法,對聯貼得低了,得說「高升」;貼得高了,得說「發財」;貼得正了,不偏了,還得說一句「平平安安」。這種說法不知道靈不靈,興許是老人們寄託的一種祝福罷。

貼完對聯後,我們輪著洗個澡,洗去一年的塵埃,換上新年衣裳,象徵新一年從新開始;若是碰巧,誰遇上本命年了,還得穿上一件紅外套。之後,還要去爹爹婆婆家待上一晚上,第二天好拜個早年。走之前,我們得把每個房間的燈開著。此時的燈,又可講做「全堂紅」,說是在新年裡,好讓財神爺上門。

拜完早年後,父母又帶著我們去伯父家拜年。一路上,處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雖說路途較遠,調皮而心急的我們往往會隔三岔五拿出鞭炮放一放,過過癮。所以走在街上,一會這兒「轟」的一聲,一會那兒「啪」的一響,雖時常讓行人始料未及,但也的確給春節增添了些許的樂趣。

新年的第一天,走在大街上,心情格外的爽。只見臨街的店鋪大部分都關著門,但有不少老闆仍在自家門口擺攤設點,不管是賺錢還是不賺錢,個個臉上都顯露出燦爛的笑容。特別是有一家賣春卷皮的店鋪,生意特別的紅火,人們排著長隊依次購買,也就是圖個不為人知的講究吧。

傍晚我們來到伯父家後,家裡的親戚幾乎都來了。伯母樂呵呵地將平時都不用的大圓桌搬出來,燒了許多菜,擺了滿滿的一桌。大年初一這頓飯,可以說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一餐了。吃罷飯,大人們便坐在一起聊天,邊聊邊看春節特別節目。而我們便跑到陽台上放煙花。窗外如同白晝一般,燈火通明,一派奼紫嫣紅的景象。

END

轉載請註明原作者和出處

更多往期閱讀請關注方略書院公眾號!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略書院 的精彩文章:

《了凡四訓》與「立命之學」
與經典零距離——讀《西方正典》

TAG:方略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