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皇帝是如何過新年的?

清朝皇帝是如何過新年的?

在清朝,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圍繞著「元旦」有一系列的節日活動。

從臘月初八開始,即進入「過年」的時節。臘八不僅作為年的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臘八也是佛教的一個傳統節日,許多寺廟會在這一天煮粥,贈與周圍居民。

雍和宮

雍正登基後,將故居改為雍和宮,每年臘八支起大鍋煮臘八粥分與王公貴族及平民百姓食用,受到皇室的影響,民間到臘八時,也會煮食臘八粥。民間一般在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的時候祭拜灶王爺,即通常說的過小年。

民間的過年講究喜慶團圓,除夕當天要貼對聯、換門神,除夕夜一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喝分歲酒,小孩子還可以得到壓歲錢。很多地方還有新年守歲的習俗,子時一過,便祭祀先祖,祭祀後吃餃子,天亮便拜謁親友。初五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民間有「破五」之說,「破五」之後,商鋪便紛紛開張,人們走親訪友,熱鬧非凡。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白天街市上有許多戲台唱戲,小商小販到處兜售,遊人摩肩接踵,十分熱鬧。到了晚上,家家戶戶吃完元宵便會出門看燈,猜燈謎。過完元宵節,新年才算告一段落。

皇室的新年規矩尤其複雜,進入臘月起,皇帝就要開筆寫「福」字,張貼在宮內各處,並贈與文武百官。臘月十九宮中開始放爆竹,臘月底到正月間,皇帝每跨過一道門,太監就要放一掛鞭炮。清宮過年時的對聯用掛不用粘,可多次使用。

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節,才特許后妃們陪宴。除夕之晨,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團圓年飯要於申正(下午4時)在保和殿或乾清宮舉行。

家宴上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如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為: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7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野豬肉25斤,關東鵝5隻,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隻,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面5斤4兩,白糖6兩。這些物料大多是「關東」所產,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在年除夕這樣的環境下,品嘗故鄉風味,反映了皇家在進食上的心理。

除夕宴席上,皇帝的宴桌擺在正中,上邊共擺八路膳品。據記載,乾隆四十一年,除果盒外,全桌八路共擺膳六十三品。在膳桌東邊,還要擺奶子 等點心及南小菜、清醬、醬三樣、老腌菜等四品菜。靠近皇帝跟前,左面擺金匙、筷子,右面擺羹匙、筷子,正面擺筷套、手布和紙花。后妃們的陪宴宴桌分左右兩排,設在皇帝宴桌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后妃尊卑有別,使用的餐具亦有差別,陪桌上僅設點心和小菜。

未初二刻,皇帝在樂聲中升座,接著皇后等依次入宴。先給皇帝上湯膳。待皇帝湯膳盒蓋拿出宮後,方給后妃上湯膳。上奶茶的次序也是如此。茶桌撤下後,「轉宴大席」開始。所謂轉宴大席,就是將宴席上的各類膳品、陳設(花瓶、筷子、果盒除外),從皇帝桌前開始,在陪桌上轉一遍,意為全家共同享用。轉宴之後,擺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

皇帝在樂聲中進第一杯酒,后妃接次一一進酒。酒後進果茶,接著后妃起座,皇帝離宴,祝頌之樂奏起,家宴始告結束。清末時,皇帝在除夕這天,早膳和晚膳各加添安膳一桌,每桌之菜多達數十品。

除夕夜辭舊迎新瞻拜禮儀後,皇帝到乾清宮左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餃子。清代皇帝過年吃的餃子都是素餡,包括長壽菜、金針菜、木耳、蘑菇等。

元旦當天,皇帝必到各處上香行禮、開筆寫吉祥話、祭堂子、享奉先殿、與皇后妃嬪共進早膳、向神佛先帝行禮,然後受王公大臣朝拜、受後宮朝拜,進行朝賀,在太和殿宴請大臣、內廷慶賀、皇后內廷慶賀、乾清宮家宴,最後是觀看元旦承應戲。經過這一系列複雜的程序後,皇帝方可回宮休息。

不管如何,不論古今,中國人對春節的重視,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都是一樣的。

微信公眾號ID:ni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倪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當過土匪的老爹

TAG:倪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