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

孩子的智力培育,需要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說,從簡單的呀呀學語到複雜的書寫演算,最少需要15年的時間;孩子的情商,同樣需要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說,從最單純的與母親交往到比較複雜的社會交往,最少需要18年的時間,而這個情商培育的過程,就是孩子的社會化的過程。

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生活中積極樂觀、吃苦耐勞,照樣一生幸福美滿,所以,智商方面的培育,對於一個人的生活成長來說不是必須的;而那些內向孤僻的人群,則或者在中學時期就因不合群而厭學,或者在獲得高學歷後因為不懂人際關係而在婚戀關係、工作關係中屢屢受挫,一生孤獨痛苦,所以,情商方面的培育,對一個人來說是必須的。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最早來自於孕育他的母親,從胎兒三個月起,胎兒就已經有了思維情感活動,此時,母親的情緒波動引起的神經遞質的變化,通過臍帶中的血液影響到孕育中的胎兒,所以,大家觀察到的一個常見現象是:有的孩子生來就很安靜,有的孩子生來就煩躁不安。

孩子出生後,那些柔和的母親,會發自內心地對孩子有親切的肌膚撫摸及溫和的眼神注視,從而令孩子安靜溫順;那些粗糙的母親,心中只有她自己,看到孩子哭鬧就煩躁,從而令孩子更加容易哭鬧不安。

到了孩子一歲半左右,開始脫離了母親的母乳餵養,不再對母親有「孩子有奶就是娘」的依賴,就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爸爸等關心他的其他家人。此時,如果爸爸等其他家人做得比較好,孩子對母親的親密依戀就逐步減弱;反之,則令孩子感覺母親仍然是他的全部世界,離開了母親,就沒有了一切,以致只要離開母親就恐懼哭泣。

從三歲開始,孩子正式去上幼兒園,開始了一生當中真正的社會化過程,開始了真正去參與群體化的生活,開始了把眼界、注意力從家內的幾個家人轉向家外的很多同學們、老師們。

此時,如果家長予以引導恰當,鼓勵、讚賞孩子去幼兒園,耐心傾聽孩子在幼兒園的感受體驗,一旦孩子在幼兒園與別的同學發生衝突,一定要給孩子一個積極正向的引導,孩子就會天天喜歡上幼兒園,從而學會與不同個性的同學有不同方式的交往方法,如此一來,形成良性循環,自然地、順利地完成了社會化過程;反之,如果家長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就會令孩子認為別的孩子都是壞的,從而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感受不到同學的友誼及群體生活的快樂,不想離開母親袒護的翅膀,以致於雖然年齡長大了,但是,他心中的世界仍然還是只有母親等幾個家人,現實生活中密切接觸的也只有這幾個家人,最終,沒有把對世界的關注轉向外面的廣闊天空,沒有培育出好的情商,導致沒有完成社會化過程。

那些沒有好的情商,沒有很好地完成社會化過程的孩子,一般都表現為:孤僻、內向、偏執、自我中心、冷漠等。然而,因為人類是群聚的動物,長大後必須離開家庭,參與外面的社會生活,而這些孩子,沒有很好地鍛鍊出人際交往的技能,就表現得處處不合群,就不願意參與外面的活動,最終表現得孤僻、退縮、敏感、脆弱、陰暗、多疑等。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健康心理與健全人格的基礎!所以,欲讓孩子培育出良好的情商,欲讓孩子很好地完成社會化過程,必須引導、鼓勵、讚許孩子從小就多與同齡人交往、玩耍。

俗言:實踐出真知——孩子情商的培育,不是靠家長及心理醫生紙上談兵教會的,而是自己在與小朋友的打鬧玩耍中慢慢體會總結的。簡而言之,孩子的社會化過程,只有在參與社會的過程中才會完成,不參與社會,永遠只會是孤獨的「家裡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震說心理 的精彩文章:

覺悟自殺之執念

TAG:李震說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