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喜歡用的一件物品,不僅實用,還是身份的象徵
文史
02-15
扇子在我國起源很早,在商代就出現了初具雛形的扇子,後來成為了人們夏季必備的隨身之物,更是被文人墨客賦予了文化意義,正是因為時間久遠,文化價值深厚,扇文化也成為中華文化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其實扇子最初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是統治階級為了顯示自己與常人不同而製作的一種表現禮儀的物品,多在皇宮中使用,因此又被稱作宮扇。隋唐之後扇子大量出現,開始成為一種普遍用品,多以羽扇和紈扇為主。
在扇子普遍化的過程中,扇子是身份的象徵本義未丟失,還衍生出了扇子是智慧的化身的這一說法,有時候還會成為愛情的見證。摺扇在制扇史上出現得較晚,大約是在明代永樂年間出現的,但卻成為人們爭相購買之物。
在明代的大墓中多有摺扇陪葬,不僅達官貴人喜歡,文人墨客們也覺得這是一種表達自己高尚節操,寄託情懷的一件寶物,所以不論冬夏,都會隨身帶著。社會上有點身份地位的人都會攜帶扇子,搖著扇子彰顯自己的地位。
若說摺扇成為男子們身份的象徵,那麼團扇則是女子的代言。之所以會說扇子有時會成為愛情的見證,是因為深閨中的小姐們,往往也是一把團扇不離手。送自己隨身攜帶的團扇與情郎與送香囊、玉佩之物類似,所以有時也會成為定情之物。
今天的扇子被人們賦予了新的意義,那就是收藏價值。古代遺留下來的扇子中,不僅扇子本身的工藝精美,有骨雕、木雕等等,扇面上的墨畫也是收藏家們青睞的一部分。
※特工組織血滴子,能百米外取人首級,為何只存在幾十年就被廢除?
※為何說曹阿瞞幼時,是一個十足熊孩子?看完後請善待身邊的熊孩子!
TAG:三國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