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人脈!
關於朋友,我們常常感嘆兩件事。
第一件:總感嘆朋友怎麼都那麼假。
生活中很多例子:不論任何人,都有難的時候,比如你有急事需要用錢,你會去你的朋友間求助,你問10個朋友,怎麼都會有7、8個是拒絕你的,他們有各種的借口去推脫。平常咱們都是感覺很好的,但是到關鍵時候就會掉鏈子。所以人們常常會感嘆:「世態炎涼」。其實這已然是一種常態。
第二件:總感嘆昔日老友越來越遠。
正如陳奕迅在《最佳損友》里唱的那樣:「一直躲避的藉口,非什麼大仇。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為何舊知己,最後變不到老友——這也已成為朋友間的一種常態。
為什麼?其實這兩種社交「常態」,就是所謂的「共情社交」與「功利社交」。
什麼是共情社交?從字面的意思就能明白,大家的交往是基於感情出發的。比如我們的發小,同學,戰友,同事等等。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利益關係,純粹是基於人性里的社交需求。這些人你們怎麼玩都可以,吃喝玩樂,一起談各種隱私的話題都可以。
在共情社交的圈子裡,不能有共利,也就是不能牽扯到利益。哪怕一點點錢。都可以有可能損失掉你們之間的感情。如果在共情關係中產生金錢交易,事業合作,就極容易出現齟齬,矛盾。
都礙於面子,都不好意思說,但是心裡都存在陰影。久而久之,連朋友都沒得處了。真正的好朋友在一起做生意,成功的幾率特別小,當然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們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即便是能堅持到最後,一起成功的人,必然是有大胸懷和大格局的人。這種人太少。
什麼是共利關係?共利社交就是因為合作,交易,甚至共同的利益和需求而走到一起的人。這種就是基於商業基礎上的交集,我們稱之為共利社交。在共情社交關係中,我們更注重地域,家庭出身,現有階層,緣分程度。
所以在共情關係中,大家會去攀比,會去對比,我們在朋友圈秀恩愛,曬出國旅遊,很多時候是想曬給朋友看的,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如果你表現的過於高調,那麼一定會招致朋友的羨慕嫉妒恨。而共利社交中,我們不太關注對方的家庭狀況,也不關係他的年齡,學歷,只要覺得對方對自己有價值,人看起來靠譜就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有些代理,他們雖然是平級的,但是他們會相互去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而且是毫無保留的分享。相互的分享,大家都會有所成長。而在傳統社會裡。則不會。你會去問你的暴發戶同學,他的錢是怎麼賺的的嗎?他會100%告訴你嗎?首先是你也不好意思去問,再者對方也不一定會告訴你。
共情和共利是兩種不同的社交方式。共情社交是熟人之間,不能摻雜利益。共利社交是陌生人之間逐步建立的社交。共情社交里,如果幾個人去聚餐,一般都是搶著買單。
共利社交的集體聚會,AA制是普遍的方式,而且大家都認為理所應當的。共情社交里的借錢,一般是以關係的親疏來衡量借你多少。共利社交中的借錢,一般是以你的價值來衡量。
你到銀行借錢,銀行看的的是你的信用和償還能力。
所以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真正有價值的社交——是你具備價值,你才能吸引到更多有價值的人。因為共利走到一起,在相處中發現共情。先共利,後共情,才是最好的社交方式。所謂的人脈,也從來不是你去尋找。而是你具備價值,具備特別,別人對你產生興趣,進而相知,相熟。
再舉個例子,有些人做微商,或者其他產品在微信群里去推廣的話。你的熟人如果他正好需要,他確實會買。但是他不會給你去轉介紹。知道什麼原因嗎?就是因為共情關係決定的。這就是人性。不要去試圖改變,否則連朋友都沒得做。
很多人不理解,多年的好哥們,好朋友,怎麼不幫我呢?你自己在埋怨別人,其實原因就是因為你不懂這層微妙的關係。在共利的圈子大家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你懂設計,你的朋友找你說,你給我設計一個logo吧。如果你不去給他做,他就會認為你不夠意思。於是你就背上罵名。
有些做微商的人,或者在朋友圈推廣自己項目的人。你會發現,你發點生活上的朋友圈內容,會有一大幫人來給你點贊。但是,一旦你發了關於商業上的事情。你會發現給你點贊的人寥寥無幾。原因在哪裡??因為你共情的這幫人對你的生意他不感興趣。
所以,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尋找同頻的人一起做事情。最好的社交關係,一定是共利中的共情。很多人對我說的不太相信,但是你經歷一些事情之後你就懂了。不論你做什麼事情,如果有熟人和朋友跟你一起做。你會發現,他們很快就會掉隊。而真正行動的人,是你不太熟悉的人。
因為熟人在想:你有沒有賺到錢?你的動機是什麼?是不是來套路我?所有的一切總結成三句話:熟人衡量你動機,不熟悉的人看價值,行動的人是源於需求。
認識共情和共利社交的區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你所認為的人身上,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圈子裡,升級自己的圈子,突破人脈的瓶頸。
作家李尚龍寫過一件趣事:他的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給一個很大的報社投過稿,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一年後,他的書意外大賣,那家報社的創辦人竟親自來找他約稿。
如今他們關係很好,因為一個需要賣書,一個需要好稿。有人問:你為何和這家報社的關係那麼好?他說了一句話:等價的交換,才有了等價的友誼。
李尚龍自己也是如此,上大學時,他酷愛社交,參加了三個社團,只要有活動,就會去打個醬油。看到誰,就逮住誰留存下電話。可是一遇到急事,他想找人幫忙時,打遍了電話,也沒人願意接招。
後來,他終於成為名人後,遇到什麼事打電話就應者雲集了。這時他才懂得:只有關係平等,才能互相幫助。你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別覺得世界殘酷,這就是遊戲規則。
很多人經營人脈時,習慣往外求: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但到頭來,往往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真正聰明的人,習慣向內求:放棄99%的無用社交,轉而全力提升自己。
因為他們懂得:人脈不在別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獲得有用的人脈!我們最大的人脈,就是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劉銀川,不是第一個羌塘失蹤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馬雅13月亮28天曆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