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蕭後與唐太宗一起守夜,感嘆場面不如隋煬帝!

蕭後與唐太宗一起守夜,感嘆場面不如隋煬帝!

原標題:蕭後與唐太宗一起守夜,感嘆場面不如隋煬帝!


守歲,即在除夕之夜,通宵守夜、辭舊迎新的一種習俗。《東京夢華錄·除夕》中述: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關於守歲起源的時代在史料中記載不多,《秦中歲時記》載:


「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


但也有觀點認為,守歲的習俗出現是早在隋唐之前,而且在隋唐時期最為興盛。


史料記載,隋唐宮廷中的皇宮貴族們除夕守歲時,要整夜燃燒檀香篝火,皇帝常常設下宴席招待群臣,文人才子獻詩慶賀,非常的隆重。


李商隱在《隋宮守歲》詩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沈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漿作壽杯。遙望露盤疑是月,遠聞鼉鼓驚欲雷」。


據說,隋煬帝在除夕夜守歲時要燃燒香木,一般用沉香和檀木,燃氣熊熊篝火,散發的香味可達幾十里,僅除夕守歲「一夜之中,則用沒香二百餘乘,甲煎二百石。」


「又殿內房中。不燃膏火。懸大珠一百二十以照之。光比白日。又有明月寶夜光珠。大者六七寸。小者猶三寸。一珠之價。直數千萬。」


在貞觀(公元 627-649 年)時,政局穩定,國泰民安,唐太宗在除夕夜守歲場面隆重:


「盛飾宮掖,明設燈燭,殿內諸房莫不綺麗,后妃嬪御皆盛衣服,金翠煥爛。設庭燎於階下,其明如晝,盛奏歌樂。」


蕭後在與唐太宗一起觀看守夜場面時,還曾感嘆隋朝守歲的場面和規模的奢華是唐時所不能比及的,可見,隋朝宮廷守歲奢華程度難以想像。


守歲自然成為了文人作詩獻賦的好主題。唐代關於除夕守歲的應制詩很多,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宮廷中除夕守歲活動的熱鬧場面。


唐太宗本人就曾有感於宮中除夕守歲之夜的場景創作了一首《守歲》詩: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捲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還有唐代宮廷詞人沈佺期的《守歲應制》全面描繪了守歲習俗:

「南渡輕冰解渭橋,東方樹色起招搖。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獻壽用明朝。殿上燈人爭烈火,宮中侲子亂驅妖。宜將歲酒調神葯,聖祚千春萬國朝。」


此外,當朝詩人杜審言《守歲侍宴應制》也寫道: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熏天。彈弦奏節梅風入,對局深鉤柏雨傳,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



可見隋朝宮中盛行守歲之俗,而且場面隆重,耗資巨大。此外,守歲詩中還有許多文人政客感嘆年華逝去,表達人生失意的內容。唐憲宗時著名宰相裴度守歲的情景史料中也有記載,據《雲仙雜記》卷五「除夜嘆老」:


「裴度除夜歡嘆。迨曉不寐,爐中商陸火,凡數添也。」


描寫的是裴度每到除夕夜守歲之時,都要通宵坐在爐火前,抒懷感嘆,一夜就需要添好幾次柴火。


據元朝文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中唐大詩人賈島,一生仕途失意,但卻愛詩如命,每年到除夕守歲時,還要進行祭詩的儀式,即拿出一年的詩作,放於祭台上,供以酒肉,焚香磕頭,虔心誦念祝禱詞。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唐代中後期,朝中牛李黨爭的動蕩背景下,在客中守歲詩中寫道:


「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



在民間尋常百姓家中,除夕之夜,家人相聚守歲,歡宴共飲,點燃燈燭,或燒紅火焰,通宵達旦,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孟浩然《歲除夜有懷》反映了當時普遍的守歲習俗:


「守歲家家應末卧」,「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而張說的《岳州守歲》詩「除夜清樽滿,寒庭燎火多。舞衣連臂拂,醉坐合聲歌。」則反映了當時岳州(即治巴陵縣,今湖南嶽陽市)地區除夕守歲時當地百姓圍著篝火,歡歌舞蹈的情景。


守歲到了子夜之時,人們就要燃放爆竹,以驅除「山臊惡鬼」。時人丁仙芝的《京中守歲》:


「守歲多燃燭,通宵莫掩扉」,以及儲光羲的《秦中守歲》:「闔門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則描繪了當時長安一帶地區的人們在除夕之夜要在家中點燭燃火的習俗。



此外,唐代婦女還有除夕之夜鏡聽的習俗,婦女鏡聽是為了占卜外出丈夫的歸期或者取得功名的之期。


王建《鏡聽詞》反映了此習俗:「重重摩娑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


運營/影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記住這些日本影片,為達到目的,把中國拍成了世外桃源!
關東軍把侵佔東北拍成紀錄片強迫中國人看,如今成了罪證!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