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看懂香港的黑社會電影,就得先了解香港的黑社會
原標題:要想看懂香港的黑社會電影,就得先了解香港的黑社會
雖然如今香港幫派勢利日漸式微,但在看港片港劇長大的一代眼中,依然還存一種在對香港黑幫片獨有的「情懷」。
在電影里,尤其是以古惑仔、無間道為代表的黑幫片中,幫派各據山頭,時不時揮刀互砍,血流成河,肉體買賣,毒品交易,在警察之間安排卧底……
然而,現實的香港幫派真是這樣的嗎?電影中的黑幫有幾分接近真實?讓我們從香港幫派的發展說起。
算起來,香港的黑社會發展史至少也有100年了,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的開埠初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香港現代法治建設的進步和回歸祖國日期的迫近,眾多原來的幫派紛紛洗白,竭力在一些合法業務和近乎合法業務中確立壟斷權。
開埠: 「和字系」幫會唱主角
在香港,人們通常把黑社會組織統稱為「三合會」,因為香港的黑社會大都發源於三合會。但各個幫派的宗旨各不相同。三合會,以前叫做洪門三合會,據說是1760年在中國成立的著名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在廣東地區的一個分支。
洪門子弟在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做過貢獻,近代三合會由於再沒有崇高的政治理想維繫,已逐漸演變成從事非法活動的集團,以牟取金錢利益。而三合會的英文名「Triad」,是由在香港的英國當局根據其名稱和旗幟命名的。
19世紀中期是香港黑幫的孕育時期,當時香港開埠,西環和上環一帶多為碼頭,搬運工雲集,都是些四肢發達的健碩男子,經常為爭奪活計而械鬥,打著打著就打出了幫派。有的是老鄉會,有的是同業行會。今天不少還活躍在香港社會的幫派,可以追溯到香港開埠時期。
頗有影響的「和字系」幫會,成立於1846年。當時,部分洪門散兵常聚集在香港中環的和記客棧,便以「和」字為記,組成幫會。此後廣招社會閑散人員入會。
1909年,香港「義勇堂」堂主黑骨仁為了調和各個幫派之間的矛盾,出面召集了香港的第一次「洪門大會」,後決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個「和」字,表示各幫派之間應「以和為貴」,這樣形成了既相互獨立又聯合的「和」字派三合會組織。
杜琪峰電影《黑社會之以和為貴》開頭描述的正是這個故事,尤勇扮演的角色作了如下的表白:小弟黑骨仁,隸屬洪門天寶山碧血堂,司職紅旗五哥。今日有幸結交各位大哥,斗膽提點意見。我們既然是背井離鄉,到這裡來無非是求一個財字,所以應該和平相處,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萬一發生了摩擦,也應該以談判的方式解決,非萬不得已,不得訴諸武力;即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需指定時日,一決雌雄。無論勝負,絕對不要驚動官府。小弟建議大家跟隨洪門的規矩和儀式,讓每一個堂口的會員都有所依循,不再是烏合之眾。既是洪門兄弟,應該以和為貴。我們應該在每個堂口的名稱上,都加上一個和字。
1866年,潮汕人成立了「萬安幫」,1919年,「萬安幫」內部分裂,部分成員自組「義安幫」,1921年以「義安工商總會」的名義向香港華民政務司署註冊。
「和」字頭幫會有30多個堂口,活動範圍包括整個港九地區。其中,以「和安樂」、「和勝和」、「和合桃」最為活躍。「和安樂」是「和」字派的第一大幫,它的前身是「安樂堂」,早期成員多數為茶樓酒館、熟食攤檔的從業人員。因其總部曾設在九龍安樂汽水廠,又被稱為「水房」或「汽水房」。「和合桃」,原稱「和合圖」,成立於1886年,是香港現有的最老牌的三合會組織之一。
當時的香港警力單薄,對這些幫派爭鬥不聞不問,除非是打出人命。成龍的電影《A計劃》和《A計劃續集》中,對那個時期的香港警察隊伍有過負面的描述。
二十世紀中: 警匪勾結沆瀣一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地區取締所有「會道門」,孤懸海外的香港成了三合會成員理想的外遷目的地。如「洪門忠義會」是1949年後才進入香港的。
1949年10月,解放軍佔領廣州,會中兄弟拒絕武裝抵抗,會首葛肇煌潛入香港重組「洪門忠義會」。為掩人耳目,他以原會址西關寶華路14號為名,自稱「14號」。以「洪發山、忠義堂、珠江水、白雲香」作山頭訣,將洪門原宗旨「反清復明」改為「反共復國」,其支派直接以蔣介石的「忠、孝、仁、愛、信、 義、和、平」八個字「堆」進行活動。之後,「14號」又被稱為「14K」。
已在香港落地生根的一些幫派經過百年發展,也出現了分化組合。「和勝和」是在1930年從「和合圖」中分離出來的,是「和」字派中僅次於「和安樂」的第二大幫。
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為從事黑社會活動,被港英當局取消了社團註冊,「龍頭」向前將組織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這就是今天的「新義安」。
和字系、14K、新義安是香港最有勢力的「社團」。
1956年香港發生「九龍暴動」,14K等社團成員參與了搜掠和搶奪。
暴亂之後,警方對三合會組織打擊逐漸加大,各幫派活動明顯收斂。
但三合會問題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又變得嚴重起來。主要是警匪勾結,三合會組織控制了當時的社會秩序,如果發生拐騙等事件,警方會召集各個幫派頭目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警方也會協同地方幫派頭目來控制地盤。
到了1974年,由於廉政公署的建立,警方的腐敗活動得到抑制,很多幫派才轉為地下交易。
1940年,一個年僅20歲,帶著潮汕口音的內地新移民走進香港警察招募處,成為香港警隊的一分子。數十年後,他的職位僅次於英籍總警司,成為那個香港警黑勾結時代的代表。以他當時的身價,足以收購大半個九龍。他的名字叫呂樂。
叱吒一時的香港四大華探長
呂樂40年代加入香港警隊,從著裝警員做起,一路做到隻手遮天香港島的總華探長,60年代統領全港CID,勢力為四大探長之首。
1968年如日中天的呂樂卻出人意料的金盆洗手退居幕後。到1973年廉正公署成立,聽到風聲的呂樂隨即離開香港,遠走加拿大,據當時廉署所查,呂樂的身家超過5億。
而由於加拿大與香港屬於同一個聯邦管轄,逃到加拿大的香港探長官員們隨時會有引渡回香港的危險,於是,呂樂又離開加拿大,去到了台灣生活。
1991年,一部以他的傳奇經歷為藍本的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成為90年代香港電影的扛鼎之作。
《雷洛傳》的製片之一向華強是呂樂的同鄉,並且還有點親戚關係。據說這也是呂樂最終同意永盛公司拍攝他個人傳記的原因。王晶後來拍攝的《金錢帝國》,也是以呂樂故事為藍本。
與《雷洛傳》同年上映的還有《跛豪》。
1962年,中國大饑荒催生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浩浩蕩蕩的偷渡大軍中,有一名日後聲名顯赫的年輕人叫吳錫豪。到香港之後,他投身於當時很受歡迎的民間博彩業——字花。
所謂字花,其實是一種不太公正的彩票。吳錫豪的字花生意在與強大對手馬氏兄弟的競爭中江河日下,對金錢的渴求讓他不得不投身於一個更刺激的事業當中——跳灰,即為販毒。
吳錫豪(1930年-1991年),綽號跛豪,香港六、七十年代販毒集團首腦,活躍香港、泰國及台灣等地。其故事曾被拍成電影《跛豪》。
《跛豪》依然堪稱香港傳記電影的典範。
電影《跛豪》
這是一部麥當雄色彩濃烈的電影,雖然戲長2個半鐘頭,但氣勢磅礴一氣呵成決無欺場,一出街便引起轟動,票房直殺至近四千萬港幣。不但叫座,在當年的金像獎頒獎上《跛豪》同樣風光,獲得了金像獎的最佳電影。
許多評論人士都稱:香港黑幫電影中最具史詩相的莫過於《跛豪》,影片再現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的風貌。
80年代後: 新義安成「寡頭」
「14K」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江湖地位便不斷受到挑戰。「新義安」、「和勝和」等新勢力人馬倍增,在各區與14K發生磨擦。據香港警方估計,目前14K會眾介乎12萬至20萬人,共36「堆」,分布港九各地。
但大部分「堆」其實都已名存實亡。在江湖上仍然活躍及擁有一定實力的,就只有6個字堆。
新義安發展迅猛,成為三合會中的「寡頭」,並在1980、1990年代控制了香港的電影業。不過近年來由於兩岸反黑組織的聯合打擊,三合會組織的活動範圍被急劇縮小,因此賺錢也不再容易,這樣各幫派頭目的爭奪鬥爭就不像以前那樣激烈。
香港黑社會各幫派經營的行當,大都是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既有較固定的地盤和區域,又進行行業壟斷。黑社會各幫派主要壟斷著賣淫和色情電影、錄影帶、影碟及刊物等。
大多數低級夜總會、按摩院、一鳳樓、桑拿浴以及提供賣淫場所的公寓和俗稱的「魚蛋檔」等色情場所,都被幫會所控制,但提供資金及組織者,常以幾個中間人來掩飾身份,很難查證背後主謀。各幫派也都參與販毒,並且以此作為幫會收入的重要項目。此外,幫會組織涉及犯罪的斂財手段還有放高利貸、走私、詐 騙、賭博以及收保護費等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隨著香港現代法治建設的進步和回歸祖國日期的迫近,眾多幫派組織紛紛用聚斂的金錢收購合法企業以及投資各類生意業務,並竭力在一些合法業務和近乎合法業務中確立壟斷權。
當然,一些新集團要在一些新行業中取得壟斷權,不僅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還常伴有一連串的幫派火併。
建築裝修業、運輸業、飲食業和娛樂業都是他們樂於從事的行業。其中最為大陸人熟悉的,可能就是與新義安社團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向氏兄弟了,向氏旗下的永盛、中國星、一百年等電影製作公司,曾出品過多部為大陸觀眾熟知的電影。
這也應該是香港三合會成功上岸的典型——在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裡,秘密的民間結社能發揮的作用和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少了。
實際上,港片沒有騙人,香港確實經歷過如此血雨腥風的黑社會時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黑社會成員飆升至三五十萬,活躍著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幫派。
※顧順章叛變中央特科遭受重創,25歲的潘漢年如何挽救危局?
※埃及豔后的飾品居然是高科技 考古界發現震驚學術界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