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大學之「崩潰」

日本大學之「崩潰」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日本大學之「崩潰」(一)

日本「周刊東洋經濟」雜誌(創刊於1895年,現在刊行的日本周刊雜誌中歷史最久)的2018年2月10日號[1],刊發了題為「大學崩潰(大學が壊れる)」的特輯,對於日本國立大學及私立大學的現狀予以報道;其中,對日本整體研究力的急劇下降,對日本國立大學改革及經費分配製度改革帶來的問題,對諾貝爾科學獎三位近年獲得者提出的「日本的科學研究已經瀕於危機」之警鐘,對日本政府財務省官員主張的「大學的封建性、閉鎖性才是問題」,對研究力大幅度躍進的我國的「過於強大」人才政策等等,都有所報道。作為他山之石,本文將該特輯中的諸主要論點簡要介紹給我國科學網讀者並適當給予解說(文中所有圖表均引自[1])。

圖:封面,P13目錄

總論:日本的大學正瀕臨危機。全國86所國立大學的差距和困難狀況趨於嚴重化;縮小公共預算傾向中引入的競爭原理,導致地方國立大學變得更加困難,卻滋潤了極少數的一流大學,教師僱傭費用被削減,年間研究費不滿50萬日元的教師佔到了全體教師的60%,非正規僱傭已經常態化,所謂「研究力低下」及「研究造假」,歸根結底,無非是作為科學研究之旗手的國立大學的疲憊現狀呈現出的表面化問題。另一方面,約600所私立大學也迎來了所謂「2018年問題」的一年;18歲的大學入學人口從現在開始逐漸直線減少,招生不足的大學已經超過40%,儘管目前破產的大學意外之少,但此種狀況不會再繼續下去了,現在文部科學省正關注著經營困難大學的急劇增加,開始討論大淘汰時代的安全對策設計。

日本的科學研究競爭力在過去十數年間無論從質還是從量來說都在急劇下落。下面圖1顯示了科學論文數量及高被引論文數量的世界各國排位,在主要先進國家當中,僅有日本的排位在過去十數年間急劇下落。從圖中可以看出,日本的科學論文數量從2005年的世界第二跌到了2015年的世界第五,而高被引論文數量更是從2005年的世界第五跌到了2015年的世界第十,乾脆跌出了前八名,被2005年在前八名之外的兩個國家(或地區)所超過。另外,從圖中還可以看出,我國的科學論文數量從1995年的世界第十三躍進到了2005年的世界第五並進而躍進到了2015年的世界第二,取代了日本在十年前的位置;而高被引論文數量更是從1995年的世界第十七躍進到了2005年的世界第七並進而躍進到了2015年的世界第二;現在兩個指標在世界上都僅次於美國。這二十年間我國科學研究競爭力的飛速躍進,大概在世界科學史上都是前所未見的。

圖:P19圖1

圖1 世界主要國家科學論文數及高被引論文數排位比較

除了上面的世界主要國家科學論文數及高被引論文數排位,還有下面這些統計數據。

下面圖2顯示,在2013-2015年的三年間,日本全國各類研究機構發表的科學論文年平均總數為64,013篇,相比10年前少了3,870篇;而這當中,國立大學發表的科學論文數目為31,850篇,相比10年前少了2,620篇,私立大學為11,431篇,公立大學為3,079篇,國立(准國立)研究機構為7,161篇,企業為3,771篇,其它為6,721篇。顯然,擔綱旗手國立大學發表的論文數量的減少是問題要害所在,論文數量減少的比例高出論文總數的比例。

圖:P19圖2

圖2 2013-2015年間日本各類研究機構發表的科學論文年平均總數佔比比較

下面圖3顯示,從1982年到2014年的30年間日本各類研究機構的科學論文數世界佔比變化趨勢。從圖中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在其它研究機構變化趨勢較為平穩的同時,大學在2000年達到頂峰之後呈現出急劇下降的趨勢;而這個急劇下降趨勢恰恰與日本國立大學制度改革(2004年所有原國立大學全部轉變為國立大學獨立法人)以及與之伴隨的國立大學經費分配製度改革的時期所吻合。

圖:P19圖3

圖3 過去30年間日本各類研究機構的科學論文數世界佔比變化比較

下面圖5顯示了日本與美、英、德各國在競爭性資金分配差距上的比較(以第一位的大學為基準100%,其它到50位的大學獲得資金的比例)。相比德國和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差距更顯著,而日本的差距更是比英國還要劇烈,資金集中於前5-10所大學,尤其是前一兩所大學。

圖:P18圖5

圖5 競爭性資金分配差距的國際比較

下面要介紹的由「周刊東洋經濟」雜誌本次特輯披露的統計數據是筆者認為該特輯所披露出的最有意義的事實,必將在日本社會上產生深遠影響。當筆者還在日本某一流大學裡做副教授時,就曾經被學生們的議論所刺激,關注過本系各個研究室的研究費和論文產出數量之比;後來參與了日本幾個重點研究領域項目時,又對參與重點領域研究項目的各大學研究室做過比較;另外,因為作為文部省、總務省、學術振興會的審查委員參與各種科研費審查,對各大學申請者的研究業績(申請書上列舉的都是最拿得出手的論文數據)也多少有所了解;本人一直隱約地感覺到,作為日本大學之雄的東京大學,相對於永遠佔有日本最大數量的研究費,未必在研究成果生產性上也是成比例地佔據首位。

下面圖6顯示了日本國立大學的研究費和論文生產性比較。以2015年獲得的研究費為分母,2010-2016年的年間平均論文數為分子,圖6顯示了前50位大學每億日元研究費所產出的論文數目。從圖中可以看出,獲得大量研究費的前五位大學所產出的論文數卻是最少的下面五位;而獲得研究費最少的第50位的大學卻產出了最多數量的論文。

圖:P18圖6

圖6 日本國立大學的研究費和論文生產性比較

如果從上面圖6還不能清晰地看出詳細數據,那麼下面的表則更加清晰地顯示了日本國立大學的研究費和論文生產性之比較結果。在這個以論文數/研究費之比來排列的日本國立大學排名前50位的表中,明確地顯示了可以令人驚訝的如下事實:相對於研究費絕對不能算多(第54,35,48,26,12位)的前五所論文生產性最高的大學,號稱一流大學(日本社會公認的十所一流大學為七所當年的舊帝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和兩所私立大學早稻田大學和慶應大學)的五所研究費最為滋潤(第1,3,2,4,5位)的大學,論文生產性卻排在最下面的五位,尤其是東京大學,居然倒數第一!其餘三所一流國立大學,表現最好的東京工業大學排在第25位,北海道大學排在第29位,名古屋大學排在第37位。

圖:P38表,P39表

表 以論文數/研究費之比來排列的日本國立大學排名前50位

除了上面的圖表所披露的統計數據,該特輯還報道了如下事實,東京大學的高被引論文在其所有論文中佔比為1.6%,日本全國第一;而生產性最高的埼玉大學的高被引論文在其所有論文中佔比為1.1%,不及東京大學,但是卻與東京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相當。

筆者認為,上面這些統計數據所披露的事實,必將在日本學術界、產業界、政界引起各方面的「刺激」和「涌動」,影響和後果必將是深遠的。關於我國學術界、教育界、政府部門從日本的經驗和教訓中可以借鑒些什麼,暫且留待後敘。

(未完待續)

[1] 周刊東洋經濟,2018年2月10日號(總第6774號),東洋經濟新報社,東京,日本,2018年2月5日。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程京德科學網博客。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原來,學術圈也看臉
關於科研方向的思考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