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大年三十叫除夕?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為什麼大年三十叫除夕?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在農村,下午吃過團年飯,送完燈,然後就等到12點放鞭,這叫除夕守夜。除夕是臘月最後一個晚上,是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節日。與中秋、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那麼,為什麼大年三十的晚上叫除夕呢?歷史上,最早提及「除夕」這詞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而除夕節日的由來,《呂氏春秋·季冬記》中有明確記載,人們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而在民間,除夕之名與「七郎射夕」的故事有關。

相傳有個妖怪叫「夕」,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漂亮的女孩,晚上就會去糟蹋她,之後還要吃掉女孩,雖然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卻沒有任何辦法。有一個叫七郎的獵人,箭法非常出眾,餵養的獵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鄉親被「夕」害慘了,就決定除去它,於是帶著獵狗到處找「夕」。

七郎找了許久都沒找到,原來,「夕」白天不會出來,等到太陽下山後,才出來害人,到三更半夜又不見了,因此,沒有人知道它躲在哪裡。這一天剛好是臘月三十,七郎來到了一個小鎮,人們都在高興的準備過年,七郎認為這麼大的鎮子,女孩肯定不少,說不定「夕」就會來。

於是七郎就與鎮上的老人商量,天黑後大家不要睡覺,找一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地敲打,因為「夕」最怕響聲。果不其然,這天晚上「夕」真的來了,它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這家人立刻敲響盆盆罐罐,隨後,全鎮上的人都跟著敲打。

「夕」嚇得四處亂竄,被七郎發現了,立即放出獵狗纏住它,自己則拉開弓箭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自此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定為「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鞭炮,意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項梁對田榮有救命之恩,被章邯圍殺時,齊國為什麼見死不救?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