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學習之淺見

書法學習之淺見

書法是我今生的摯愛,它已融入我的生命。

少年時代在富有人文底蘊的浙江海寧度過,受祖上傳承影響,自幼立志臨池。因祖爺輩喜歡漢隸,七歲前我便以家中唯一一本漢隸《史晨碑》字帖開始研墨臨池。曾作為兒童代表參加當地書法比賽並獲獎,一度傳為佳話。十九歲投筆從戎於有十朝都會六朝古都之稱的南京,二零零七年轉業安置於南京市秦淮區政府工作。此間,沒有停止過對中國書法的學習和研究,亦受江蘇諸多名家的點撥,幾年前正式拜師於中國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先生門下,受益良多。書法作品在中國楹聯協會主辦的建國55周年楹聯大展中獲創作類一等獎、全國「板橋杯」書畫大賽中獲書法組獲一等獎、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書法展獲創作類一等獎,入選04、05、06、07、08、09、10年《書法導報》書法年展,2014年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作品20多次入編大型書法名家精品集,並被有關單位收藏,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性書法展,作品先後10餘次隨大展到歐洲、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等地展出。書法作品及散論曾發表於《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法家論壇》、《中國書法經緯網》、《浙江日報》、《南京日報》、《解放軍報》、《人民前線》等。這些年來,因與書法結緣亦受師友們的關注在浙江、山東、雲南、福建等地及南京主要街市、景點留下了墨跡,倍感欣喜。下面我從「三需」上談談書法學習的體會。

一需:取法乎上,正確臨帖,持之以恆。

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衍變、發展、積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人類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學習資料。

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書譜》有雲「取法乎上,得其其中」,學習書法最佳的方式就是在傳統經典中下足功夫。臨書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從經典規矩入手,從傳統中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體,使其符合法度,符合審美。元代趙孟頫有言:「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學會「讀帖」,即多觀察、多分析字帖,推敲每一筆畫、每一行字、每一篇字的書寫,不斷對照原帖多觀察、多分析、多比較,反覆臨摹,自形似到神似,化貼為己。多少年來,我們感到學好書法正確的路徑是:在取法乎上前提之下,正確的理解下正確而科學的臨摹訓練是書法提高的唯一路徑,別無它法,更無捷徑。

二需:開拓眼界,融入時代,字外見功。

書法是表現書家精神世界的藝術活動。為書者,若僅秉熟練技藝,而無豐富內蘊,則書如枯柴,了無生趣。精妙的書法藝術從大處著眼,可看出整體布局的非凡氣勢;從小處揣摩,可看到一點一畫的功力;從每個字與謀篇布局中,間架結構的相得益彰、字型體態的典雅唯美,從字裡行間中透視出通幅的神韻。這一切都取決於書法者的理解及審美高度。

筆墨當隨時代,特定的時代有特定有審美觀念,所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態」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百花齊放的中國夢時代也有其特定的時代審美。作為一名書法者,要有敏銳洞察時代而善於捕捉時代美的能力,開拓眼界,不斷從生活中汲取藝術的創作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字外修鍊。所謂「字外功」就是書藝以外的其他修養。包括個人氣質、學養,品行修為,對其他藝術門類的認知程度,以及個人的生活閱歷和情感積累。清末書法評論家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說:「謂學書者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有次之……又增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唯讀書方能明理,唯行萬里路,方能廣見識。可見,書法藝術同樣統一於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經濟學、自然科學等學科,增強字外之功是把個人書法藝術推向縱深的主要方法。

三需:深度見解,獨到思想,方有風格。

常言道:「字如其人」,「字乃心畫也」,意思是說書法是人的心理描繪,是以線條來表達和抒發作者情感心緒變化的。但這個心跡的表現由書法者的審美高度和思想高度,即書寫技能基礎厚積下「字外功」所決定。沒有深度的思想不可能表現出有高度的書法藝術,有思想高度方有品格高度。

黑格爾說:"風格一般指的是個別藝術家在表現方法和筆調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現他個性的一些特點"。書法藝術風格就是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風格也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這也是數千年歷史積澱在書法家心靈中的高能反映,體現在線條中的微妙之處,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書法者不斷自我完善、調整、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書法者逐漸形成個人風格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有什麼樣的積累高度和深度理解就有什麼樣的高度和深度的作品演譯,而這又區別於其他書法者之藝術個性,這就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

我探索隸書書法,從漢碑《史晨碑》基礎開始,又先後在《石門頌》、《好大王》、《曹全碑》、《張遷碑》上下過真功,期間也旁涉行草、小楷、簡帛、石鼓、鼎文等泛大篆書體訓練,先後在不同字體和風格上做過營養的汲取。近十多年來,不斷從方正秀美到蒼茫凝鍊及飄逸靈動再到古雅稚拙的風格探求中來回反覆錘鍊,在不斷開拓自己眼界的過程中調整取捨和完善提升自己的書法品格,從而找到發球自己獨特的風格定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攀登書山,山再高也不畏險峻陡峭;我跋涉書海,海再闊也主怕風急浪高。我學之,我思之,我樂之,永遠在路上。

作者簡介:葉琪琳,南京市秦淮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書法經緯網藝術指導,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研究院特聘書法家。

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來稿如採用,會郵件通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作家 的精彩文章:

天鵝湖畔的皇后島
歲月在萊茵河畔淺吟低唱

TAG:金陵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