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江交匯涪陵城

兩江交匯涪陵城

重慶涪陵,三峽庫區腹地,位於長江、烏江交匯處,有川東南門戶之稱。三大特產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紅心蘿蔔;程朱理學「點易洞」、水底碑林白鶴梁是名聞中外。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先王陵墓多葬於此而得名。

據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記載:1898年 (清朝光緒二十四年),涪陵縣城郊(現涪陵城區洗墨路)商人邱壽安將涪陵青菜頭「風乾脫水」加鹽腌制,經榨壓除去滷水(鹽水),拌上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當年送一壇在湖北宜昌開「榮生昌」醬園店的弟弟邱漢章,邱漢章在一次宴會上將哥哥邱壽安送與的榨菜讓客人品嘗,客人們倍覺可口,其風味「嫩、脆、鮮、香」,為其他任何鹹菜所不及,爭相訂貨。

涪陵榨菜從誕生至1909年(清宣統元年)的10餘年間,榨菜一直為邱家獨家生產經營,直到1910年,其生產工藝才被泄漏並迅速傳開,後逐漸形成一大行業,歷久不衰。

據介紹,涪陵處於烏江與長江的交匯處,烏江從南面注入長江。兩江呈「T」字形交叉,T字的「橫」是長江,T字的「豎」是烏江。「T字」將涪陵城區一分為三:T字頭上部是北山坪,設有江北辦事處;T字左下方是涪陵的主城區;T字右下方是群坨子,是江東辦事處所在地,長江師範學院的老校區也在這裡。

在涪陵,隨處可見的都是說方言的人,沒有例外

涪陵人說話像吵架,吵架像聊天

哥們叫「兄弟伙」

助威叫「雄起」

談戀愛叫「耍朋友」

爸媽喊娃兒叫「幺兒」

爸爸叫「老漢」

。。。。。

才飲長江水,又是烏江魚。路邊店飽餐一頓並非野生的烏江魚,味道那是不擺了。

路過烏江畫廊而上,準備晚上到武隆仙女山歇息。藍天白雲,天清地爽。

次日返程路過鄰水,大雨滂沱,下高速便餐,然後打道回府。

咱們自由旅行聯盟曾經到過涪陵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當然並未深入體味這座城市,只知道這裡的榨菜那是嘎嘣脆,如涪陵人一般熱情好客,記憶猶新。

在知乎上有一段絕妙問答,算是對涪陵的注釋------

縣城青年是沒有鄉愁的,日久他鄉是故鄉,如今涪陵於我只剩下一種遙遠的味覺。

它是何偉筆下的江城,也是廖亦武《證詞》里的涪陵,是黃庭堅別駕的涪州。

從教室里看不清河對岸的山頂,中間隔著厚重潮濕的霧,碼頭、躉船與水中的燈火,在深夜的汽笛聲里,水腥氣從城市上空落下。

這個城市依山傍水,但如今已看不到山水。傾倒進下水道的火鍋底油是它在悶熱中奔突跳動的黏糊的血液。

這城市太快,長江用了千年也追趕不上他。而我需要用一生來逃離口音,逃離父親,逃離毆鬥的噩夢般的青春,逃離曾經被我傷害過的女孩們,不知如今她們是否已為人母。其中那個,被我傷得最深的,很多年前的某個下午,坐在礁石上,看到她襯衣縫隙間露出的白得刺眼的皮膚。我曾以為我會娶她。

那時候,我們在早晨吃豆花飯,喝一種叫泉陵的啤酒,抽一支叫做宏聲的煙,在書包里裝磚頭,在黑夜裡擼管,穿著校服走進任何一家城鄉結合部的色情錄像廳,在黑暗中頭破血流,唱縣城少年最愛的BEYOND,走在大街上心裡發下宏願,以為未來和世界都在外面等著。

那時候,白鶴梁還在水面上,我還可以赤條條橫渡長江,以為青春像那條熟悉陌生的大河一般漫長而蠻橫,結果一轉眼,這個城市已經不再認識我。

有料有溫度,有愛有情懷,有詩有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拍客網 的精彩文章:

金頂問禪,拜佛峨眉山

TAG:自由拍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