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代錢幣——貨幣十進位 古錢幣預覽

唐代錢幣——貨幣十進位 古錢幣預覽

唐(618-907)隋朝末年,人們再也無法忍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各地人民紛紛起義,把鬥爭的矛頭直指統治者。這時候隋朝的大官僚唐國公李淵,藉助農民起義的力量奪取了全國政權。這個政權就是後來的唐朝,李淵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唐髙祖。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錢,開鑄「開元通寶」,發展出一種新的錢幣體制,通寶錢從此佔有中國錢幣的主要地位。「五銖錢」停鑄後開創以「通寶」、「元寶」為名的錢幣從此以「通寶」、「元寶」的錢幣一直沿用到民國初期。流通約1300年左右,可謂是流傳千年不朽。

開元通寶(唐)

開鑄「開元通寶」,歐陽詢以隸書體鑄造錢範。一兩十錢的十進位開始。用金、銀鑄造的賞賜錢開始普及,也有用金餅、銀餅、金鋌、銀鋌等製作的大額支付。採用母錢翻砂法代替錢範鑄造法鑄造錢幣,一直沿用到民國初期,鑄造錢幣效率大大提高。

大曆元寶(唐)

乾封泉寶(唐)

乾元重寶(唐)

會昌開元通寶背「永」字(唐)

建中通寶背「中」字(唐)

得壹元寶背「仰月」 (唐)

順天元寶背「千」(唐)

咸通玄寶(唐)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乾封泉寶、 大曆元寶、 建中通寶、 乾元重寶、 咸通玄寶 、得壹元寶、 順天元寶 、會昌開元

初唐的開元錢都是背無文字的,至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廢佛,毀佛像、法器用以鑄錢,並於錢背鑄名紀地,有昌、京等二十二種,這種背有文字的開元錢被稱作「會昌開元」。

「乾封泉寶」鑄於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是唐代第一種明確的年號錢。此錢稍大於開元錢,卻當開元錢十枚,為民間拒用,行用不到一年就告廢止,存世較少。後來五代的楚國也曾鑄此錢,錢徑較大,較為罕見。

「乾元重寶」始鑄於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是最早的一種「重寶」文錢幣。乾元錢版比較複雜,大小相差很大,但鑄量較大,較為常見。

除上述三種錢外,唐代錢幣還有「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咸通玄寶」,這幾種錢都十分少見,其中咸通玄寶存世至罕,歷來被視為名珍。此外還有「得壹元寶」與「順天元寶」兩種當百大錢,均為安史之亂時叛將史思明所鑄,都是旋讀隸書、闊緣大錢。

唐高祖的年號為「武德」,之所以沒有以「武德通寶」而以「開元通寶」命名,其主要原因是年號錢在當時沒有市場,如唐高宗的「干封泉寶」僅鑄行8個月,年號錢是在唐朝以後才真正開始盛行,如「永樂通寶」。通寶錢除了繼承秦半兩、漢五銖以來逐漸形成的形狀、輕重、大小之外,還開始了兩個重大的轉變。

第一、:錢幣名稱的改變。結束了以重量為錢幣名稱的「銖兩貨幣」(如半兩、五銖)時代,此後,中國鑄幣的名稱就以通寶為藍本,總離不開一個「寶」字,如元寶、重寶、泉寶等等。「通寶」原意是通行的寶貨,把錢稱為「寶」,意味著貨幣作用的擴大。

第二:新衡法的確立。標準「開元通寶」每枚徑8分,重2銖4絫(24銖合1兩,10絫合1銖),1枚稱為1錢,10枚重1兩,1,000枚重6斤4兩。於是,人們為了計算的方便,就把1兩作10錢,兩、錢、分、厘的十進位衡法遂取代了原先的銖、絫等秤量單位。這也演變後來我們熟悉的兩、錢、分記重單位。

鑒定範圍:瓷器、青花瓷器、玉器、字畫、翡翠、古玉、鑒定、拍賣、收藏、銅鏡、宣德爐、花梨木、傢具、紫檀木、沉香木、黃花梨、天珠、隕石、奇石、尋寶、金絲楠木、田黃石、雞血石、銅錢、象牙等。

完全都是免費鑒定哦^_^ PS:您要是想給老師紅包,小編也沒意見 ^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藝術品鑒賞 的精彩文章:

TAG:古董藝術品鑒賞 |